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老街的 前世今生與未來

老街裡的打油巷。

老建築局部。

老式雕花。

糖行街37號。

老建築門頭。

北門街國風影劇院旁殘留的明代城牆。

西門街32號。

曲靖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風淳樸的古老城市,是一個流傳著許多故事的神奇地方;曲靖是原始脊椎動物——古魚類的發源地,人類活動最早的地方,被譽為“魚的故鄉”“化石聖地”,換句話說,曲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區域內,世居著漢、彝、回、壯、布依、苗、瑤、水8個主體民族。發掘於曲靖的大量古生物化石表明:曲靖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魚形祖先的起源地,是4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發祥地!這些科研成果已寫入國際通行的古脊椎動物教科書。研究證實:曲靖是全世界研究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的典型地層,古生物種類全、年代跨度大,在全球古生物學術界地位極高。未來的曲靖,會是一個讓人類記住和嚮往的神奇地方,古生物化石,是一張最靚麗的曲靖名片。

戴興華文/圖

歷史上,中原文化入滇,從地緣上,曲靖是必經通道,曲靖處在對內地開放的前沿,又是內地進入雲南的門戶,既是交通的樞紐和咽喉,又是開發最早的區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歷來能夠較早吸收先進文明之成果。麒麟區珠街八塔臺、富源縣大河癩石山、宣威市格宜尖角洞出土的大量文物證實,十萬年前曲靖就有人類活動;麒麟區珠街扁窟坑出土的炭化稻,證明曲靖有三千多年水稻種植史;曲靖各縣區出土的春秋至漢代的精美青銅器,說明曲靖有三千多年青銅工藝史。曲靖的文明進程,並不晚於中原地區。

公元前280年,莊蹻率2萬餘官兵開赴雲南,秦滅楚後,2萬餘人90%留居滇地,促成一次空前的經濟文化大雜交。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頞略通五尺道至曲靖。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劉徹派兵打敗盤江流域的曲靖先祖“勞浸、靡莫”部族,漢王朝在今三岔一帶建成曲靖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味縣”,也即曲靖被納入中央版圖的開端。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設郎州都督府於味縣,首任都督韋仁壽率軍民築成後世聞名的石城取代味縣(之後的南詔、大理、元朝均在曲靖設石城治所)。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經朱元璋批准,開始建造新府城取代石城(新府城即現在仍然使用的曲靖老城)。《南寧縣誌》記載,曲靖老城的特點是“四門錯落不對開,巧布八條丁字街,九對巷道十字路”。老城北臨麒麟山、南倚寥廓山,東臨南盤江,又有瀟湘江、白石江環繞,倚山面水,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按照古人選址觀點,可謂風水寶地(古人選址要求的“山陰水陽、佔脈擁勢”,均得到較好體現)。從明清至今,曲靖城區的建設都是在老城基礎上輻射建構,即曲靖城建始終以老城為依託,逐步向外延伸擴展,可以說,老城是曲靖城市文明孕育生髮的源頭活水。

曲靖兩千年曆史,可分五個時期:遠古至東漢(古滇),三國至唐中期(爨氏),唐中期至元初(南詔大理),元、明、清,民國至今。爨氏家族統轄雲南五百年(當時稱“南中”),是中國歷史上據地稱雄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的家族之一。“爨龍顏碑”描述當時的曲靖:“獨步南境,卓爾不群”。從這8個字,可以想象當時曲靖在全國的地位、形象和影響力,可以想象爨時代曲靖人的那種自信、豪邁與底氣,可謂爨時代之“曲靖精神”,即:自強不息、開拓創新、開放包容、民族和諧的精神。爨時代,是曲靖歷史上最牛、最拽、最輝煌的一個時期!在雲南文化發展史上,爨文化是繼古滇文化之後崛起於南盤江流域的歷史文化,屬雲南三大文化高峰之一,具有上承古滇文化、下啟南詔大理文化的歷史作用。

