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此次為期8天的臨滄茶山之行,讓我對茶樹的歷史文化和生長環境,以及茶葉的加工有了新的認識。這8天我們共遊覽了當地有名的冰島茶五寨:冰島老寨、南迫老寨、地界、壩歪、糯伍,每個寨子都有冰島古樹茶。以及小多依樹、藤條、昔歸、邦東、鳳慶等古茶樹。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第一站:冰島老寨和南迫老寨。

在去冰島老寨的途中,我們首先遊覽了水平如鏡的冰島湖,放眼望去,藍天白雲潛入湖底,兩岸花草古樹,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無限遐想。來到冰島老寨,映入眼簾的是價值99萬的冰島茶王樹,以及1萬1斤的鮮葉採摘,瞬間刷新了我對茶樹的價值觀。冰島老寨的古樹茶茶湯口感清甜,回甘生津持久明顯,獨特的冰糖味,回味無窮。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南迫是一個拉祜族寨,生態環境良好,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顯得格外的自然。剛進到村口就看到勐庫現存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南迫的古茶樹不成片,大多數分佈零散,甚至有些茶樹就分佈在山野之間。南迫的古樹茶回甘與冰島老寨的有些相似,回甘味快,但缺少冰島茶的鮮爽和持久力。欣賞了古茶樹,品了古樹茶,讓我對拉祜族的生活和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第二站:地界、壩歪、糯伍。

“地界”老寨位置如其名,整個村落處於勐庫茶區大雪山主脈的山脊上,所以成了著名的“界”村。地界村寨離茶園較近,茶園集中連片分佈在村寨後方,欣賞拍攝尤為方便。拍攝完下到村寨,當地村民邀請我們一起品嚐了現殺的烤豬肉,一塊塊豬肉晶瑩剔透,吃到嘴裡肥而不膩,吃了這塊還想吃下一塊,也讓我第一次見到了直接把豬肉放在石板上烤的做法,味道確實香,至今還記憶猶新。地界茶的留香和口感更像冰島,但是沒有冰島茶回甘那麼快,冰糖甜味沒有那麼明顯。而壩歪這杯茶,卻更為“苦味”濃厚,這苦我深有體會。“大彎接小彎,小彎接大彎”。目前,可開車抵達壩歪的只有一條小土路,整條土路又窄又陡,在這樣的土路行駛中,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茶杯中的這口“甘甜”來之不易。糯伍老寨也是一個拉祜族寨子,與冰島老寨隔谷相望,放眼望去,茶園美景盡收眼底,再一次讓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第三站:小多依樹和藤條。

小多依樹位於南美鄉境內,我們在此居住兩晚,外表看似滿目瘡痍的小木屋,裡面卻別有洞天,住宿所需應有盡有。小多依樹茶由於發現得較晚,所以知道的人較少,小多依樹茶茶湯透亮,回甘迅速持久,別具一格。藤條基地位於壩糯村,而壩糯村交通要方便得多,一路上都是水泥小道。壩糯的藤條茶樹堪稱一絕,其茶形態令人稱絕。見到藤條茶樹讓我眼前一亮,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茶樹,名如其形,柔如藤。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第四站:昔歸和邦東。

在驅車前往途中,我們經過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雖然途中山路十八彎,但也抵擋不住五老山的美,在歷史上其風光曾為緬寧十佳之一。五老山林深樹奇景美,著實讓我一飽眼福。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昔歸村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的一部分,昔歸村與瀾滄江相鄰,茶廠的老李給我們講述了忙麓山名字的由來,帶我們來到了昔歸茶園。昔歸茶園專門為遊客修建了木道,相比其它茶園遊覽拍攝更為方便。來到昔歸茶廠,讓我第一次見到了手工殺青,自己也參與其中體驗。昔歸茶茶湯金黃透亮,回甘明顯,飲昔歸當真是能讓人生百味。邦東茶雖沒有昔歸茶那麼出名,但陸羽在《茶經》中曾提到“茶者,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邦東茶區的茶與大青石相伴相生,大青石與茶生,茶與大青石長,山野氣息濃郁。“亂石成陣,萬茶成林”,形成了獨特的地理風貌,景緻美不勝收。邦東古茶樹能夠充分吸取石頭中的有機礦物質,實為上品。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第五站:鳳慶。

鳳慶縣小灣鎮的香竹箐有一棵3200年曆史的茶王樹—錦繡茶祖,它是鳳慶縣栽培型古樹茶的代表。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在鳳慶阿頗谷茶廠,我看到了在其它茶廠看不到的加工流程,從普洱茶的採摘、攤晾、殺青、揉捻、日曬,再到紅茶的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每一步缺一不可,每一步都是茶香瀰漫。鳳慶茶廠是我們待得最久的地方,也是我學到茶葉知識最多的地方。每一片茶葉都透著淡淡茶香,每一口茶都讓人回味無窮,遐想不斷。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那我要行萬里路,更需品阿頗谷茶。讀書使人豐盈,品茶使人深邃,讀書品茶相伴及人生之樂趣矣。

遊記丨臨滄茶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