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艾感統」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統合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並作出正確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感覺統合理論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提出,用以矯治兒童的學習障礙行為。

近幾年,我國一些臨床心理醫生由調查數據推斷:城市兒童中輕度感覺統合失調率為36.6%,重度為16.1%。於是“感覺統合失調”一詞被提了出來,並由此陸續開發了一批矯治和訓練的器材。但是,圍繞兒童感覺統合是否失調、幼兒園有沒有必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問題,議論甚多。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兒童往往存在著性格上的障礙,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寫字的手勢常常過重或過輕、字的大小不一、出線出格、閱讀困難(常常漏字竄行)、計算粗心;動作不協調、手腳笨拙(常常撞倒東西或跌倒)等等。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於感覺統合失調,他們的智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習能力、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礙,為此,感覺統合應當從幼兒抓起。與此相反,有些學者則認為,感覺統合失調是由於大腦的前庭系統發生病變而引起的,兒童中的發生率不會超過1%, 不必為全體幼兒擔憂。有些幼教專家也認為,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呈自然發展趨勢,會隨生活經驗和學習活動的不斷豐富而逐步完善,感覺統合訓練是針對“失調”兒童提出的,讓孩子接收專業的感統訓練,為孩子日後各項能力做好前期準備。

「眾艾感統」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一

感覺運動是幼兒教育最基礎的概念。皮亞傑在早年的研究中發現:“感覺運動成熟與否,是日後知能學習或思考前期(3~6歲)孩子成功與否的基礎。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夠進行記憶性的學習,但在觀察、組織、想象、推理方面的大腦功能似會有應用上的困難。”可以認為,在6歲以前,孩子一般還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認識與學習, 必須憑藉實際的感覺來認識與學習,所以他們必須不斷地以身體及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的經驗,而這種身體及四肢動作的有效運作則是以大腦的調控和整合為基礎的。由此可見,感覺統合是幼兒認知與學習的基礎。

 關於感覺信息與嬰幼兒學習及發展關係的研究是一個傳統的課題。在實驗情境中最先對“輸入感覺信息非常有限且缺少變化”的後果進行研究的是赫布及其同事。在實驗中,要求被試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和入廁之外,儘可能多地躺在一個小臥室的床上,同時用各種方法儘可能地減少室內有意義的視覺、聽覺、觸覺及其他各類刺激,結果表明,長時間的“感覺剝奪”會產生感知覺的歪曲、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意象以及幻覺等。這個研究為兒童感覺訓練的必要性提供了經典的、可靠的實驗依據。

隨著腦科學研究的進展,人的感覺學習的必要性進一步得到了證實。嬰幼兒時期是大腦迅猛發育的時期,兒童大腦中類似軟件的神經網絡,在模仿父母的過程中發育起來。如給大腦以語言的和感覺信息的合理刺激,大腦即會作出反應,約140 億個神經細胞像花蕾萌發一般萌生出神經觸突,並藉助神經觸突與其他神經細胞相互連接,形成神經網絡。因此,雖然幼兒在出生時大腦神經細胞已經具備,然而若不通過視、聽、觸、嗅、味等“五感”,不依靠外部信息刺激,神經細胞難以生長,大腦的神經網絡也難以建立。所以,提倡感覺統合訓練就是讓幼兒受到充分的感覺信息刺激,使大腦充分生長髮育起來。

腦科學研究還告訴我們,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著十分複雜的感覺統合要求,就以“握杯喝水”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為例:對杯子的質地,對水的冷、溫、燙,對拿杯時的速度、力度、位置,平移杯子時的穩定程度,伸手握杯的路線和送入口內的準確性以及自我保護(例如避免燙傷等)的判斷,都需要大腦神經中樞統合來自視覺、觸覺、味覺等多種信息,一旦神經傳導阻滯就可能發生握杯困難、顫抖、打翻或口舌燙傷等情況。所以,人的感覺統合能力就像一個交通指揮者,有了它,感覺神經的“交通”才不致中斷,所有的學習和動作才能順利進行。可以這樣說,在達到正常人的各種有目的的協調行動上,感覺統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正因為人的大腦有感覺統合的能力,才能協調身體對外界的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這就是說,成長著的幼兒不僅需要感覺學習,還需要感覺統合的訓練。

