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模擬題範文解析:守好鄉愁才能留住根

作文題:春節期間,幾個回到鄉村的青年在閒聊。這些話語引人關注:

1、我喜歡上海,它有大都市氣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裡生活,可老人家不願意離開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來創業,還能陪家人。

4、大城市壓力大,節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國外,過年都沒回來,父母一直唸叨。

新時代發展快,作為“00後”,聽到這些話材料,有什麼感觸?請根據其中兩三條話,寫一篇文章,表達人生願景。不少於800字。

遠方不遠,鄉愁不斷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人不是隻有一個圓心的圓,而是有兩個焦點的橢圓,事物是一個點,思想是另一個點。”作為“00後”的一員,站在新時代的路口,遠方的城市與生活是我們追求的事物,而鄉愁則是我們思想的脊樑。

遠方不遠,鄉愁不斷。在追求遠方和留住鄉愁之間,應當有一個平衡點,兼顧二者方能走得更遠。

許多人喜歡大城市的國際視野和現代都市氣息,選擇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城市常常與“遠方”和“夢想”一類的詞聯繫在一起,既因為那裡有大量市場與機遇,也因為人們對更為現代的、充滿科技感的生活滿懷嚮往。然而,儘管大眾傳媒給城市生活以鮮活的“包裝”,但是城市生活的壓力不容小覷,離鄉背井的追夢者們常常感到孤獨和格格不入,既因競爭壓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棄現有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需要鄉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說:“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們以為我在向上爬,但其實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鄉愁使我們的根扎得更深,汲取鄉音鄉情、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長成一棵樹,因為有所牽掛所以更加堅強。鄉愁的含義是多元的,它不僅使你負擔責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質樸的人情溫暖,從而在追逐遠方時不會迷失方向,也不會因過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質量——不論成敗,總有人等你回家。

事實上,遠方沒有那麼遠,故鄉與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閡。如今,隨著時代發展與城市化的深入,城鄉二元結構已逐漸被打破,鄉村振興的大量機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讓年輕人也願意回到鄉村發展。在諸多政策支持下,人們突然發現,遠方的夢想何必遠行千里才能實現?將才能投入於家鄉的建設,未嘗不是一種兼顧夢想和家人的良策。

作為“00後”,我們用開闊的視野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也許我們嚮往城市的繁華生機,但我願點一盞牽掛的心燈,讓鄉愁滋養我的精神力量,遠方再遠,也不會遠離心中的家。

折一隻紙船,漂過漫長的追夢之途,寄一封家書,將鄉愁久久珍藏。

(作者通聯: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高三)

名師點評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王兆芳老師:審題上,新時代、00後、城市、鄉愁、夢想等要素自然糅合呈現;立論上,找到了“遠方”與“鄉愁”的結合點,並發現了二者的共通處,有過人之處;材料豐富,銜接自然,語言規範且有文采,題目、開頭、結尾都有亮點,好文。

守好鄉愁才能留住根

年輕一代對大都市的嚮往與老一輩人對家鄉的依賴,共同構成了城市化進程中,連接城鄉的無形紐帶。然而,這樣的紐帶卻在時代發展之中趨向脆弱與不平衡。作為00後,我覺得將守護好城鄉紐帶寫入人生願景是極為必要的。

紐帶的愈發脆弱來自兩個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連接著城市。在城市不斷外延擴張的今天,城市也為自己貼上諸如“先進”“時尚”“流行”等標籤,吸引著一批批——尤其是年輕人的駐足與紮根。城市化的必然趨勢,與龐大人口帶來的勞動力紅利,將這一端的紐帶系得愈發牢固。我們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認它的作用,但我們別忘了,另一端,還繫著鄉土。

人口湧進城市必然帶來鄉村的勞動力流失,也動搖了這一端的紐帶強度。可正如“爸媽不願離開故鄉”這樣的話,鄉土承載了從前數代人的心理依賴。再者,從小農經濟時代蹣跚而來的中國社會,必然為鄉村的土地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財富與歷史積澱。更何況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所謂的“城市人”,一定是紮根在鄉土的。我們的祖輩都是從鄉土而來,鄉土藏著我們的根。所以,鄉土這一端的紐帶,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徵著精神的鄉土紐帶,卻在象徵著物質的城市紐帶前屢屢“敗陣”,讓我不得不擔憂:唯物質主義正在毀掉鄉土。當然,追求物質是無可非議,但若是把物質當成第一要義,政府為了政績不斷擴建,企業為了利益剷平鄉村,居民為了利益出走鄉土……這個社會長此以往,雖然富有了,但也不過是精緻的空殼罷了。所以,守護好城鄉紐帶,在當下的要義,已成為了守護鄉愁,守護鄉土。

這樣的鄉土,並非指的僅是“依依墟里煙”的鄉村,而是在不斷髮展之中每個人內心堅守的本真,也就是我們的根。費孝通先生說:“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其實,每一種社會都是鄉土性的,都離不開最初的精神紮根之地。守護好鄉愁,不僅僅是為我們上一代人留下寄託,更是在留存這個社會的氣質。

而作為00後,要擁有守護鄉愁的擔當與勇氣。如梁啟超式的“少年中國”,魯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李賀式的“少年心事當拏雲”。我們不應把鄉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責任,而應把握住此般難得的年輕,為我們的社會留住根,守好根。

“文化是人為的,更是人的”,鄉愁在過去千百年風霜中,經由一代代勞動者創造出來,如今,它必能為“鄉土性”的中國社會增添幾分華夏氣息的精神氣質,為我們指引歸去的方向。

(作者通聯: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高三 )

名師點評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鍾俏麗老師:文章圍繞材料的核心任務,開篇即開宗明義的點明,自己的人生願景在於“守護好城鄉紐帶”。這一願景的提出,是基於對第一則和第五則材料的分析,是基於大發展的新時代出現的城鄉發展不平衡,而00後的年輕人又更願意在大城市紮根的現狀。文章的立論針對時代問題,對象意識清晰。在議論展開的過程中,作者先分析了城市化的必然,接著分析了鄉土的重要意義。進而作者立足於現實,闡述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與影響。繼而又進一步分析了守護好城鄉紐帶守護好鄉土本真的重要意義。接著作者簡要談了如何去守護好鄉愁。文章的推進邏輯合理清晰。同時在行文上,文章的論據材料豐富,原因性分析能夠具體,形象,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