延續了600多年的曲靖老城,史書記載,從1387年開始,由明代首任曲靖衛指揮使劉壁率軍民建設,前後用時30多年,直到1420年完工。民間傳說,曲靖老城是明代地理學家、堪輿家(風水家)汪湛海仿照西安古城設計的,其圖紙後來又用於建造澳門,所以,民間一直流傳澳門與曲靖是一對姊妹城。時過境遷,滄桑鉅變,無數古蹟隨風而逝,澳門老城蕩然無存,曲靖老城遺留幾條殘破街巷和兩段城牆,歷經數百年風雨,成為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這個城市有歷史有文化的重要例證。古老的曲靖,作為統轄雲南500年的首府,雲南曾經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有大量文物古蹟,可惜,被拆毀殆盡。城市發展,社會進步,拆遷沒有錯,一座舊城暗淡下去,新城會聳立起來,這是歷史之道,人類文明之道。遺憾的是,拆遷過程中,鑑別與保護沒有及時跟進,致使許多祖宗遺留的珍貴文物隨之徹底毀滅。

歷史讓人自豪,現狀令人尷尬。老街,是目前曲靖最具規模的活態的文化遺存,希望能夠作為“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下來,也可規劃打造成特色商業區,對有價值的老建築掛牌保護,讓老街成為曲靖的一個符號一道風景或一張名片(在全國、全省,成功的案例不少。在曲靖,會澤古城保護較好)。歷史的最好物證是建築,建築是靜止的繪畫,是流動的音樂,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一座城市如果沒有古建築保留下來,建設得再漂亮也充滿遺憾:因為沒有歷史感與文化感。歷史和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地方的競爭,一個城市的競爭,核心的競爭力是軟實力,軟實力最重要的就是歷史和文化。

曲靖,從來就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城市,應賦予它怎樣的內涵?或者說要如何開發、打造它,怎樣去挖掘、定位,給它塑造和秉承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靈魂?

北門街、東門街已先後整體撤除了,殘留的以西門街為代表的曲靖老街,是撤除、改造、維持原貌還是保護性修建,一直以來說法較多。就改造而言,若改造成功,能夠帶來很大的政治、文化、旅遊、商業和社會價值,但如果改造失敗,不僅這些價值大打折扣,甚至會將老街原本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破壞殆盡。

筆者以為,對於曲靖老街這塊蒙塵的寶貝,要做的工作是如何讓它煥發新生,也就是如何把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挖掘並呈現出來。對老街的改造,放眼全國,客觀地講,失敗的案例居多,普遍存在一個通病——過度“翻新”。

曲靖老街,反映了曲靖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社會發展情況,是曲靖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見證。西門街是最典型的代表,長期以來給人的感覺是擁擠、髒亂、破舊、低檔,建築高低大小不一,古舊現代摻雜,風格顏色各異。但個人以為,正是這種不規則的存在,才凸顯了老街撲面而來的市井味道和歷史文化氣息,即呈現給你的是各個時期歲月痕跡的遺留。老街的改造,不一定非走仿古建築、修舊如舊的模式,也不在於整齊劃一和浮於表面的古色古香,個人以為在維持原貌中帶點不刻意的美,也不失為一種方法。那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既可能是不規則不完美甚至不匹配的各類建築,也可能是老屋老井旁或一磚一瓦間肆意生長的雜草和野花或者街坊間家長裡短。

曲靖老街上大部分的建築其實可以原原本本地保留,不必大拆大建,小修小補即可。老物件的魅力,在於歷史形成的不完美、不規則,在於歷經歲月打磨後呈現的特色。在缺乏資金和科學規劃的情況下,既不要大規模投入、整體性改造,也不要追求一種模式、千篇一律,只要在盤活老街、能夠延續老街肌理的同時,適當進行保護性修建,應該是權宜之計的改造方式。

