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一刻感受到中國書法的美?

劉楚王


中國書法是表現漢字形體美韻的藝術,是美的書寫。中國人寫的字能成為藝術品,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漢字是結構型的方塊字,有獨體、有合體,結構複雜多變,又有各種書體形態;二是使用具有彈性的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能寫出各種形態的點畫。

自從先民使用方塊漢字以來,就開始注意美化漢字的形態,要求把漢字寫得端正、勻稱,這是漢字的常態之美。為此,先民總結了用筆、用墨的各種技法,結字、章法的基本規則。魏晉以來,士族書家把書法當作具有骨、筋、肉、血的生命體,在書寫中寄寓自己的審美理想,顯示自己的風度,展現自己的人格。

在我們的生活中,書法是最普及的藝術。街頭的廣告「招牌」、報刊的題名、匾額楹聯,幾乎到處都能見到書法。對於中國人來說,漢字書法有著永恆的魅力。所謂書法與藝術精神,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經書法家、書論家的總結,逐漸形成了專門的理論體系。歷代的書論所表達的書法觀念,有的側重藝術,也有看重人格、注重倫理、主張自然等。

種種古典的書法理論,是以儒家、道家以及釋家的思想觀念為基石,所以,書法藝術的基本精神是:崇尚「神采」 力求展示人格的魅力;崇尚「自然」 以自然為大美;崇尚「意境」 奉為書法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漢代的文字學家用「六書」,即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來概括先民的造字方法。現代的學者認為,前四種是造字方法,後兩種是用字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無數知名的書法家和不知名的書手共同創造的。在敦煌發現的寫卷中,許多精美的楷書都出自不知名的書手,他們的書法水平,並不在一些士族書家之下,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低下,未能傳名後世。

中國書法家眾多,包括王羲之、鍾繇、柳公權等最後著名。鍾繇生當漢魏之際的亂世,擅長隸書、楷書、行書。鍾繇的書法具「瘦」、「清勁」、「天然」的特點,歷代書家都很推崇鍾繇,還把楷書的發明權歸到他的名下,稱他為「正書之祖」。

王羲之出身東晉貴族家庭,愛好新書體,並且改革了楷書、行書、草書的體勢,形成了「遒媚」的書法風格,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經典。唐朝時,王羲之被奉為「書聖」,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對日本書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晚唐的書家中,柳公權的名望極高。他初學王羲之書法,又吸收了唐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的體勢。他的楷書法度森嚴,有清剛之氣,世有「顏筋柳骨」之稱。王羲之的行草書,筆力遒勁,筆力外露。虞世南寫楷書,筆力含蓄,筆勢溫和。顏真卿的楷書,筆勢內斂,卻有一掣萬鈞之力。懷素寫草書,盡顯怒張之勢。書法的“力”和“勢”呈現書寫的旺盛活力,是書家流於筆端的“氣質”。

書法的外在形式美來自漢字形態。漢字的方塊式結構由點畫穿插而成,形成了篆、隸、草、行、楷五種字體,每種字體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徵。篆書是勻淨的線條組織,結構類似圖案。隸書筆畫變篆書的婉轉為方折,結構彷彿“崇臺重宇”。楷書的筆畫形狀最豐富,結體欹側而端莊。行書也是欹側的體態,但是筆畫牽連映帶。草書線條連綿盤曲,特別是狂草,結構簡略,放逸生奇。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我們欣賞書法美,書法外在狀貌和書寫“筆力”、“筆勢”,深入到書法家的內心世界,所謂“玩跡探情”。欣賞書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觀神采,不見字形”,猶如莊子所謂“得魚忘筌”。

書法藝術是一種漢字的組合,但又絕不僅僅是單純漢字的組合。書法家也不是單單的只會把漢字組合起來。這其中包含著書法家們的思想修養、理論修養、藝術修養和對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的把握功夫,以及對書法藝術內涵的積澱和藝術美感的把握。否則光是把漢字組合起來書寫,即使是模仿別人的字體,能做到形似,最多也不過是一個“書匠”而已。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和書法藝術家。


涵舍逍遙談紫砂藝術


每當臨帖的時候,總被古人法帖裡透出的美,深深的吸引,有顏體寬厚雄渾,莊重質樸的美,張旭草書奔騰千里,天馬行空的美,梁詩正溫潤妍玉,清麗典雅的美。

王羲之的書法作為唐太宗陪葬,一起上了天堂,不論人間還是天堂,書法都是最愛。

書法是以線條的跳動美,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書法作為文化的核心,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和縮影。

歷代文人墨客,通過其豐富的線條勾勒出內心世界,或奔放,或文雅,或者雄渾,或者妍雅。

中國書法,始於殷商時代甲骨文,傳承到今天,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書體的變更,不同時代的審美和風格的變化,但其內在的底蘊,以及由此所展現出來的美,並沒有變。

不論什麼時候,書法—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展現的美,會一直散發迷人的光輝。


良品文化


關於“在哪一刻感受到中國書法的美?”這個問題,我說下我的感悟,我是從看到趙孟頫的大楷《崑山州淮雲院記》開始的。他的字有些寫法,覺得跟王羲之《蘭亭序》中某些字的寫法很相似,只是少了些王羲之筆上的帥氣灑脫,多了些清朗飄逸。

第一眼看到時就覺得,這字怎麼可以這麼好看?誰寫的?想寫!想寫得一樣好看!

正兒八經開始練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因為想寫!越看越想寫,心裡像似長滿了草。《崑山州淮雲院記》的第一段,我都不知道臨了多少遍,可多少遍也不覺得煩。與此同時開始聽他的故事,拿他的字做比較,都說趙孟頫的字媚,當了亡國奴當了走狗,不該去仿他的字,比如他寫的“人”字,彷彿把頭低得不能再低,又有些心生厭惡,可聽了他的故事後,又覺得他也有他的不易,這些字看起來似乎又多了一份蒼涼。

希望你們也一樣能感受到這些字的美!我就是被這些字征服的。

原文參考:

餘曩屢遊姑蘇,居多名剎,如大慈北禪,乃東晉處士戴顒故居,皮日休、陸龜蒙嘗避暑賦詩其間;如虎丘,乃吳王闔閭墓,金寶之氣化為虎,據墓上,俄化為石,道旁有試劍石,又有劍池,引水以澹大眾。他如靈巖穹巃之類,尚多有之。

今崑山淮雲院,蓋顧君信所刱也。顧為淮海崇明之鉅族,其上世曰德者,至元辛卯,來居吳之太倉。庚子,命諸子營菟裘以老,久乃得之。古塘之後,涇涇之北,清曠平遠,綿亙百里,東臨滄江,西揖巖阜,真一方勝處!

龜乃[卜]墨,遂營宅,兆建菴廬,僧可通。丁未長至日,因掃松胥會庵次,共圖興刱。師祖正庭,為求檀施浮江而來者,輒受業焉。顧德捐己產為倡,兄發建大殿,自造山門,而朱長者邦富刱華嚴經閣,香積廚,則正庭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備。昔也榛莽荒蕪,今也丹碧輝耀。見者色然,莫不起敬,真無負護持之令旨矣。雖然傳業,嗣事又在其子若孫,尚勉之哉!

夫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三千大千、一切恆河沙佛世界,皆在被冒沾濡中,尚何淮淛之異乎。

至大庚戌陵陽牟巘記,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吳興趙孟書並篆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