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沒錢怎麼辦?

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沒錢怎麼辦?


今年4月,《關於支持洛陽以開放為引領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吹響了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號角。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洛陽要打贏這場“發展之戰”,關鍵在錢。

一、作戰目標達成立於“兵精糧足”之上

《意見》指出,到2025年,洛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突破350萬人;接待國內外旅客人數和收入佔全省比重均超過20%。

目標一出,眾說紛紜,積極者鬥志昂揚,消極者則直言:不可能!

為何有如此聲音?

原因在於,截至2019年底,洛陽地區生產總值為5035億元;市區常住人口230.95萬人;接待國內外遊客1.4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321.02億元,分別佔全省比重為15.23%和17.43%。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僅就生產總值來說,今後6年,洛陽要從5000多億元躍升至8000億元,需要年均增長8%以上。而這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風險與挑戰不斷增加的環境下,挑戰難度係數極高。由此,不得不感嘆洛陽的“作戰”目標可謂艱鉅非常。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要實現上述目標,洛陽必須以大型項目為支點,吸引人口聚集、拉動經濟增長,而這需要配套資金的到位。

所以,當務之急是備足“糧草”,為“戰役”奠定物質基礎,“穩定軍心”。

二、現實很骨感:“糧草”不足

提及政府“備糧”,有人會覺得,那不是很容易嗎?有財政、有銀行,最不濟還有企業。

1、理想很“豐滿”

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扶持,金融機構放款,再加上招商引資,推動大型項目落地,刺激了外地人口來洛定居、吸引了遊客來洛遊玩、帶動了生產總值增長,也就實現了建設目標。

2、現實很“骨感”

洛陽目前並沒有充裕的“糧草”支撐多個大型項目落地。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

洛陽的“財力”並不富裕。洛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9.78億元,位居全省第二,前三名之和佔到全省總額的超四成,而僅其中第一位的鄭州就佔到全省總額的超三成。

洛陽的“金融能力”不足。洛陽全市的存款和貸款餘額在中部六省各市中均緊隨6個省會城市之後,但是其存款資金的利用程度並不高,餘額存貸比僅為78.93%,低於我省80.1%的綜合水平,而6個省會城市中南昌、武漢、鄭州、長沙4市存貸比均超過了100%;洛陽擁有的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共203家,近幾年呈現遞減趨勢;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5.7%,低於鄭州6.6個百分點。

洛陽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不佳。洛陽擁有的上市企業僅12家,佔全省總數的9.68%,“新三板”掛牌企業由2017年的40家銳減至29家,全年資本市場融資392.5億元,也較2017年減少了3.35%。

“糧草”不足,如何“行軍”?“積草屯糧”無非開源節流,當前正值“用錢”之際,因此只能進行“開源”。

三、“積草屯糧”新渠道:精心籌劃大項目

“鐵人精神”告訴我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現在的洛陽,正是到了需要“鐵人精神”的時候。

在往期文章中曾提到,通過打造洛陽國際康養中心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設。筆者現以該項目為例,舉出洛陽“積草屯糧”的新渠道。

1、國際性老年康養中心的項目特色

旅遊者眾,多以老年人為主;康養者重,亦以老年人為主;喜文化交流者眾,更以老年人為主。由此,建設國際性老年康養中心可以作為洛陽開放引領,實現國際化的突破口。

國際性老年康養中心是由政企合作,以河洛文化為主題,聚合各類企業以及多種資源的大型綜合性項目,多元、集成、輻射、開放是其最顯著的四大特點,它的資金回報率不僅高而且持久,是一片備受資金青睞的熱土。

洛陽可以以萬安山風景區和小浪底度假區為依託,以先進的中西醫治療技術為支撐,以現代化的家政服務業為保障,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形成康養產業集聚,打造出一個集醫療、養老、文化、旅遊、居住、非遺傳承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區。從而輻射帶動洛陽城市的全方位發展,實現城市功能多樣化,促進洛陽構建國際生態宜居城市,加快洛陽國際人文交流中心建設的步伐。

2、以“國際性老年康養中心”項目為媒,發動金融資源向洛陽集聚

第一,可引進國際性投資集團。國際康養中心作為一個面向全球的、以“文旅+康養”為特色的、開放式、多元化的項目,可以成為打開洛陽國際化發展的大門的鑰匙。洛陽可以藉助“一帶一路”、國外友好城市平臺,引進國際投資集團,同時與國際健康管理公司合作,或在洛陽設立分公司,充分發揮外資在項目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可引導金融機構釋放存款資金。截至2019年底,洛陽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了6147.6億元,在中部六省87個城市居第7位,位於6個省會城市之後,但是貸款餘額只有4852.5億元,存貸比甚至低於省內的鶴壁、許昌。因此,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洛陽各金融機構積極釋放存款資金,給予投資項目的企業以一定的貸款優惠政策,如低於一般企業的貸款利率、放寬續貸和展期條件、簡化貸款手續及流程等。

第三,可依託企業調動資本市場資金。

將整個康養項目按行業細分成醫療、康養、旅遊、房地產等多個子項目,由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投資運營,整體項目的規劃管理由政府部門組成的專門項目小組來把關,政府部門可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給予政策支持以及適度讓利。即在政企合作的模式下,通過政策支持、政府讓利等方式,鼓勵具備發債資格的本地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發債、上市企業股權融資,依託企業充分調動資本市場的資金進入該項目;同時,引入國內的康養產業運營商以及醫療行業的大型上市企業,如恆大健康、萬科地產、美年健康等共同為該項目保駕護航。

第四,可合理利用保險機構保費資金。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規模大、持續穩定等特點,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洛陽保險機構保費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全年保費收入達到了160.43億元,而近幾年保險機構的全年賠付額基本保持在40億元上下。因此,通過合理測算保費可融通額度,可以將這部分保費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且該項目中的康養特色與保險機構特別是人壽保險機構的文化理念如出一轍,存在合作空間。這就需要政府牽頭,積極促成與本地保險機構的合作,助力項目落地實施。

結束語:

國際性老年康養中心僅僅為筆者展開的一個虛擬案例而已。旨在拋磚引玉,引導大家多在大項目上進行策劃。例如:邙山的森林帶、生態帶、文化帶和溝域經濟帶的“四帶合一”;河洛文化國際化試驗區、黃河文明展示區、萬安山國際體育公園等等。以這些大項目為切入口,吸引和撬動資金的集聚,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提供“糧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