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相撲運動,是一項擁有悠久歷史的運動,

是日本搏擊運動最具特色的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了深受日本人民喜愛的項目,被日本人稱為“國技”。作為一項搏擊運動,比賽過程十分具有觀賞性。自它誕生開始,相撲就是日本文化的一杆鮮明的旗幟,是日本文化的體現,從各個方面都可以體現出日本獨特的民族文化,也是日本國民思想的一種反應。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一、相撲的產生和發展

1.何時產生?

相撲是一種與摔跤相類似的活動,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出現,當時被稱為“角抵”。到了魏晉時期由於盛行文學之風,這項運動逐漸衰落。到了唐朝又重新活躍,被民間稱為 “相撲”,並且傳入日本。

據日本方面記載,相撲產生於1500年前,最早稱為角力。《古事記》中寫道:“建雷神受命於天照大神,掌管天下,但大國命主之子不服,與其相撲決勝負”當時,相撲是一種卜卦形式存在的,代表著神的力量;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相撲產生的具體時間已經過於久遠,但是日本的大和民族是種植水稻為主的民族,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了收成受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古代的日本人在收成季節的時候會在神殿舉行祭祀儀式,舉辦相撲比賽,向上天祈求五穀豐登。綜上所述,相撲的產生已經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2.快速的發展

日本在公元695年就有了相撲比賽。與此同時在唐朝時期,日本在與中國的來往當中逐漸吸取了中國古時候的祭祀儀式,於是乎相撲便成為了祭祀上和重大節日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聖武天皇在726年召集全國力士,舉辦了日本國內第一次的全國相撲大會。728年相撲運動進入上層貴族圈子,並且定期舉辦“相撲節會”,成為宮廷儀式中重要一環。

在進入武士時代之後,相撲運動受到了日本武士的歡迎,

在《太平記》記載了將軍出征前武士們為他表演相撲的畫面。武士們對於相撲運動的重視讓相撲迅速發展,成為一項體育運動。到室町時代,出現了職業的相撲力士。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到了江戶時代,職業相撲力士們聚集在江戶、大阪等地,形成組織,出現“相撲會所”,在會所內經常舉辦比賽。1684年,在江戶神社院內舉辦的江戶勸進相撲大賽,就是今天相撲比賽的正式起源。

隨後江戶時代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時代的發展也為專業的相撲比賽提供了條件。

到了明治維新之後,西方文化湧入日本,一度導致相撲運動在日本陷入低谷,甚至許多人要求廢除相撲。這種情況下,在1884年明治天皇舉辦了天覽相撲賽,通過這次比賽挽救相撲運動在日本的地位。

3.相撲運動在現代的現狀

進入了新時代後,相撲作為日本運動界的一顆瑰寶,在民眾中廣泛的開展了起來,並且是作為一種職業化運動來進行。目前在日本國內的組織團體是由運動員出身的前輩組成的“財團法人日本相撲協會”,主要作用是舉辦相撲比賽。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相撲

當今的日本相撲比賽總體分為六個賽季,每年的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和十一月的中旬舉行,從星期一到片下週的星期天結束。賽會組織對於運動員的水平進行考核,對於成績好的運動員給予提升等級表揚,對於成績下降的運動員降級處罰。所以運動員們個個使出渾身解數,讓比賽十分精彩。相撲對於現在的日本人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傳統活動之一。

二、相撲中的日本文化

1.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相撲在日本歷史上最快速的發展時期就是在武士時代,當時的武士把相撲和其他戰鬥方式放在一起訓練,到了明治維新後相撲才走向商業化道路。雖然表面是相撲和武士道精神沒有關聯,但是相撲的精神和武士道精神都是一樣的,就是“勇敢,忠誠,尚武”,這種精神同時也是日本人民所追求的精神。

在武士道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相撲運動無不彰顯著這一種精神。職業的相撲運動員被稱為“力士”,擁有著超乎常人的體型。而且比賽規則十分嚴厲,比賽中只要一方先倒地,哪怕是手指碰到地面都算失敗。這就對相撲運動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這種高要求與武士道所崇尚質素有著共同的淵源。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2.日本國民性格

日本民族是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民族,由於自身地理位置惡劣,沒有廣闊的平原,並且處於地震帶上。這種特殊的環境對日本國民性格產生了重大影響。資源的匱乏讓日本人渴望著“龐大”的心理,希望藉助這種心理以及“強大”的力量來克服這種先天不足。於是乎,經常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對自己強大數十倍的對手發起挑戰。

但隨著全球和平,戰爭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種心態在相撲中卻繼承了下去。相撲有著最嚴格的訓練,最嚴酷的比賽規定,最嚴謹的要求。這些都是長期刻在國民性格中的精神,這是日本大和民族具有的民族性格。

比如在相撲比賽中,如果一個輕量級的對手擊敗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觀眾會為他滿堂喝彩。因為這種情況與日本大和民族的情況一樣,他們自身條件不足,便銳意進取,雖然自身微小,但是不能被別人看不起,越是弱小,越是要以弱勝強,因此相撲運動備受日本國民的喜愛。

從“角抵”開始,日本“相撲”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國技”的?

相撲選手

三、總結

相撲運動作為日本長久不衰的一種活動,他經歷了作為宮廷儀式中的重要一環,到了武士時代,作為武士階層的一種手段繼續蓬勃發展,並且打上了武士道精神最後到了今天成為一種大眾的娛樂活動。

相撲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種文化符號,相撲在日本的盛行實際上代表著整個日本民族的性格以及精神,將自己的精神品質寄託在這項運動上。相撲作為他們的精神寄託,從中獲取自信,不斷激勵著自己前行,引導著日本文化的發展。所以,相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它體現著日本國民的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古事記》

2.《唐朝相撲研究》

3.《日本民族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