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作為聞名世界的文化古國,中國文化傳承歷經千年而不朽,其中文獻累積之豐富令全世界稱奇。而最早的文獻累積、傳承、彙編由2000年前的孔夫子開始。後世的每一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視文化的傳承,其中以初唐的《隋書經籍志》、明朝的《永樂大典》及乾隆時的《四庫全書》彙總工程較大。

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永樂大典》

其中乾隆時期編撰的《四庫全書》,彙編工程之大遠超初唐、明朝的兩次編撰。《四庫全書》著錄之書為3461種,79039卷;存目之書5793種,93551卷,兩項共收書10254種,172860卷。可就是這麼一部彙編工程驚天的作品卻被指出其實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甚至是廢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四庫全書》國內僅有三本

原來乾隆想要學習朱棣編撰一部彙總中國文化的作品,但卻沒有永樂帝的胸襟,加上乾隆時期滿清剛剛入主中原不過百年,在編撰《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刪去了對大清不利的所有書籍,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所有”,而是“刪去”,此處的刪去不僅是沒有記錄,而是大量的焚燬!

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古籍

據相關學者考究,在《四庫全書》的編撰期間,被銷燬的書籍總數多達一萬三千六百卷,其中圖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甚至連明朝的檔案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篡改和銷燬,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被銷燬,不少殘存的書籍檔案被大清系統進行人為的篡改。

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古籍

並且在《四庫全書》編撰的期間,有一事是人人詬病的,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十分自負的帝王,而當朝的文官更是深知這一點,故而在編撰的過程中,編撰人員經常在書中留下顯而易見的錯誤,讓乾隆發現,督促他們改正,顯示出乾隆的博學,這一點深得乾隆的歡心。最後卻因為乾隆未指出的錯誤沒來得及修改,竟就此封書,以至於留下許多的錯誤。

乾隆主持編撰,歷時7年完成的《四庫全書》,卻被指“罪大惡極”

《永樂大典》

可是儘管如此,《四庫全書》的“功”卻也是不可埋沒的。對於古代帝王而言,“禁書”是必要的,焚書也不是乾隆的專利,改書更是歷代統治者的慣用手法,《四庫全書》可以說對保護文化有功,毀壞文化有罪,但世間世事總是利弊共存的,這裡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話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