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一、摘 要

企業扶貧的全要素模式是指企業不僅進行產業扶貧發展經濟、增加就業,而且還從教育、社會兜底等其它方面實施扶貧項目,實現經濟、教育、信心、社會環境等全方位的提升,最後達到可持續脫貧的效果。萬達集團通過包縣幫扶貴州丹寨縣,使丹寨萬達小鎮從默默無聞的貧困縣,一躍成為黔東南州的“旅遊新星”。萬達丹寨扶貧從實踐過程看,反映出“動力、過程、結果”系統解決貧困問題的工作思路;從實踐行為看,體現出“把企業家精神注入到扶貧事業”的突出特點;從實踐結果看,不僅解決物質上短期貧困問題,還追求從精神、行為、社會和文化方面謀求長期的扶貧效果。萬達企業扶貧的經驗可以總結為八句話:真心投入、社會創業、科學決策、機制創新、專業運營、注重實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該模式具有普適性,這種源自實踐的經驗,對企業參與扶貧開發頗有借鑑價值,對貧困地區的可持續脫貧更是意義重大。

二、背 景

大量反貧困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導致貧困的原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而非個別因素使然。因此把貧困歸咎於自然生態條件、資金、技術,或者人口素質的觀點都不具有完全的說服力,因為從貧困經濟運行的不同側面固然可以尋求出不同原因,但是各個單獨側面原因都無法完整的概況貧困的綜合成因。

萬達集團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2018年企業資產約928億美元(6257億元),收入318億美元(2143億 元)。萬大集團注重扶貧工作,結合二十餘年的扶貧經驗,開創性提出企業包縣扶貧的方案,即萬達集團承諾幫扶丹寨縣在2019年實現全縣整體脫貧。通過大膽實踐,萬達在丹寨縣興辦丹寨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丹寨萬達小鎮、每年發放兜底扶貧資金,這些扶貧項目的實施不僅對減輕丹寨貧困問題具有立杆見影的好處,而且將對丹寨扶貧起到長期的效果。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丹寨萬達小鎮全貌

三、項 目 實 施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萬達職業技術學院全貌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當地群眾獲得扶貧基金支持

2014年萬達集團與丹寨縣政府簽訂包縣扶貧協議,先後捐資3.1億美元(21億元)在丹寨縣開展長期、中期、短期扶貧項目。4450萬美元(3億元)建設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教育扶貧提高當地人口的教育水平、職業技能,達到長期扶貧的效果;1.9億美元(13億元)捐建丹寨萬達小鎮,通過旅遊產業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起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扶貧效果;7146萬美元(5億元)設立萬達產業扶貧基金,每年拿出742萬美元(5千萬元)萬達產業扶貧基金設置扶貧勞動公益性崗位,開展生產(勞動)扶貧獎補、對特殊人群生產生活救助。

其中,大部分扶貧工作主要是依託丹寨縣萬達小鎮進行的,通過建立丹寨小鎮,在小鎮實施綜合性的扶貧工程,囊括就業、醫療、教育、生產等各個環節。丹寨萬達小鎮的建設開發與運營管理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提供動力、控制過程、落實效果,如下圖所示。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萬達丹寨小鎮扶貧項目的實施過程

1. 提供動力

一方面,政府提供政策,發揮行政力量支持扶貧項目快速啟動。2014年12月萬達集團與丹寨縣政府簽約以後,丹寨縣政府成立了10個人編制的萬達辦,專門對口協調和服務萬達集團的扶貧工作。

另一方面,企業投入資金、專業團隊、配套產業資源,啟動扶貧產業。萬達集團對建設丹寨萬達小鎮非常重視,成立丹寨萬達商業管理公司,負責具體項目的建設運營。

2. 控制過程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關鍵內容:一方面選擇正確的扶貧項目,另一方面是科學執行。

第一,萬達在扶貧項目選擇上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機制。立項、形成初步思路、實地調研、多方論證、方案優化、方案落地、效果評估、董事長最終決策,程序嚴格。綜合權衡之後,萬達集團決定建設丹寨萬達小鎮。

第二,科學執行。一是在時間把控上,速度就是生產力,果斷決策非常重要。二是在科學性把控上,方案論證、方案優化必須科學理性,寧缺毋濫,杜絕任何形式的武斷馬虎、不負責任。三是在質量把控上,萬達利用領先設計技術,先進管理方法,保證施工質量。

