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典籍-目科捷徑

成書背景

傳統典籍-目科捷徑

作者鑑於“目科一道,通者絕少。凡得斯疾,只可待時而已。世行之書不少,治之不但無效,反增其病”,“因此日夜留心,遍覽諸經,訪諸先覺”,歷四十年探索積累,而著作成本書。

作者簡介

劉松巖,清代醫家。直隸廣川(今河北省景縣廣川鎮)人。行醫四十餘年,博覽經典,尤擅眼科、婦科。

內容簡介

全書共四卷。其中《目科捷徑》三卷。卷一為目形諸圖附說及目科諸辨,以“目形內外分陰陽圖附說於後”開篇,以易經“離為目,其形正圓,為純陽之體,外實而內虛”為文首,討論雙目與八卦陰陽水火五行的關係,繼之以“合目圖附說”“開目圖附說”“八極要辨”“五輪辨”“水火同源論”等內容;卷二為目科諸論、分症諸論;卷三為目科點藥、服藥諸方、炮製點藥諸法及目科用藥等,書中載方78首,不少為劉氏創制。卷四系附錄《絳雪丹》全書,此書相傳系明代溫補學派名家趙獻可之子趙貞觀所著,是一部有關胎產臨證治療的專著,流傳甚廣。劉松巖認為世傳刻本“內多增益,失之太繁,反昧其真”,故“亦仍其舊”,附錄於後。由於《絳雪丹》刊刻本今已亡佚,本書所載作為目前僅存清代刊刻孤本,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本書高度重視眼與全身的聯繫,主張從整體著手認識眼病。強調經典著作的指導意義。全書從眼科基礎理論到臨證治法方藥,都體現了《易》《內經》學說的指導。書中不僅引入了趙獻可命門真火為立身之本的論述,而且運用《易經》“離為目”的學說闡發眼目的生理病理,論治倡用附子、吳萸、肉桂等溫熱之品,在眼科領域中獨樹一幟。作者對玄府理論也很重視,書中還多次論及開通玄府的意義與方法。與河間力主“陽熱怫鬱、玄府閉塞”不同的是,作者崇尚溫補,強調寒邪導致的閉塞,並提出了一系列常用開通藥物,對後學頗有啟迪。

流傳版本

本書成書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作者未及刊行而逝。後經其重孫劉景芬於同治八年(1869)增補重輯,刊行問世。現存光緒六年(1880)盛京同文山房刻本。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校注整理

本書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整理出版古籍。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明傑等校注本,收入《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影響評價

《目科捷徑》是一部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中醫眼科專著,堪稱溫補學派在眼科的代表作,理論價值與實用價值俱高。


來源: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編輯:研究會秘書處會員服務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