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1976年,美國波士頓警局內,一位單身母親帶著被神父猥褻的孩子來報案。

警察點了根菸:或許,神父只是好心幫忙。

天主教神父吉歐根坐在警局休息室裡,面無表情。助理檢察官告訴他:沒事了,很快就可以走了。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豆瓣《Spotlight》


隔壁的休息室裡,主教正在安撫著痛哭的母親:我向你保證,會將吉歐根調離本堂區,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

沒過多久,吉歐根和主教坐上汽車,揚長而去。

沒有一份報紙報道這件事,一家名叫《公民報》的小報被警察攔在警局外。

事情就這樣悄悄結束了。

直到2001年6月,《波士頓環球報》在法律專欄刊了一則“神父涉嫌捲入性侵醜聞”的報道,版面不大,很簡短,幾乎無人問津。

幸好,7月,新任主編馬蒂·巴倫看到了專欄,他很詫異,這可是個大丑聞。於是,馬蒂召集了“聚焦”記者小組四人,開始深挖教會神父的性侵事件。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豆瓣《Spotlight》


他們發現,吉歐根的性侵對象是專門挑選的,大多是由單親媽媽養育的孩子,生活困難。

吉歐根利用神父身份變成單親媽媽們的精神顧問,帶孩子去吃冰激凌,陪他們做睡前禱告,成為孩子們的小夥伴。

麥索利第一次被吉歐根侵犯時年僅12歲。

當時,麥索利的父親自殺,母親精神分裂,一家人搬到由政府為無居家庭提供的公益住房裡,他經常到附近的聖安德魯斯教堂做禮拜,在那裡認識了吉歐根。

根據麥索利的回憶,那天,吉歐根帶著他去買冰激凌。在開車回家路上,吉歐根開始安慰他:左手拍了拍他的大腿上部,滑了進去,抓住他的生殖器。過了一段時間,神父開始自慰。

數十年裡,麥索利一直生活在抑鬱之中,用酒精和毒品麻痺自己。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有些受害者吸毒來淡忘傷痛


誰也想不到,這個言行溫柔、目光和藹的小老頭子是個戀童癖,吉歐根利用孩子的無知和父母的羞恥感保守秘密。

教會並非不知情,他們洞悉一切,不過為了教會的聲譽,替吉歐根遮掩。

他們威脅、安撫受害者,花封口費和解,向法院施壓封存相關檔案,除教會律師外其他人一律不允許查看。

上世紀90年代,有134件針對吉歐根的性侵起訴,受害者大多是正上小學的男孩,其中一位受害者才4歲。

波士頓教會為了解決吉歐根身上的50起指控,就總計花費超過1000萬美元。

教會將性侵行為當作違反神職人員的戒律,神父可以通過懺悔來改過。主教為了掩飾吉歐根的惡行,將他從一個教區調到另一個教區。

包庇褻童神父的紅衣主教送給《波士頓環球報》主編馬蒂·巴倫一份薄禮:教會對人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合作。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是禮物,也是警告


而吉歐根每去一個新的教區,就意味著給新的家庭帶去惡魔。

30多年間,吉歐根穿著聖潔的教袍,頂著神聖的光環,受人尊敬,不受任何拘束。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豆瓣《Doubt》


當面對其他神父的質問時,他的回覆聽上去輕描淡寫:沒錯,這些都是真的。

像是在和別人討論哪種口味的冰激凌更好吃。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隨著記者們的調查發現,吉歐根的褻童醜事只是教會神父性侵醜聞裡的冰山一角。

天主教內部形容褻童神父“只是大園子裡的幾個爛蘋果”,而事實並非如此。

“聚焦”團隊找到一個由11名受害者組成的互助團隊“SNAP”,成員都曾在年幼時被神父性侵。

根據SNAP蒐集的證據,僅在波士頓就有13個褻童的神父。

SNAP曾向多家報社舉報、遞送材料,卻杳無音信。所以,他們不相信“聚焦”會報道這件事:“聚焦”不過又是將它當作一個神父的重口味話題來吸引眼球。

在長年累月的神父性侵歷史中,教會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是東窗事發的神父,教區都會把他們調走,然後在一本花名冊上寫上“病假”“調任”。以患上同性戀的名義,讓他們接受“心理治療”,等事情平息,又派給新職。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豆瓣《Spotlight》


2001年12月底,歷經5個月調查,“聚焦”記者多方求證,最終實錘了70個褻童神父。

2002年1月6日,《波士頓環球報》刊登了關於褻童神父的第一篇報道“教會多年放任神父性侵行為”。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後,“聚焦”小組的電話被全國各地的受害者打爆。

到2002年底,“聚焦”小組共計登發了600多篇後續報道。波士頓大教區的249名神父因涉嫌性侵、猥褻被起訴,受害兒童多達1000多名。

吉歐根鋃鐺入獄,被判處10年監禁,1年後,被同住的一名犯人掐死在獄中。波士頓教區紅衣主教被迫辭職,波士頓天主教區向受害者賠償13億美元。

教宗保羅二世在美國紅衣大主教會上宣佈:性侵兒童是犯罪行為,凡是褻童神父一概驅逐。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名單上沒有一個無辜者


2015年,波士頓神父褻童事件被拍成電影,以《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小組“聚焦”命名。

這部平淡枯燥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其實,神父褻童的事並非隱藏得很好,只是迫於教會的權勢,沒人敢和他們對著幹。

