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電梯是最危險的傳播場所之一,乘坐一定要戴口罩!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真)在哈爾濱1傳44的感染鏈條中,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傳染源頭是一位從美國回哈爾濱的“既往感染者”韓某,在官方通報中,韓某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居住在同一棟樓、同一單元的曹某,才有了後來的聚集性感染。

據通報,22歲的韓某3月19日從美國抵哈,並按照當時政策規定居家隔離觀察。韓某隔離期間沒有發病、沒有症狀、沒有外出,3月31日核酸檢測為陰性,抗體檢測IgM、IgG均為陰性,4月3日,韓某達到了隔離滿14天的要求,再次核酸檢測為陰性,解除居家隔離。然而,在4月10日、4月11日的兩次抗體檢測中,IgM為陰性,IgG為陽性。IgM抗體陽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體陽性表示感染時間較長或既往感染,因此韓某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

據通報分析,曹某與韓某所居住的建築為一梯一戶,整個單元共用一部電梯,電梯有可能是兩者共同接觸過的同一空間。此外另一種可能是,上下相鄰兩層因房屋結構也存在疾病傳播的機會。兩者具體病情傳播以及關聯性還在調查。

中日友好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徐蒙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韓某檢測IgG陽性,說明感染過病毒。像這樣一直沒有任何症狀、任何異常的既往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一般不會太大,傳染性也相對比較弱。但韓某上下樓鄰居成為確診病例,確實值得警惕。

“他們共用的電梯是最危險的傳播場所之一。感染者和健康者同坐電梯,存在傳播的可能性。比如說感染者坐電梯沒戴口罩,咳嗽、打噴嚏、吐痰,會形成氣溶膠存在電梯裡,他離開電梯後,仍可能會造成後來進入電梯者的感染。”徐蒙表示,“電梯的傳播風險大,就在於它的狹小、封閉。現在逐漸復工復產,防控還是不能放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現在全國多地醫院已經面向個人提供核酸檢測,沒有症狀的人如果不放心,可以到醫院做個核酸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