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最為瑰麗的一筆。無論是其商業發展還是科技發展,或是文學藝術,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興盛。李世民更是憑藉強大的國力成為天可汗。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而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有著鮮卑血統的唐朝對外開放的程度也是非常高的,那時已出現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原文化和外邦、西域文化融匯發展。當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遠銷海外,而西方的香料葡萄酒等產品也傳入中國。其中,中外文明交匯中也包括一件非常重要的小零食:糖。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技不如人的製糖法

現在,糖這種零食隨處可見,但是在古代,糖和鹽一樣珍貴。

史料記載,我們中國在唐朝之前早已經有了本土的製糖技術。但我們製造的是麥芽糖,麥芽糖的原料是糧食,成本貴,且製作的難度比較大無法實現量產,遠遠無法滿足人們對糖的需求。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後來,人們發現了印度(當時稱為天竺)的“石糖”。這種糖質地堅硬易於保存且產量高不說,口感還比麥芽糖好。於是大唐開始進口這種印度石糖,但是石糖進口價格高昂,只有那些富貴人家才買得起,平常人家根本吃不到糖。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而且,每次要吃糖都要遠赴印度去買也太麻煩了,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對糖的需求,唐朝最終決定派王玄策帶領一支隊伍去印度去學習製糖工藝。

王玄策?沒錯,就是那個“一人滅一國”的牛將。

王玄策的意外收穫

話說王玄策運氣有點背,到印度時恰逢印度國內發生暴亂。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但身經百戰的王玄策自然不在怕的,先借著天可汗的名氣到處借兵,然後自己帶領著他的部隊大殺四方,三下五除二就把暴亂的摩伽陀國王子五花大綁給抓了起來,還斬殺了一萬三千多亂兵,印度上下無不震驚!這下唐朝的威名就穩穩地立在了印度土地上。

擺平了印度的亂局之後,王玄策也不負皇命,帶著印度的石糖和他們的製糖工人和工藝記載回了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中國糖

自此,中國製糖的水平大大提高,糖的產量也提高了。平民百姓也用上了這昔日貴物,而中國依靠著越改進越精良的製作工藝,不僅滿足了自家的需求,而且還能出口。

史料記載,歐洲的糖的說法來自印度,而在印度文中,講糖叫為“cini”,與中國的英文叫法“China”非常相似,這並不是說糖來自中國所以以中國來命名。

而是因為中國在引進印度的製糖方法後,後期又進行改良,特別是明朝時期發明的“黃泥水淋糖法”,操作簡單,可以實現量產,而且品質上乘。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用這個方法制作出來的糖已經接近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白淨甘甜的砂糖了,“黃泥水淋糖法”可算是當時最先進的製糖技術了。由此,中國從糖的進口大國一躍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糖出口國。

中國白糖傳回印度,印度人非常佩服中國人的智慧,認為中國的製糖工藝是世界上最優質的工藝,由此以“cini”命名白糖。中國的糖不僅在印度流行,還順著絲綢之路出口歐洲,後來製糖工藝還傳到了美洲。

而糖的發展不單單隻影響了人們的飲食,更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格局,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拉丁美洲史稿》中記:“蔗糖在18世紀經濟中的地位,就如鋼鐵在19世紀,石油在20世紀所佔據的地位一樣。”

歐洲人對糖的渴望

當糖工藝遇上由西歐牽頭開闢的海洋時代之後,又一頭撞進資本家牟取暴利的下懷。於是,一場持續了三百多年的暗黑經濟發展打開了序幕。

原先在英國,白糖也是緊缺物,後來有了先進的製糖技術,白糖漸漸上了百姓的餐桌。西歐喜愛咖啡和牛奶等各種奶製品,而這些食物又離不開糖,由此,白糖的需求量急劇上升。

海洋時代的開闢讓人們發現了美洲這塊肥沃的土地和非洲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於是野心勃勃的資本家們開始以美洲為種植甘蔗基地,利用黑奴製作白糖,再將糖高價賣到歐洲,從中賺取暴利。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入侵美洲後,資本家不斷大量開墾土地,把大量地方圍成甘蔗地。而種植甘蔗和製糖都需要大量人工。雖然有本土的奴隸和非洲的黑奴,但還是不夠。為了彌補勞動力的短缺,白人們開始在亞洲買賣人口,比如清朝從中國買去美洲種甘蔗製糖的大量奴工就被叫做

“豬仔”。

這些人大多不是自願的,都是被逼著簽下賣身契的,其遭遇也是非常悲慘。在美洲工作的人會受到非人的待遇,工作強度大,吃食住的條件差,生病了沒得醫治。奴工中的致死率非常高,且平均壽命只有5年。

唐朝能讓萬國來朝,卻派重臣前往天竺,偷學一種“小零食”的製法

而那些種植園莊主和從事貿易的資本家,卻借踩著這無數屍骨過上了國王般的奢靡生活。歐洲也因為此類繁榮的貿易開始成為世界商業中心,並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最能牽動世界命運的經濟體。

但正如川北念在《砂糖的世界史》中記說:“哪裡有砂糖,哪裡就有奴隸。而哪裡有奴隸,就有絕望和死亡。”因此,白糖的發展史也是世界發展史,也是非洲黑奴和華人奴工的血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