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幼兒園的孩子需不需要上學前班,不上的話到了一年級吃力嗎?

夏天141491659


同為公辦幼兒園中班孩子的媽媽,同時作為一個育兒教育領域的探索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位媽媽的焦慮,我是感同身受的,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提前學得太累,怕影響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來自周圍家長的各種經驗教訓所帶來的厚重的壓力,公辦幼兒園現在什麼都不允許教,孩子玩是玩痛快了,但是,孩子不提前學習不上學前班,讓他零基礎上小學,老師有規定的教學進度不可能為任何一個孩子放慢腳步,那孩子跟不上學習怎麼辦,到時孩子和家長會不會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追上大部隊才能混個普通水平呢?!這可是真的很揪心了啊!


那麼,我們公辦幼兒園的家長,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去上學前班呢?兩難的情況下,我認為,我們可以不要那麼絕對!因為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分情況而言。



第一種情況,家庭教育到位,父母有高質量的陪伴,那或許可以不上或者短時間的有選擇性的上學前班(幼小銜接班等等)。

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引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新鮮好奇心”的驅動下,自覺想去學習。比如語言能力訓練,能讓孩子清楚的表達自我需求,隨著年齡增長,能準確地說出“誰”“在哪裡”“做什麼”,能說長長的句子,有長期性的親子閱讀,指讀繪本,那麼,這個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大量的文字,也有了自覺的學習習慣,這就為他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父母還能在教識字的同時,順便把拼音循序漸進的教一下,那我想孩子的語文學習升小學就一定沒有問題了。數學,英語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二種情況,家裡陪孩子長大的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不夠高沒辦法教孩子學習,或者是忙於生計沒時間去教孩子的,那麼,在有機會有能力的情況下,請提前讓孩子去學習吧!

雖然現在8090後的父母,很多學歷都比較高,都還是存在忙工作沒時間去教孩子,家裡只有隔代管孩子的現象,或者是由於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夠高,想教也沒辦法教的情況,那麼,我建議,有機會有能力的話,還是讓孩子提前去學一些過度銜接的小學知識吧!不然,孩子直接上了小學,在各方面都趕不上同伴學習進度的情況下,會非常吃力的,甚至還會影響學習的信心,導致一路跟不上。那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第三種情況,父母真心各種焦慮,自己的文化水平能教但又實在擔心孩子不能好好過度到小學的,那麼,可以選擇性的讓孩子參加一些幼小銜接班,短期的,暑假的,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很普遍了,我身邊也比比皆是,家長會在幼兒園大班結束的暑假裡,讓孩子上1個月或者2個月的幼小銜接班,看了一些孩子的發展,確實還是行之有效的!相同情況下的家庭可以借鑑。


綜上所述,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咱們焦慮可以有,但凡事不能過了,慢慢來,從現在開始,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引導,一切都來得及的!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確的選擇大於茫茫的努力啊!讓我們一起探索,彼此鼓勵,一起加油吧!

--------------------

更多真實的育兒體驗,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育兒路上遇見你),漫漫育兒路,苦與樂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兒路上遇見你


我是一年級老師,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班裡的孩子既有私立幼兒園的,還有公立幼兒園的,甚至還有幾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過多少幼兒班的幾乎零基礎的孩子。

一年級新生招生結束後,我們進行分班。也是出了一套題來測試下學生水平。就是個分班的標準。你會發現上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此套題答的最好,因為他們學過這些內容,所以顯得出色一些。公立幼兒園和未上過幾天幼兒園的孩子答題就差了很多。

這是冀教版一年級上冊所學內容。第一單元是比一比,比的是高矮,長短,輕重,大小。這些內容都緊密聯繫生活,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的很好。

第二單元就是10以內數的認識。一共要用5課時分別學會從0到10的認識和書寫,這些孩子們就是不上幼小銜接班,跟著一年級老師學起來也是遊刃有餘。

第三單元認識圖形,就是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和球,孩子們通過玩積木或者買的那些教具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學會,並且給出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根據各圖形的特點進行準確的判斷。

第四、五、七、八、九單元是重點學習加減法計算的幾個單元。老師會從實物開始一點點的講述10以內各數的合與分,這是很重要的部分,不然學生對於加減法的概念會很模糊,老師不會簡單粗暴的省略過去的。10以內的加減法,在合與分的基礎上,學生會掌握的很好。

在學好10以內的加減法後,再根據數的組成去學習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湊十法和破十法也是在這裡講述。

這些內容就是不幼小銜接,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多做練習。回家家長稍加關注,每天學的知識點一定要當天消化掌握。數學就沒問題。