曾為教會調解的律師埃裡克·麥克裡希,在十年前就向報社寄送過性侵神父的名單;受害者的代理律師蓋瑞比·迪恩被教會3次告上法庭,險些因此丟掉律師執照。

普通警察、警察局長、神父的心理醫生......每個人都知道,沒一個人敢說。

天主教是波士頓地區的第一大教,連《波士頓環球報》的讀者中半數以上都是天主教徒,在當地影響力非常之大。

天主教的文化洗禮下,在教會中長大的孩子眼中,神父是上帝的化身、神的使者。當神的使者說要跟你玩遊戲時,無知的孩子毫無還手之力。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禁慾”的神父放縱邪念,學法的律師利用法律。

偽裝之下盡是不可想象的悲劇。

2015年4月,43歲的鮑毓明通過網友認識一位單身媽媽,也就是李星星的母親。

花了半年時間,鮑毓明關懷備至的舉止取得李星星母女的信任:他出身名校,又是有名的律師,女兒在他身邊肯定比自己帶更好。

因此,當鮑毓明提出要帶著李星星去北京上學時,李母沒有猶豫。

或許,那個時候,李母還會覺得她的女兒會得到良好的教育,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從2016年開始,14歲的李星星掉進鮑毓明的陷阱裡,開始了長達3年的噩夢。

3年間,鮑毓明多次性侵李星星。

為了控制李星星,鮑毓明讓她看兒童色情影片,還編造出一套洗腦言論:這種事很正常,電影裡大家都這樣做。沉默是金,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說出去你就不乾淨了,所有人都會討厭你。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南風窗


隨著時間推移,李星星的世界已經崩塌成碎片:我對一切都不相信,我所珍愛的各種愛好和特長,都不在我身上,而在他身上。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南風窗


鮑毓明是傑瑞集團副總裁,律師行內知名的海歸法務專家,擁有中國律師資格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資格。

換句話說,這就是社會人口中的“上流人士”。

大多性侵都是有預謀的,一步步地讓對方落入陷阱之中。

這與波士頓神父吉歐根的性侵手段何其相似。

他先是找到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讓孩子去抄聖歌集,讓孩子感受到天主特別的關照。慢慢地,神父開始跟孩子講黃段子、色情雜誌,孩子把這當做兩個人之間的秘密,默認了這樣的行為。

於是,神父就能夠得寸進尺,孩子無法拒絕,因為神父訓練出了一個“聽話”的孩子。

麥索利說:神父就像是天主的化身,你沒法拒絕天主的請求。當一個神父對你做出這種事的時候,他剝奪了一個人的信仰。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麥索利所在的SNAP團隊稱自己為“倖存者”,因為相比那些幼年被侵害後精神失常、酗酒吸毒、甚至跳橋自殺者,他們能活下來也算過得不是太糟糕。

但麥索利們漸漸失望,SNAP團隊原有11名成員,後來其中一名女性成員因感到絕望而退出。

電影《聚焦》中,麥索利對記者說:他不是同性戀,吉歐根在利用他的神父職權對兒童施暴。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看過一個詞叫:權勢性侵。

不管是德高望重的神父,還是上流人士鮑毓明,他們在未成年孩子、孩子父母眼裡,有著特殊的身份。他們與受害者之間的社會地位完全天壤地別,在一步步獲取受害者的信任,對孩子進行洗腦控制後,讓他們不知反抗。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這是一場權力狩獵性利益的遊戲。

坦白說,在李星星頻繁嘗試自殺,在得知她被診斷患有重度抑鬱症、重度創傷後應激(PTSD)、重度焦慮症時,就已經能斷定:這不正常,她不是自願的。

現在,調查仍在繼續,鮑毓明是否會受到應得的懲罰未可知。

但有個細節,李星星在接受採訪時給記者展示了鮑毓明的QQ聊天記錄,他曾多次訪問過“送養”“送養女寶寶”的空間。

李星星說:不只有我,還有其他小孩,現在是我受傷害,將來還會有別的小孩受傷害。

鮑毓明和性侵幼童的神父:專挑單親家庭的孩子

圖片來源:南風窗


這並非不可能。

“聚焦”記者在調查中吉歐根神父的性侵行為時,起初也只是將這期性侵事件當作單一事件,但隨著調查,涉嫌性侵神父從1到13,最終才鎖定了70人。

在《聚焦》片尾,列出了一份滾動的城市名單,長達數頁,名單上的城市都爆發過大規模兒童性侵醜聞。

真相,不會遲到,但它不能總是不到。

鮑毓明案仍在調查之中,我們在等的不只是一個結果,希望當真相水落石出後,還有人會繼續看見“14歲”的未成年,不會再出現下一個“李星星”。

可能嗎?

“聚焦”之後,庇護性侵神父的波士頓紅衣大主教被迫辭職,兩年後,又被教會召回梵蒂岡任新職。

2018年,智利的34個大主教,又因兒童性侵醜聞全體引咎辭職。

就像一個輪迴,黑暗中射進一束光,又跌入黑暗。

*文章圖片均來源自網絡

*本文參考資料:

[1] 南風窗.(2020).《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

[2] 王雪靖、滕菲.(2016).《波士頓環球報:教會多年放任神父性侵行為》

[3] 南風窗.(2018).《神聖的法袍下,兒童性侵何以氾濫成災?》

馬路有話說:

“完美計劃”不會無懈可擊,“上流人士”也不能永遠隻手遮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