當然,改造務必慎之又慎,特別要注意老舊危房與文物建築的區分,對有價值的老建築作出科學鑑定後掛牌保護,對文物建築進行隱患排查,同時號召業主自覺維護、主動修繕。在普查、登記的基礎上,可以先選擇一些有特點、有價值、有代表性的進行保護性修建,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先把容易的、有基礎的先改造起來,有難度的逐個突破,等這部分作為樣板房完工後,再根據成品效果進一步摸索並完善下一步擬改造的項目,切忌一錘定音的改造。施工過程中對不滿意的地方還可調整,施工時除了儘量使用原材料去修繕老建築,還要儘量採購貼合原材料的木材磚瓦等。把這些有代表性的人文歷史遺存,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之後,就達到了目的,就活化了老街。

曲靖老街,不僅承載了曲靖歷史文化,更是後輩曲靖人的情感歸屬和精神財產。一代代的曲靖人,當你的孩子和孫輩問起你,曲靖的歷史和文化是什麼呢?你就帶他們去老街走一走看一看,告訴他們,這就是曲靖歷史、這就是曲靖文化!

城市文脈和記憶的保護與傳承,體現著城市管理者、經營者和建設者的智慧與遠見,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實踐檢驗和群眾評說。關於老街的保護修建,筆者有以下膚淺思考,期望拋磚引玉:

⒈老街現狀。位於城市的中心地段、商業熱鬧區域,歷經幾代住戶長期的不協調改造,完整倖存的老宅比例不到一半,幾乎都屬危房,且與現代建築混雜。老街真正的原住民(房主)較少,外來租住人口是現住民,這些居民對老街老宅的保護不關心,甚至在使用中還產生破壞行為。沿街建築都已成為商鋪,但商業業態水平低下,營商條件簡陋,街巷環境較差,且缺乏停車場所。每年旱天擔心火災,雨天擔心水災,各類災害危及老街居民,頹敗的老宅一幢幢在不斷消失。

⒉保護修建的步驟。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首先要考慮老街是一部分老街人安身立命的地方,其次考慮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提升街區品質,然後考慮改善街區環境,增加商業空間,最後考慮改造完成後,人家煙火味猶存。

⒊整合元素。把零散的珠子串連起來,提煉古代建築、文化、藝術、名人故事等核心元素,並將之合理打造,即串點成線。比如:爨碑與爨文化、諸葛亮與孟獲、楊慎與曲靖、珠江源與徐霞客、朱家民與貴州、曲靖文廟以及“三寺、八廟、九道閣”等古建築、曲靖古八景等等,及其衍生的諸多歷史、旅遊、文化,還可以古今融合、縱橫跨界,譬如:與影視、與動漫結合,既能迎合年輕人,又能讓古老的東西煥發生機與魅力。

⒋融入非遺。利用一些非遺產品,比如:洞經音樂與爨鄉古樂、潦滸陶瓷、少數民族刺繡與扎染、韭菜花、越州醬、甜白酒等等的傳統制作工藝,融入日常生活,成為特色商品,創新發展。一定要體現出獨屬老街的那種滄桑感。包括街巷名稱的使用,都要有歷史韻味。

⒌植入故事。重新挖掘和創新故事,尤其是能夠體現曲靖文化精髓和氣質的故事,原有的可加工,沒有的可植入,關鍵是這個故事一定要好要感人。如何講好故事,按照故事去改造,也非常重要。比如,曲靖著名的“兩花園一公館一故居”(曲靖歷史名人“楊本昌、陳子貞私家宅院和孫光庭公館、趙樾故居”)、朱允文避難東山寺、八大山人(朱耷)與曲靖孫髯翁的交往等等。

⒍合理嫁接。探索古今結合的新內容,比如“爨碑與書法”“大理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民族團結之歷史見證)”“麒麟仙子”“紅軍兩過曲靖與紅色教育”“張瀰漫等名家與曲靖古生物化石”等等,背後都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如果嫁接得好,一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老街是曲靖城市的原點,保護修建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老街能夠繼續存活下去,保留了老街也就保留了這個城市最後的也是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因此,我呼籲:把老街的“保護修建項目”定性為公益性質!公益性質,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