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週刊

人一生有三個陷阱:貪婪,浮躁,固執。

早點看清,躲過便是福氣。

貪婪

《易經·頤卦》:“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莊子》中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兒在深林裡安家,不過佔用一根樹枝;偃鼠在河邊飲水,喝飽也就懂得停止。世間萬物,似乎都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而人類的貪心,卻像是填不滿無底洞。

俗話說,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樓。

貪婪是人生第一大陷阱,富貴而驕奢,必將自取滅亡。

托爾斯泰在其小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就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衣食無憂的帕霍姆,整日因租田來種憂心忡忡,希望擁有自己的田產。偶然的一次契機,帕霍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田產,家產也不斷得到了擴充,日子過得更好了。

可對土地貪得無厭的帕霍姆並不滿足,試圖擴充更多的土地。在慾望的驅動下,對更多土地陷入想象中的帕霍姆,毅然決然地帶上僕人,奔赴遠方去追逐更多的土地。

最終,帕霍姆在用腳丈量土地的貪婪中吐血而亡。死後,他的僕人發現,帕霍姆最後需要的土地,其實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麼一小塊。

想要得到太多,所以什麼都捨不得放棄,結果卻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搭上了性命。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捨,也敢舍。

《淮南子》有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眼睛總是緊盯著別人,每當看到別人享受,內心就會升起貪念。

看得到人前的鮮花和掌聲,卻看不到背後的付出與艱辛。不事勞作,一心只願坐享其成,必將招致兇險。

捨棄貪念,在慾望面前選擇退讓與放棄,這才是一個智者應有的行為。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浮躁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沉穩厚重是一種德行,能夠讓我們免於浮躁。以包容的德行,承載萬物。不驕不躁,越厚重,越有福。

《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則會在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感悟人生道理。

“括囊。無咎,無譽。”戒除浮躁,要做到謹言慎行。

俗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像紮緊錢袋一樣。這樣做縱然不會給人帶來榮譽,至少也不會招致災禍。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氣滿則浮躁,心滿必傲慢,才滿便會禍患至。《三國演義》中,楊修的機智才華連曹操都曾自嘆不如,可偏偏因為這份才華,引來殺身之禍。

他常賣弄小聰明,如解門上添“活”字一事,與眾分食寫有“一合酥”的一盒酥。最後更因猜透曹操心中所想,破解“雞肋”軍機,而丟了性命。

“不諂上而慢下,不厭故而敬新。”盛氣凌人者,總以為自己聰明天下第一,驕傲自負,趾高氣揚,可卻忘了有本事的人沉穩厚重,明白謙卑。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固執

“尺嫌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替,以存身也。”蟲子收縮身體,是為了更好地伸展;蛟龍蟄伏化作蛇,是為了保全自身。

生存之道,在於能屈能伸,人越固執路越窄,想法也就越單一。固執己見不懂變通,是人生第三大陷阱。

《易經》常說:否極泰來。

萬事萬物都在循環之中,當人瀕臨絕境時,或許輕輕一個轉彎,就是柳暗花明。

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在承天寺駐足,與朋友相聚。褪去了官員的身份,他重新成為一個學者。在漂泊的大半生中,他陸續完成《易》、《書傳》、《論語說》。

以蘇軾、蘇轍為代表的蜀學與當時王安石提倡的經學,逐漸呈分庭抗禮之勢。而他留下的詩歌、書法、繪畫、散文更是不計其數。

當無法濟世救國,蘇軾就回歸學人本色。官場失意的蘇軾,就這樣慢慢成了影響文壇千年的大文豪。

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切莫執著。得不到的儘早放手,一條路不通,就換一條。與其苦苦掙扎,不如另尋出路。遇事別鑽牛角尖,該轉彎時別執迷,多一種可能,才能多一種精彩。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對於生活,需要一份全力以赴的熱情,對待任何事情都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同時,更需要一份隨遇而安的勇氣,選擇了,努力了,堅持了,走過了,問心無愧就好,至於結果怎樣,其實並不重要。

世上沒有走不通的死衚衕,只有轉不過彎的死腦筋。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主播:張葉貝

只是因為熱愛而堅持的元氣女孩

文章來源:民生週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夜讀丨人生三個陷阱,躲過便是福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