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深圳的99個理由:超級網紅就在我身後!

喜愛深圳的99個理由:超級網紅就在我身後!


正如一位專家所言,深圳的城市性格里,始終有一種不驚不乍的沉穩,除了一些非常歲月,很少有人或事能夠讓深圳傾城感動。

也許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平日裡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有閒情逸致去玩名人崇拜,他們對名人尊重但不諂媚,哪怕你聲名再顯赫,他們也只是看你一眼,多一句議論都不會有的。

是不是名人來深圳太多,深圳人早已習以為常,還是深圳人本來就不太在意名人?

鳳凰衛視名嘴竇文濤陪父母到萬科四季花城遊覽,一路上雖然有人認出他來或者有人向他張望,但卻沒有誰上前圍觀或纏著他簽名及合影,這種現象在內地簡直不可思議,看他若無其事地走過去,居然沒有人和他打招呼,我倒覺得有些冷落了他。

著名配音演員喬榛、丁建華應邀來深圳表演,我和他倆是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可惜我來深圳之後便與他們沒有聯繫,這次得知他們過來,我自然要去捧場,順便也想敘敘舊。我原以為這樣的名人登臺,定會一票難求,所以早早便到了深圳禮堂,沒曾想當晚只有童自榮壓軸,而喬榛和丁建華要到次日晚上才演出,此刻居然還在上海!

我悻悻地走出禮堂,發現門口很是冷清,除了十多位倒票的黃牛在兜售打折票外,鮮有觀眾進場,於是我故作不解地問一位黃牛:“是誰演出?”

“童自榮,給佐羅配音的。還有喬榛、丁建華,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咖!”黃牛邊說邊翹大拇指。

“那怎麼沒人看呢?”我又問。

“嗨,深圳人不愛追星唄!換在內地,我這票怎麼都能漲這個數!”黃牛張開手掌誇張地示意了一下。

沒見到喬榛、丁建華當然有些遺憾,但讓我驚訝的是深圳人對待名人的態度,既不會欣喜若狂,也不會冷若冰霜,反正喜歡與否,都不會太過張揚。

深圳人並不管你是什麼大師還是混混,反正你有本事我不嫉妒,你有運氣我不羨慕,你有成就我不在乎,有緣握手言歡,無緣抬腿走人,人際關係簡單到了誰也不會太在意的程度。

在這樣的人文環境裡,你會覺得任何人都並沒什麼了不起,即使再有名氣的人物,到了深圳都可以打回原型。

這倒蠻有意思的。

喜愛深圳的99個理由:超級網紅就在我身後!


記得好多年前的有一天早晨,我陪太太去北大醫院診療排隊時,聽見身後有對夫妻在講上海話,上海人在深圳並不多,所以我太太對家鄉話比較敏感,馬上轉過臉來看了一眼我身後,然後使了使眼色示意我:“呃,餘秋雨。”

我只看見她的嘴巴在動,幾乎沒有聲音,但唇語卻非常清楚。

我並沒有馬上反應,只是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過了一會,我很隨意地轉過身瞥了一眼身後:唔,真是餘秋雨教授,穿著極普通的衣服,戴著極平常的眼鏡,全沒有學者的儒雅和名人的風度,有的只是病人的慵態,如果不是當年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當院長時,我經常去戲文系和舞美系找朋友們玩,曾多次見到過他以及後來在鳳凰衛視看他上節目,我還真不敢確認是他呢!

餘秋雨和他身後一位女士輕輕說著話,那是他的太太馬蘭嗎?怎麼沒有當年唱黃梅戲時的漂亮嫵媚,看上去倒像是位長相端莊挺有風韻的大姐?

一時間我也不敢認,生怕搞錯了會很尷尬。

餘秋雨見我看看他,他也看看我,目光交流了一下,彼此都沒什麼表示。

他也許並不知道我聽得懂上海話,依舊和他身後的女人在悄聲低語。

我此時倒反而不方便和我太太講上海話了,因為怕他們有所顧忌。

我太太十分善解人意,馬上用廣東話和我打招呼,我便也順口應了幾句。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餘秋雨教授和馬蘭說起醫生要他今早來驗血的事情,心裡便琢磨著想請他排到我們前面去,但我又不知該用什麼方式主動向他提議,因為如此表示,他必定知道我會講上海話,剛才我和太太講鳥語豈不是有些滑稽。

再轉念一想,他既然心安理得地排在我們身後,必定也是不願驚動別人,以他當時的身份和名氣,也許只有這樣做,他才感覺更自在一些。何況前後排隊的人們似乎都沒有認出他來,或者即便認出來了也沒人願意打擾,就像我這樣,我認得他,他卻不認識我,大家心照不宣,各行其事,倒也蠻好。

結果一直到我陪太太離開檢驗室,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裡,我終究沒有去打擾餘秋雨教授,不是不能,實是不忍,不忍心破壞餘秋雨享受常人生活的閒情。

至今我還在想,如果那天我用上海話同餘秋雨教授打招呼會怎麼樣?在當時排隊就醫的環境,彼此又該寒暄些什麼?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要說開話來,也許就俗了。

深圳這個城市的平民色彩,因為有了這樣的淡定而顯得更加睿智。平等相處,沒有特權,這些在其他城市可能很難想象的事情,在深圳卻司空見慣。

深圳因為沒有歷史包袱,沒有皇親國戚,沒有論資排輩,沒有仗勢欺人,所以對人一視同仁。

哪怕你懷才不遇,哪怕你窮困潦倒,哪怕你聲名顯赫,哪怕你鴻運高照,只要你在深圳,別人就不會太把你當回事。

在深圳,崇拜這個詞是很少提到的,隨便遇上一個人,都很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大本事,只是真人不露相,習慣了低調,懶得和俗世一般見識。

如此藏龍臥虎之地,自然不會對誰奉若神明,所以餘秋雨在深圳儘可以像普通人一樣過日子,並不會有人對此感到詫異。

雖然社會對餘秋雨教授的為人與著作譭譽參半,這些年他也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曾經的名望還是和他的代表作《文化苦旅》一起留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記憶裡,至少有一點他很聰明,晚年定居深圳,從此與世無爭,淡泊世事名利,有妻陪伴足矣。

大隱隱於市,深圳最合適。

喜愛深圳的99個理由:超級網紅就在我身後!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知道餘秋雨,但當年他的名聲可謂舉國皆知,和之後的易中天,再後來的鄭強,以及今天的張文宏的知名度有的一拼,也是妥妥的一枚超級網紅啊!

順便說一句,當年餘秋雨教授的很多著作在深圳海天出版社結集出版時,我也在海天出版了十多本著作,一年的版稅收入幾十萬!

那年是2003年。

(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有廖才好”!

每天瀏覽廖金澤教授原創文章,用豐富閱歷,說社會精彩,更多內容與您分享,當然有料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