留學生疫情觀察⑩停航之後,她在紐約曼哈頓經歷了這些……

上海紐約大學學生李知恩,今年一月來美國紐約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海外學習,美國疫情暴發後,她沒有選擇回國,而是在曼哈頓和朋友合租房子,居家隔離。

從一開始被紐約封城的消息嚇傻,到現在井然有序地安排一切。留守在曾經熱鬧非凡的曼哈頓,李知恩正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狀態。

寂靜的曼哈頓

紐約州,確診人數超過20萬,約佔全美確診人數的三分之一。而紐約市,確診人數超過12萬。

紐約市從3月中旬開始,關閉了全部的酒吧、餐廳、夜店、演唱會、劇院、電影院。

熱鬧非凡的曼哈頓,此刻,無比寂靜。以前最忙碌的路口,已不再車水馬龍。

圖片

而對於留學生來說,一切來得太突然。

情況,時刻在變,加速在變。

李知恩告訴記者,一開始接到的通知是遠程教學至三月底;沒過多久,學校便通知“整學期實行線上授課”;剛開始,宿舍管理也僅是“不允許外來人訪問”,短短兩週後,學校便通知——所有學生需要在3月18日離開宿舍,以配合學校進行疫情防控。

圖片

(NYU通知撤離宿舍的郵件)

疫情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有人回國,有人留下;有人趕飛機,有人找房子;有段時間,能買到高價回國機票的都已經是別人眼中的“幸運兒”。而李知恩堅定地認為:回國後,十二小時時差的凌晨課會讓她效率極低,同時回國路上又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於是,她決定留在曼哈頓,和朋友合租房子。

在新租的公寓裡,李知恩也在重新適應著網課。為了每天早上準時起床,李知恩定了24個鬧鐘。“上課、交作業、考試,一切照舊,只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食材外賣:運氣更重要

買菜,在疫情中心的紐約,成了一個難題。

外賣軟件陸續關停,外賣群的起送價也水漲船高。從原來的50美元起送,現在已經漲到200美元起送。而且,不少時候需要團購才行。蔬菜、水果、半成品、零食、肥皂,能想到什麼,李知恩就一口氣全部買回來。“我還屯了6大包泡麵,10多個罐頭,以備不時之需。”

點外賣送菜,能不能最終送達要看運氣。“好像半夜凌晨1點至2點下單,成功率比較高。” 漸漸地,李知恩似乎摸索出叫外賣的規律。

即使如此,外賣的成功率也似乎越來越低。“以往,要是沒貨,平臺會立即通知,我也好趕緊取消訂單,在另一個平臺下單。”但是,現在,情況變了。“上個週末下的單,通知週一到週五之間會到,但今天已經是週四還沒到。希望明天能到,不然沒有新鮮蔬菜了。”李知恩有點委屈。

圖片

外賣退款單

其實,可能有些店面是開門營業的,超市的儲備也是充足的,但是,願意冒著風險出來送外賣的騎手越來越少。

李知恩樓下走100米就有超市,“但是,我很膽小,一買就買很多天的菜,儘可能少出門。”李知恩每次出門到樓下拿外賣,都是“全副武裝”——口罩、手套必不可少,按電梯用餐巾紙,回家後立即洗手,用含有酒精的溼巾紙消毒。

健身+吃橙子,一個都不能少

在家,除了上網課、囤貨,李知恩開始嘗試多方面增強抵抗力。

前段時間,李知恩一口氣買了8磅橘子,大量補充維生素C,以增強抵抗力。“現在,橘子吃光了,橙汁也吃光了。但我還有一大瓶牛奶,一盒豆奶。同樣可以增強抵抗力。”李知恩樂觀地說道。

圖片

冰箱裡囤得滿滿的橘子。

在上海,李知恩天天健身房、散步,但是,現在租的公寓裡,健身房已經鎖門好幾天。“不能曬太陽,感覺生活不如原來綠色。”

李知恩決定在家健身——開合跳、卷腹、俄羅斯轉體。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家裡沒有瑜伽墊,每次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做卷腹,後背都覺得疼痛難忍。後來,李知恩靈機一動,用羽絨服當地墊,解決了這一問題。

圖片

自己做的提子冰沙。

“我已經一個月沒有見過樓外的天空。”對於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李知恩無比嚮往。

最近,紐約總領館發放防疫健康包。李知恩向學校學聯申請了,裡面有口罩、消毒紙巾,還有連花清瘟等藥品。

互相牽掛

堅持每天和父母打電話的李知恩,每天很開心地和他們講著發生的事,為的是想讓父母放心。

一開始,李知恩很擔心國內的情況。天天一邊刷微博,一邊眼淚就下來了。“當時,我每天要轉發無數條消息,很多就是隨手一轉。”李知恩邊回憶邊說,後來有一條消息回覆說:“謝謝您的轉發,我爸爸已經住院了。”“哇!我的轉發還是有用的。”李知恩由衷地高興。“那段時間,覺得武漢太難了,太心疼了。現在總算是熬過了。”

“看到武漢解封視頻,我眼淚都流下來了,太開心了。”李知恩回憶著那段視頻, “汽車都鳴著汽笛,一路開過去。”“真的是英雄的人民,比起他們,我們吃的這點苦都是小事情。”

圖片

囤的各種食物。

如今,身在海外的她,身在疫情正中心的她,成為父母擔心的焦點。海外疫情還沒爆發時,遠在山東的媽媽就給李知恩郵寄了一大箱口罩,現在看到紐約的病例數一點點增加,父母又給她郵寄了一次性手套和防護服。

來自學校的關心,時刻讓李知恩安心。“我們知道你在海外學習,我們會和你在一起。”一封封來自學校的郵件,讓李知恩感到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在填完表格之後,學校工作人員不定期來詢問近況。“覺得自己有母校作為堅強的後盾,很安心。”

圖片

囤的各類藥品和餐巾紙。

5月底,李知恩也要結束海外學習回國了,雖然不知道那時候機票情況會怎樣。但李知恩表示“回國,我一定接受核酸檢測,覺得這樣安全。對家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同胞負責。”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李蕾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邵競

文中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