「眾艾感統」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現代社會已進入一個信息化時代,完全偏於視覺的刺激充斥在幼兒的生活周圍,這種既無氣味也無味道,連觸摸感也沒有的單一刺激,與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發生了矛盾。幼兒是需要“東張西望,東摸西摸”的,身邊的東西如能去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有助於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但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通過親身實踐去獲得感覺的體驗已大打折扣。幼兒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普遍缺少本應該通過“五感”才能得到的各類體驗,過分信息化的偏差教育對幼兒是有害的。於是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恢復傳統的感覺教育並使其進一步發展為感覺統合訓練的必要性,有關研究人員企圖努力創造出一種既吸取傳統教育經驗,又符合現代社會特點的教育和訓練手段,以促進幼兒期感知覺運動的迅速發展,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打下“第一根樁基”。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健康的嬰幼兒都具有巨大的潛能,其未來大腦功能的發展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命頭6 年接受刺激的數量與質量。僅具符號意義的刺激、完全偏於視覺的刺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而不斷變化的感覺環境對幼兒知覺功能的正常發揮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接受正確的、豐富的、不間斷的感覺刺激才能引發幼兒積極的行為反應,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

「眾艾感統」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現代感覺統合理論是神經心理學對了解與增進人類身心健康的一大貢獻。它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問題。它不但發現了導致幼兒行為和情緒問題的基本原因,也對這些問題的緩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使幼兒行為和情緒問題的矯治更有了針對性;它彌補了感性與知性階段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拓展了幼兒教育的視野,為“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理想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實踐經驗,因而對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特別的意義。

感覺統合訓練注重幼兒感覺動作的發展。它能促使幼兒不斷與環境產生互動,在幫助幼兒認識物體的形狀、顏色、質地、聲音,認識自身,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係,發展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等。

感覺統合訓練注重幼兒動作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它設計出大量的身勢動作遊戲,充分考慮幼兒合理的運動負荷,在有效地幫助幼兒骨骼、肌肉成長的同時,促進幼兒神經系統組織整合功能的發展,這種能力是日後進行高級運動以及學習閱讀的基礎。

感覺統合訓練注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它設計的既有力度又有坡度,既有規範性又有靈活性的身勢動作遊戲,使幼兒能在“跳一跳”之後獨立完成作業,由此獲得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幼兒可以盡情盡興地活動,充分體驗其中的樂趣,有助於孩子宣洩能量和情緒,培養活潑開朗、熱情奔放的性格。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幼兒有大量與小夥伴遊戲的機會,逐步積累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鍛鍊處理矛盾的能力,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

感覺統合理論為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所產生的各種學習困難現象找到了其中的一個原因。它幫助教師和家長了解到幼兒某些行為背後的因素:請不要以為孩子的不聽話是“不為”,而是“不能”,因為他們的感知覺可能不協調。它提醒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在各項感知能力方面的發展情形,並知道在什麼時候提供合適的玩具來幫助孩子各項感知能力的均衡和諧發展;它還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感覺統合上的哪怕是輕度的失調,以便及早進行正確的矯治。

「眾艾感統」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總之,感覺統合理論使人們認識到:要了解一個幼兒的行為,其視角不應只在某個單一的因素方面,而要既注意心理因素,又注意社會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特別是正在發育中的幼兒,如果有什麼違反常態的現象,則更因注意其感知覺方面的問題以使對幼兒的不良情緒、行為或學習障礙的解釋更符合實際。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的提出,打破了幼兒行為障礙歸因上的侷限性和單向性,為全面認識幼兒,正確對待幼兒,及早做好替代矯治性訓練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