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晉國為何走向分裂?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晉國土地被一分為三;前376年,趙、魏、韓三國君主廢晉靜公 ,瓜分了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誕生於西周初年“桐葉封弟”典故的晉國宣告滅亡。

強大的晉國為何走向分裂?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秦國擊敗趙國奪取了號稱“天下之脊”的上黨地區,三晉國家徹底喪失了對秦國地緣戰略上的優勢。

晉楚兩大國對中原霸權的爭奪曾貫穿了整個春秋時期,秦國在秦穆公的帶領下雖然稱霸西戎,並國二十,但始終無法東出中原。前627年崤之戰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強大的晉國為何走向分裂?

對比兩段歷史,我們不禁會想象,如果晉國不會分裂,秦國豈不是無法東出?最終統一天下的會是晉國?

我們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晉國的強大與分裂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即在晉國不斷變得強大的同時,造成晉國分裂的因素也在變大。

在歷史上,我們喜歡講“順勢而為”,春秋時期,歷史的趨勢就是公族走向衰落,卿大夫崛起,井田制和奴隸制逐漸瓦解,小農經濟開始發展。

由於晉國內部政治鬥爭十分激烈,晉國有晉無公族的歷史現象,也就是說晉國公族在在歷史潮流之前就已經式微,代表著當時先進生產力的卿族率先被推向了歷史前臺。

強大的晉國為何走向分裂?

從晉文公開始,卿族開始掌握軍政大權,把晉國霸業推向了頂峰的同時,也在蠶食著晉國君主的權利。晉國六卿時期,晉君幾乎已經被六卿架空,此時六卿的實力已經強大到令人髮指,一家卿族已經可以與魯、衛、宋這些中等諸侯國抗衡。

強大的晉國為何走向分裂?

到了趙、魏、韓滅知氏以後,晉國內部而言,領土除了都城絳以外已經被完全三家瓜分,外部而言,趙、魏、韓都已經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資格,可以與齊、楚、秦這些大國分庭抗禮,此時,晉國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歷史也在三家分晉之後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