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最近又溫習了一遍《三國演義》。

突然間有了一種感覺:三國自孔明去後,智慧大減。剩下的人好像都是在耍小聰明一樣,勾心鬥角。一本正經的在玩過家家!

臥龍在,韜略在;孔明亡,仲達續之,而後智謀亡。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還有,全劇當中最神秘而且值得思慮的就是號稱“臥龍鳳雛之師”的水鏡先生。

本名叫做司馬徽,字德操,道號水鏡。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此人的名號很值得思慮:水鏡。

  • 這絕對是作者留下的一個隱筆。

水鏡,什麼意思呢?

有個成語叫做“鏡花水月”,這個成語當中就含有“水鏡”二字。

  1. 水:有個詞叫“秋水無痕”,不留下一點痕跡。正如主題曲當中唱的那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候,就算你有呂布、馬超之勇,張飛之猛,雲長之義,又能如何呢?不都如同滾滾的長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嗎?!
  2. 鏡:有個詞叫“明鏡高懸”,洞察秋毫之意。

為什麼過去衙門口掛一塊匾額寫的就是這個?我們希望坐在大堂上的權利者能夠洞察秋毫。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唐太宗畫像

還有,唐太宗經常拿鏡子說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鏡子這種東西,既能看清楚別人,也能看清出自己。

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字聯繫起來看,就好像把一面明亮的鏡子放在水中一般。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 這個時候如果你想要照鏡子,如果水不乾淨,看不著鏡子,自然也就看不見自己;如果水很乾淨,但鏡子不亮,也還是看不見自己的。

說白了,水不乾淨也不行,鏡子不亮也不行。

就好像一個人一樣,如果總是帶著一副有色眼鏡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的話,那永遠也看不清楚,看不明白。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想看明白某個人或一件事兒,首先要做到的是——心平氣和!

一旦內心有了很大的波瀾,或被情緒主導了思想,那麼就是一灘渾水,再也看不見明亮的鏡子了。

因此,高人告訴我們一句話:遇事要冷靜!

為什麼要冷靜?因為只有冷靜下來,你才能真正的看清楚這個人或者這件事兒!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整部劇當中為什麼水鏡先生讓我們感覺到神秘而且耐人尋味?

這是一個可以拿“水面當鏡面”的人!

正是因為他保持了這樣一種心態,因此三國之人、事無不盡知。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最後,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哪怕你的能耐跟水鏡先生一邊大,最終也是敵不過天數的!

你就看看三國上凡是很能打的人,幾乎沒有活到大結局的。呂布夠厲害了吧?白門樓被曹操殺了;關羽如此忠義,也是會敗走麥城的,最後身首異處;張飛夠猛了,睡覺的時候被兩個屬下殺了;馬超曾經把曹操打得割須棄袍、丟盔棄甲,但是也沒熬到最後。


諸如此類,不勝凡舉。


這就是過去城隍廟為什麼會掛一個鐵算盤的原因?


就是在告訴你,人算不如天算!

古人云:盡人力,看天意!

也是這個道理!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經典語錄# #國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