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在上一篇《第3代雙路Xeon Scalable服務器取消:Fackbook何去何從?》中,我就提到過想寫一篇關於下一代SSD Form Factor之爭的展望。首先還是感謝來自OCP的資料,讓我有這個跟大家分享解讀的機會。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上圖是多種尺寸規格的SSD。傳統的2.5英寸SATA/SAS固態盤,不是未來互聯網/雲計算數據中心的主流選擇嗎?(本文不討論對SCSI協議情有獨鍾的企業存儲陣列)。

M.2、U.2這些大家都不陌生了,3年前我曾經寫過《OCP曝光NVMe/SAS RAID卡、U.3混合背板》,但直到最近我幾乎只看見東芝宣佈了U.3接口的PCIe4.0 SSD,感覺不太可能成為U.2的接班人。

然後就是Intel主導的“Ruler”、Samsung提出的NF1之爭,目前看Intel的生態建設確實是眾人拾柴,EDSFF規範中的E1.S(短)和E1.L(長)兩種尺寸規格已經初步勝出。

我還介紹過《EDSFF 3英寸企業級SSD會成為下一代標準嗎?》,大家也可以關注下。

1、2020+哪種尺寸最受青睞?(多選題,以下同)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接受OCP調查的應該是24位有代表性的業內人士。其中關注E1.S的人最多達到83.3%,然後依次是E1.L(58.3%)、U.2/U.3(54.2%)、E3(EDSFF 3”,45.8%)、M.2(41.7%)和NF1(4.2%)。

2、您希望SSD需要多大電源功率?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和現有的U.2 NVMe SSD類似,選擇20-25W範圍的人最多(70.8%),然後依次是10-15W(58.3%)、15-20W(45.8%)、5-10W(29.2%)、大於25W(20.8%)和小於5W(8.3%)。

3、物理尺寸——寬度(厚度)偏好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在24位調查者中該問題沒有一個選項超過半數。對SSD厚度的偏好次序為:9.5mm(45.8%)、9.5mm-18mm和可靈活調整設計(都是41.7%)、5mm-9.5mm(33.3%)、25mm(12.5%)、小於5mm(4.2%)。

4、設備長度(在機箱中的深度)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有29.2%的接受調查者更傾向於較長尺寸的SSD,為了單位空間提供的容量密度;只有8.3%的人傾向於短尺寸的;而大部分人(佔62.5%)則都可以考慮,根據具體的用例。

5、設備放置(在機箱中的位置)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39.1%的接受調查者總是將SSD放置在機箱的前端,也就是處於整個系統散熱的進風溫度(這裡似乎沒強調熱插拔?);其餘60.9%的人則不介意SSD放在機箱中部或者後端的選項,這會帶來潛在較高的環境溫度。

6、高優先級屬性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被認為最重要屬性的排序依次為:最高吞吐率、最高IOPS、最低空氣流動(散熱)需求、密度(SSD存儲容量)和高供電能力。

被認為不太重要的屬性排序為:高供電能力、最低空氣流動需求、最高IOPS和最高吞吐率。可以看出,沒有人認為容量密度不重要。

7、接口需求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首先看“Required”(被需要),x4 PCIe Gen 3/4/5幾乎成為必選項,然後依次是雙端口能力、SAS/SATA、以太網、x8 PCIe Gen 3/4/5。

“Nice tohave”中最突出的就是x8 PCIe Gen 3/4/5。

反過來看“Don’t care”(不在意),排序依次為以太網、SAS/SATA、雙端口能力和x8 PCIe。

8、在您的平臺上,希望每套系統支持多少個SSD設備?

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調查報告篇

82.6%的被調查者希望大於16個SSD盤位,然後依次是9-16盤位(43.5%)、5-8盤位(30.4%)、2-4盤位(26.1%)、1或2盤位(13%)。

今天先分享到這裡,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再寫一個《下一代數據中心SSD形態之爭:技術生態篇》,敬請大家期待!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任何組織機構無關,如有錯誤和不足之處歡迎在留言中批評指正。進一步交流技術,可以加我的QQ/微信:490834312。如果您想在這個公眾號上分享自己的技術乾貨,也歡迎聯繫我:)

尊重知識,轉載時請保留全文。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