語文方面

語文家長們大多關心的是拼音部分,它被安排在了第二單元。這是老師重點關注的單元,拼音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就是中考也考拼音部分,有時高考也會考到拼音部分題。老師不會像家長們謠傳的一樣,不講就過去了,或者一點而過,那都是不準確的說法,講的快於不快取決於全班的學習情況。如果都學會了老師才可以往下進行。所以家長朋友們儘管放心,你就是不上幼小銜接班,這些內容你的孩子滿可以都學會的。

小學裡面,音體美課比較少形同虛設,幾乎全部的時間就是學習語文和數學。這點東西,如果你的孩子是個中等智商的孩子保準掌握的特別好,成績特別優秀。

腦子不聰明,轉的比較慢的孩子家長,我建議還是提前學學吧,不然你的孩子跟課還是費勁的。其它孩子根本用不著啥幼小銜接班。

一年下來了,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和上過的幾乎沒有區別了,甚至還好過那些孩子。

最後向家裡有孩子即將上一年級的準家長朋友們建議,上不上幼小銜接不是根本的東西,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最重要。家長不要以為上過幼小銜接就萬事大吉了,不是這樣的。家長要一直關注孩子,在孩子需要家長的時候,家長要頂上去。不需要的時候就默默的在背後支持孩子就足夠了。

現在教育部明文禁止幼小銜接班,可見它對於孩子們的成長起不到啥良好的作用,所以大家就按部就班上好公立幼兒園的課程即可。公立幼兒園的課程和一年級的課程屬於一個體系,一套教材的不同階段。所以學好公立幼兒園的知識你就達標了。沒必要去學啥幼兒銜接班。

這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有不同意見,網友可以留言批評指正,謝謝看到這篇問答的朋友們,謝謝關注!


心中百合靜靜開


我家孩子讀的是公立幼兒園,沒有讀過學前班,也沒上過幼小銜接班,而且現在我兒子班上有幾個同學在幼兒園時就在一個班裡,上一年級之後,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大不相同。

有的孩子能考到年級前二十名,有的孩子在班級排名墊底,有一個男孩子讀幼兒園時就和我兒子一班,他父親曾十分激動地對我說:以後我家老二說什麼也不讀公立幼兒園了,怎麼都不教,上一年級太費勁了,還是私立幼兒園好,提前教。可當這位父親得知他兒子幼兒園的同學考到了年級前二十名後,他就沉默了。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沒有上學前班,在上一年級時會學得慢一些,尤其是拼音,但只要家長肯上心,給孩子輔導,上一年級的話,問題應該不大,為什麼說應該不大呢?因為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差,兩者的差別是很大的,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即便是上了學前班,上一年級也未必能名列前茅。

所以,我覺得題主還是應該結合自己的孩子實際情況來考慮這個問題,不能說孩子不上學前班,上一年級就非得多費勁,上了學前班,就一定萬無一失。

另外,據我觀察,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學習優勢主要體現在一年級上半學期,從下學期開始,這種優勢就不是很明顯了。


沛澤媽讀心理


我是朵媽。

我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是一年的,下週馬上就開學了。

我報的原因一個是周圍同事都報了,而且建議的我報一年的,因為幾個月的幾乎沒啥用,很多知識都沒學到。

再一個就是我弟妹是幼兒園老師,自信自己可以教導孩子,結果她們沒報,一年級時心力交瘁。她上班本來就累,回家一到輔導作業時大人孩子不是吵就是一起哭,好在現在終於熬過去了。

她強烈希望我們報幼小銜接,因為她沒報那段時間簡直成了一場噩夢。老師講課進度很快,跟不上的話孩子慢慢就焦慮牴觸學習了,而且學到某知識很多同學都齊聲說學過了,老師就一帶而過了,他聽不懂只能受著(孩子親口告訴我們的)。所以,那段時間也是孩子的噩夢(雖然二年級開始報沒報幼小銜接的差別不大了)。

還有,我們是半公立幼兒園,學拼音算數的話也都是額外報班,一學年2000,每週一次,報幾個班的話也差不多將近1萬了。加上託費,一年也有2萬多。所以,從費用來說,幼小銜接費用和這個差不多。

再有,老師喜歡聰明孩子,因為帶著省事。即使假象聰明(其實是報班學過了)。

這些都是我們家親身經歷的,而且我們下週馬上就要開學了,幼小銜接與上學真的差不多,沒有了幼兒園老師的看護,多的是自理能力的提升,這對孩子一種鍛鍊。

------------------------

|| 以後我還會陸續發我們幼小銜接上課的一些體會與感想,有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我是朵媽,我熱愛生活!