3. 落實結果

第一,在經濟層面上。丹寨萬達小鎮為勞動力轉化為經濟價值提供平臺,丹寨萬達小鎮創造了保安、環衛、服務員等1255個就業崗位,人均增收2.7萬元;貧困人口還可以選擇農家樂、銷售農作物、手工藝品等方式來增加收入。

第二,在精神與行為方面。丹寨吸引了周邊縣市和全國各地的遊客與旅遊團前來參觀旅遊,商管公司定期召開商戶培訓,從商業理念、服務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第三,在社會與文化方面。傳統手工藝產品得到復興,當地非物質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旅遊業創造的市場讓更多本地年輕人重拾民族傳統

四、成 效

1. 丹寨萬達小鎮開業以來對丹寨脫貧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第一,丹寨縣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增加顯著。丹寨萬達小鎮2017年累計接待遊客550萬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縣遊客數量的600%;丹寨縣旅遊綜合收入達3.6億美元(24.3億元),是2016年全縣旅遊綜合收入的443%;帶動全縣1.6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有力助推了丹寨縣脫貧攻堅。

第二,新增就業崗位減少了丹寨縣貧困人口數量。丹寨萬達小鎮開業以來,共帶動丹寨超過20個產業全面發展,全面帶動卡拉村、泉山村、甲腳村、石橋村等27個景區和旅遊村寨遊客量持續增加,直接或間接創造出1.6萬就業崗位,減少了貧困人口數量5.65萬人 。

第三,丹寨縣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2011年丹寨縣貧困發生率為49%,全縣大約一半是貧困人口。但是到了2016年丹寨縣貧困發生率減少到22.71%,2017年丹寨縣貧困發生率繼續減少到16.62%。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通過線上和線下認領,扶貧茶園為本地茶農創造就業崗位

2. 萬達丹寨包縣扶貧具有可持續性效果

第一,對當地居民的調查顯示,一年來丹寨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學習進取意願增強、社會交往增加、生活滿意度顯著提高。

第二,萬達將現代商業理念帶入丹寨,使丹寨人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參與旅遊產業,努力改變落後現狀。在現代商業理念的帶動下,人們的職業技能、專業化水平、敬業精神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第三,丹寨萬達小鎮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因為其提供了休閒遊玩場所,創新了更多特色商品,展示了丹寨特色文化,擴大了丹寨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了丹寨與外界的聯繫,增加了丹寨老百姓的自豪感。

第四,萬達對丹寨縣教育事業和傳統文化復興起到推動作用。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為丹寨學子創造了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丹寨萬達小鎮也為復興丹寨縣傳統民族文化產業提供平臺。

五、經驗與啟示

1. 企業機制、專業運營,能提高扶貧項目的效率,放大扶貧效果

在扶貧實踐中,由企業包縣參與扶貧,全程跟進扶貧事業,有助於把控扶貧過程,提高扶貧效率。從動力注入、資金支持,到形成方案、優化落實,再到效果評估、各項跟進等方面,企業專業運營可以高效、科學、高質量推進扶貧事業的發展,放大扶貧效果。

2. 萬達丹寨扶貧實踐形成的企業扶貧的全要素模式,可供其他企業借鑑使用 將萬達丹寨扶貧稱之為:用企業家精神扶貧的全要素模式,具體下圖所示。

用企業家精神扶貧的八項經驗可總結為:真心投入、社會創業、科學決策、機制創新、專業運營、注重實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萬達丹寨扶貧從實踐過程看,反映出“動力、過程、結果”系統解決貧困問題的工作思路;從實踐行為看,體現出“把企業家精神注入到扶貧事業”的突出特點;從實踐結果看,不僅解決物質上短期貧困問題,還追求從精神、行為、社會和文化方面謀求長期的扶貧效果。該模式具有普適性,可供其他企業借鑑使用,具有推廣價值。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用企業家精神扶貧的全要素模型

注:本文摘選自“南南合作減貧案例庫”,本案例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提交,入選“首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獲獎案例”。(http://south.iprcc.org/#/casestudies/caseDetailsid=377&fid=230)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關注我

企業通過全要素投入推動可持續脫貧—萬達包縣扶貧開創企業扶貧工作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