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國人的收入明顯下降,90後的壓力會有多大?

勇哥看劇


首先說這個問題不科學。

疫情還沒有過去,不能猜測經濟形勢。

目前看見的是全世界受疫情影響經濟停滯不前,對我國外貿公司的人肯定是有影響。

可是中國絕大多數不是在外貿工作,黨和政府也採取正確的措施了,可以肯定中國經濟發展會慢一些,但是絕不可能是負增長。在國民經濟正增長的情況下,國人收入下降就是偽命題。

只不過是有人收入低了,有人收入高了,總體收入還是增長的。只有是在國民經濟負增長時,才會人民收入下降,如現在的俄羅斯就是。


吳玉寧好


90後,99年的今年應該是21歲,90年的應該是30歲,還在讀書依靠家裡的就說不上壓力了,壓力主要應該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就業、創業初期的年輕人身上。應該說70後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紅利末班車,很多人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積累,現在的很多老闆和中高層是70後;80後趕上了國家發展最快的二十年,現在多是小老闆或是企業的中間管理層,這批人中有不少在房價還沒那麼高時完成了中國人人生最大的投資。90後的父母多數是60後的,這一代成為社會中上流的不多,也就不討論那些富二代的壓力了。

本來在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間,社會就業和創業的壓力就遠遠大於上一代。這是因為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說就業,以前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就業之初掌握的工作技能一般都會讓你使用個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技能翻新的需求頻率太高了,所以90後面對的這些壓力都是前面的人沒有遇到的。 同時,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這一代的生活水平最高,個性最強,但對於工作的挫折承受能力也是幾代人中最弱的,而你的領導都是70後或是80後, 一般他們很難忍受有個性又接受不了批評的下屬。這些都是需要90後通過時間來磨礪的,千萬別天真的認為很多互聯網公司可以在這方面退讓很多,這些是對少數真正的天才型員工的,如果你不是就要有自知之明。

上面是想說客觀存在的現象,再說疫情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畢業生們的就業,今年肯定是二十年以來各個公司校招最差的一年,畢業就失業會是一部分人的痛苦選擇,國家不會坐視不理,解決大學生就業會是政府重點解決的問題。我只能提一個小建議,不到最後揭不開鍋的地步,千萬別去房產中介和汽車銷售這兩塊,因為這兩塊對於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所學的技能和社會閱歷的積累對於轉行後的人收益甚小。不是說沒有機會,而是說個人提升的速度太慢。

另外一部分是已經工作幾年的職場人,雖然已經不是新兵蛋子,但這個階段是打開職場上升通道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疫情,會影響到很多人的職場命運,有可能你的上司準備跳槽了,你正好是接替的候選人,可出於穩定性和降低風險的考慮,他不走了,這個機會對於你來說不知道還什麼時候會有;有可能,公司面臨經營困難,而你由於在公司還沒有那麼重要,公司最終選擇了放棄你……而90後的職場新兵,很多是剛剛買房,付了首付,每月還款的時候,壓力能不大嗎?

創業的就不用說太多了,疫情前創業的,我也不知道說什麼,除非你創業開了個口罩廠,這個時候是大家都無語的狀態最好,說什麼他都煩。20出頭還好,30歲創業失敗壓力非常大。可又能怎麼辦呢。這波疫情不管你是90後還是60後,很多小企業,小生意基本都是一波帶走的。

壓力大也得生活啊,90後經歷過這一波疫情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心智成熟了,老練了,再遇到什麼困難,想想新冠疫情,也許就不是什麼大事了,反正,除死無大事。


Gadfly


疫情過後世界整體經濟蕭條,中國式製造大國,出口消費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下滑是必然的。因此主要靠政府投資和民間的消費,近幾年居民的提前消費透支了他們的消費能力,比如說貸款買房,貸款買車,導致居民的負債率很高。而政府的債務也很大,所以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都不樂觀。最近幾年人們的收入很不樂觀。中國已經經歷了40年的高增長,正如一個運動員經過高速奔跑後速度降下來也是很正常的。但總體來說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沒有完成,相對歐美其他發達國家,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相當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