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信息科技投入26.56億 形成“6+1”組織架構

移動支付網 作者 薛小易:4月16日,華夏銀行發佈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去年華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47.34億元,同比增長17.32%,增速創三年新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9.05億元,同比增長5.04%。

今年財報季備受關注的科技方面,華夏銀行表示,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發展戰略,2019年信息科技投入26.56億元,同比增長36.91%。

同時,華夏銀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組織機制保障力度,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基金實施金融科技創新孵化項目,主要用於醫療與軍民等生態圈建設、分行特色數字化運營、物聯網技術應用等方面;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風險準備金,完善創新容錯機制;推廣敏捷研發機制,提升項目開發效率,全流程平均耗時壓縮30%。

早在此前,華夏銀行金融科技部門已形成了“6+1”組織架構模式:六大中心和一個金融科技子公司,六大中心包括需求中心、架構管控中心、開發中心、運維中心、大數據服務中心及新技術研究中心等,一個金融科技子公司指龍盈智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華夏銀行信息科技投入26.56億 形成“6+1”組織架構

在業務層面,科技對零售業務的影響更加深入。華夏銀行提出,打造以客戶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的智慧型零售業務體系。科技對零售業務的影響涵蓋客戶服務的各個階段。

1、全生命週期的科技應用

場景及獲客上,華夏銀行通過收單產品“華夏收銀臺”,將支付管理、收銀管理、進銷存管理整合一體,線上線下一體化,將收單支付功能嵌入各類商戶場景,推進收單業務場景化建設;同時,加強與當地公積金管理機構的合作,搭建優質化、特色化、數字化消費貸獲客平臺。

營銷上,上線個人貸款移動營銷平臺,實現Pad移動營銷平臺進件放款。構建零售客戶全景視圖,深化數字化精準營銷。完成零售客戶信息共享平臺項目開發上線,推進零售客戶信息共享整合,新增零售客戶的信用卡、渠道、行為、網貸、關聯企業5類共1420個新標籤;建立跨部門自動化交叉營銷流程,大力提升聯動精準營銷能力,提升服務客戶差異化水平。

渠道建設上,推出手機銀行5.0版,應用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31項技術創新。同時,手機銀行5.0信貸業務落地運行,華夏e貸、菁英e貸、車易貸實現手機銀行電子簽約、放款、還款、查詢等流程重塑,華夏e貸白名單實現系統功能和模型策略開發上線。

風控上,建設個人線上貸款自主風控模型。完成個人線上貸款自主風控模型開發建設工作,上線數字化信貸風控平臺系統,防範網貸業務的高危欺詐和信用風險。同時,啟動反欺詐事中風控平臺建設,實現事中智能風控,2019年累計止付凍結金額5.92億元。

科技應用成效如何,還是得看數據。

2019年,華夏銀行消費信貸客群達51.48萬戶,增長30%;收單支付客群36.59萬戶,同比增長16.34%。

個人線上貸款餘額351.2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0.46億元,增幅217.08%。

手機銀行客戶數增長22.61%,手機銀行5.0版本日活用戶較升級前增長1.5倍以上,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達到98.52%。

可以說,華夏銀行的獲客、業務線上化、渠道建設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2、全面佈局金融科技

在技術層面,華夏銀行稱,兼顧“金融”本質與“技術”驅動,從戰略、機制到技術應用、創新研發等方面,對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進行整體佈局和具體實踐。

據悉,華夏銀行從2016年起啟動了私有云平臺的建設。華夏銀行私有云建設初期,主要採用業界成熟的虛擬化技術、集中存儲以及SDN軟件定義網絡。從2017年起,為了推進雲計算平臺國產化,研究探索開源技術,隨後,明確了“集中+分佈”的混合型架構轉型總體策略,重點對核心系統進行了優化重構,系統處理性能提升數倍,滿足本公司小額、高頻的互聯網交易需要。至2019年底,其私有云平臺可以集中承載總分行200餘套應用系統、800餘臺設備運行,實現總分行系統集約化管理,同時,打造智能運維App“i掌運”,版本自動化發佈率達到90%以上,運維工作80%以上可通過App實現。

大數據方面,構建大數據融合平臺,整合海量客戶數據,生成客戶行為、偏好等標籤約5000個,構建客戶全景畫像,滿足業務交叉營銷、授信風控、智能投顧等場景需要。

AI方面,基於華夏銀行的人工智能服務平臺,採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知識圖譜、圖像識別等技術,打造了事中反欺詐、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機器人、網貸風控等系統,為智能營銷、欺詐攔截、票據識別、大數據風控等多種場景提供服務。

區塊鏈方面,華夏銀行“鏈通雄安-區塊鏈-供應鏈”已經在雄安新區落地。該產品以雄安集團信用為基礎,利用區塊鏈平臺數據溯源、行為規範、資金管理等功能,為雄安建設的分包商解決工人工資發放、原材料採購等資金問題。

5G方面,隨著5G技術商用步伐的加快,數字經濟和產業互聯網升級將開啟新形態。2019年,華夏銀行前探5G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其他信息技術協同應用方案;同時,與華為、清華紫光等行業頭部企業合作,組建專職團隊或聯合實驗室,共同針對產業互聯網研究產融結合方案,構建融合、融通、融智的價值創造新模式。

華夏銀行並不是第一次與華為等科技企業合作,可以預見,隨著科技與金融加速融合,銀行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將更加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