朵媽愛生活


作為二年級孩子的媽媽,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首先,上完第一個學期以後,我跟我朋友說:“一定要上幼小銜接。”(她家孩子比我家小歲)一年級的難點在於拼音,沒有上幼小銜接的孩子,要想跟上進度,就要比上過的孩子花多一倍的時間,再加上沒有經驗,以為一年級會比較輕鬆,給孩子在學校報了兩個興趣班,導致週一到週四都是五點放學,吃完飯再做作業孩子就常常會犯困,以致於效率低下,原本讀兩三遍就會的,這下讀七八百還會錯,每天熬到十點才能睡覺。所以我們是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學期。而上過銜接的孩子則相對輕鬆,第一個學期的各項成績也相對優秀。

吸取第一個學期的經驗,第二學期果斷取消一個興趣班,這樣至少三天是三點就放學了。先玩一小時,再回家寫作業,人沒那麼疲憊,心情也好,效率自然高了,到學期末進步明顯。而之前上過幼小銜接的小朋友的優勢漸漸得沒那麼明顯了。

進入二年級,作業測試逐漸多了起來,總結一年級的經驗,取消了平時的所有興趣班,只保留週末的。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跳繩,跑步,打球等等,不僅增強了體質,體育成績也不斷進步。我們每天會制定作業計劃,包括項目跟時間,這樣能讓自己有個目標的,快速得去完成。

一二年級是養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慢慢的養成快速,獨立,高質量的完成作業,這樣才能很好得過渡到三年級。所以現在要我說上不上幼小銜接,我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但是不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有些孩子有了危機感,或許會更加努力的往前衝。就像我們,每一個學期進步一點,也很快就能到達上游,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成,幼小銜接能夠幫助你很好得過渡,但如果後期不努力,美好的開端也會可能變成悲慘的結局。


珊珊貝拉


作為從教多年的幼教工作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您,不管是公辦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最好都不要上學前班,這對上一年級不會形成吃力的情況。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見解:

1、正常的幼兒園教育,只有小班,中班,大班,並沒有學前班這一分法。

學前班多是私立幼兒園由於讀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而造成不能正常的上一年級而設立的過渡性的班級。

由於有的學前班有教小學化的課程,會給家長造成這樣的錯覺:上學前班是很有作用的,對快要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有裨益。所以很多家長在上完中班之後,寧願去上學前班,也不去上大班。

2、從中班(特別是公立園中班)到學前班的跳級是家長對幼兒教育認識上存在的誤區。

孩子從中班順延到大班,是孩子能力發展的正常路徑,如果不讀大班,可能孩子的認識、藝術、健康、語言都達不到幼兒園畢業的要求。

同時突然接觸高升的學前班內容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造成孩子學習的自信心不足。

3、學前班的小學化傾向氾濫,不利於孩子成長,是國家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堅決反對的。小學化傾向扼殺了孩子天性,而且會讓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的時候,慢慢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沒有新鮮感。

所以往往在小學二年級之後,都是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更為主動,自學能力強,學習成績更為優越,超過上學前班的孩子。

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根據孩子的年齡正常選擇班級就可以,不要拔苗助長。


我是幼教男園長,超級奶爸,育兒自媒體。瞭解更好育兒資訊可以關注我。


幼教咖



我是一名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我認為上不上學前班,我們是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

先說說我自己的經歷。記得小時候,學校的幼兒園 離我家太遠,我去上了一天幼兒園就再也不去了。無奈之下,當老師的母親只能把我送到一年級。一年級的老師認為我年齡太小,又沒有讀幼兒園,直接把我作為插班生,連書都沒有。但是奇怪的是,一學期下來我語文、數學兩科都考了90多分,於是老師馬上就把我從插班生轉為了正式學生。

那麼哪些情況下孩子可以不讀學前班呢?

1、孩子年齡已經到適合上一年級。

孩子的年齡差異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高年級的孩子相差一歲或者是半歲完全沒有差別。 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就不同了。我曾經教過一個五歲半的孩子,他的爸爸媽媽都是老師,但是孩子在接受新知識方面,就沒有其他的孩子能力強。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在適合的年齡上一年級。女孩兒這裡發展稍早一點兒,可以六歲或五歲多上一年級。男孩兒要稍微晚一點兒一定得滿六歲或者七歲。

2、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較好。

儘管現在生活比較好了,孩子的智力也都比較高。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接收新知識方面,部分孩子表現更為出色。

如果有的孩子即使到了上一年級的年齡,但是接受能力跟不上,還是需要去讀讀學前班。畢竟學前班是在玩中學,學習的節奏要稍微慢一點。

3、孩子已經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有的孩子從牙牙學語起,家長就比較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注意訓練孩子的聽話,說話的能力;注意對孩子 進行觀察直到;教孩子在生活中識字,學數學; 訓練孩子認真讀書的習慣。有的孩子還會自己收拾書包,整理書桌。

等到快要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或者是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樣的孩子就可以從幼兒園直接到一年級,不用上學前班了。

4、家庭教育比較得力。

教育一定是在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應。 一年級的孩子本身年齡小學習習慣還在養成, 是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鼓勵,甚至是輔導的。

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夠跟得上,家裡有人能夠輔導,能夠有人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教育。孩子就可以從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

當然也有的孩子必須要經過學前班的過渡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一年級的學習任務。比如孩子完全沒有學習的意識,對學習完全沒有入門兒,更談不上什麼學習習慣的養成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孩子稍慢。 那這樣的孩子就可以先讀學前班。

不管孩子讀不讀學前班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孩子交友能力的培養,注意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恰好我家孩子也是中班男孩 ,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我是教育從業人員 ,也算比較專業的 ,畢業於北師大 ,碩士 。其次 ,我對兒子的基本要求是樂觀積極向上健康 。再其次 ,我兒子目前學啥 。真的很多,應該說一週沒的停,從週一到週六一字排開沒聽過包括畫畫音樂英語圍棋足球。有人問會不會累死孩子,別人家我不知道,我家絕對不會。所有的課外班都是他強烈要求的,而且興趣十足而且目前看來學的都不錯。他還強烈要求學跆拳道和擊劍,基於時間考慮實在無法滿足他了。第四,在家教什麼。見縫插針,教認字和數學。目前認識七百漢字左右,可以自主閱讀無拼音的兒童讀物。數學會二十以內的加減法。第五,未來一年目標。首先識字量要突破一千二,這個是自主閱讀能力的基礎。也就是有一千二的閱讀量孩子就可以閱讀市面上至少四分之三的書籍,當然專業書除外。第二,數學一百以內加減法要熟練,並開始數獨訓練。最後,孩子有時間玩嗎?我家的大把。每週日都沒在家,去各種公園遊樂場美術館博物館。幾乎所有的長短假期安排國內和國外旅遊。他開心快樂有激情知識能力也很好。


花花75287


其實如果遇上負責人的老師,你可以問問幼兒園孩子所在班的老師,老師給的建議有時候還是很中肯的。

比如我兒子,我是絕對要我家孩子上的,當初只是糾結是上暑假的兩個月的班還是上過年後半年的班,但是怎麼都拿不定主意,後來就是隨口問了一下他們班的老師,老師很負責,問了問我瞭解到的幼小銜接班的情況,老師聽到還有那種一年的班,果斷建議我,還是上一年的班適合我家寶貝。

原因是這樣的,自家寶貝在語言表述和思維邏輯(指的是講故事那種,和敘述事物方面)很不錯,比一般孩子要強,而且說什麼都可以表述的很生動,但是和數字有關的那種就明顯不足,說句時髦的話就是沒有數學思維,而且現在幼小銜接班參差不齊有著重文化課的,有的著重全腦開發的,比如情商課什麼的,老師給我的建議是,我家寶貝情商絕對沒問題,而且比一般孩子會來事,所以不用考慮那些,就找那些著重文化課的。

聽了老師給的建議我心裡起碼有底了,果斷就報了一年的班,大班也就不上了,走的時候正好趕上我兒子生日,老師還組織班裡小朋友給我兒子過了生日。

著重說一下,我們那是公立幼兒園,老師多半都是旁邊小學調劑下來的小學老師,所以也瞭解小學情況。

不管以後孩子上了幼小銜接是否有幫助我覺得老師都是本著負責的態度給我的建議,所以我都是非常感謝的。


曹畾


我是一名教育,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我的建議是不管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我的建議是一定要讓孩子選擇上學前教育,我的回答只有單一性,不會讓您選擇,我只是從我的觀點去探討這個問題,因為我家孩子是在上一年級是在我們本地的一個市重點小學我家孩子以前是在私立幼兒園,後來轉成學前教育我們當地最大的一個學前教育機構我給出三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點學前教育機構是基本上都在學習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其實這就是好比中考畢業生提前學習高一的課程是一樣的,讓孩子提前瞭解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沒有什麼不好,反倒能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節奏,能讓孩子提前從幼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這樣無論從孩子的身心上,包括對學習的理解上都會上一個層次,這個是從孩子的心理上說這個問題的,下面我再說從孩子的學習上

第二點就是課本的加深程度,因為幼兒教育大多數都是加盟教材或者是幼兒園機構的出版社使用教材,比如說幼兒園教育的數學老師基本上不交破十法,這樣讓孩子在後面的連加法運算或者連減法運算會出現一些問題

第三點就是孩子的學習生活上,學前班基本,保持了跟學校的上課時間,包括上課課表的順序,包括座位的順序還有作業是一致的。從幼兒園的邊哄邊說教育過度到了小學的邊聽邊做教育,讓孩子知道有什麼事情可以先舉手,有什麼事情需要去規範自己的動作


以上呢就是通過我家孩子經驗,包括我身邊大多數孩子的經驗和我的從業經驗給你出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和幫助到各位家長和朋友們,感謝悟空問答提供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