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小菁老師


閱讀可以陶治人的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

閱讀理解能力要想提高,前提是要有閱讀興趣;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閱讀興趣,其閱讀理解能力是很難提高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如何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確認讀好書的目的

只有認定了讀好書的目的,オ能主動讀書學習,才有明確的目的,才能在達到自己所預期的成績時,感受成功的喜悅,興趣自然就會產生。家長與老師要向孩子“灌輸”讀好書的作用與前途,讓孩子明白“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改變命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道理。

讀書的目的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又能分為若干種不同的層次。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就可視為一種目的;並且可以把這一“讀書目的”分為數個層次,比如把完成了的層次作為近程目的,還沒完成的層次作為遠程目的。

例如,為求證某項假設可視為一種目的,凡是與該假設有關的書面資料,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凡是有助於人們求證的資料,都會使人產生興趣。為查尋某一資料,可把其視為一種目的,有目地的查尋,可以使人保持注意。(因此,無目地的讀書只能用於讀消遣讀物,不能用於讀知識性的書。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你必須學會有目的地選擇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等候知識。

(二)表演性互動閱讀

選用故事內容演繹性強的篇章,把閱讀資料當劇本,讓孩子閱讀完後對所閱讀的故事內容進行揣摩表演。要求將故事內容表演得連貫,把對文章的體會表現出來。特別要注重動作、語言和對神態的刻畫,最好有幾個孩子或家長配合,其效果更好。通過表演既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還鍛鍊了孩子的膽量與表現欲,可謂一舉多得。

(三)“講故事”閱讀,激發孩子閱讀慾望

聽故事是孩子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通過講故事的情境吸引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聽家長、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這時候,當家長、老師講完故事,向孩子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但是,僅僅靠家長、老師講故事而孩子聽,還遠遠不夠。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不僅家長、老師講,還可以讓孩子講,還可以比賽“講故事”。這樣,孩子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熱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孩子的閱讀就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給孩子講《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等故事,會使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聽後還會積極地去找書籍來讀。通過這樣的引導、推薦,不知不覺間激發了孩子強烈的閱讀慾望。

(四)讀自己能讀的書

讀書是一個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溝通的過程。假如不瞭解所讀之書的內容,讀者與作者就無法進行思想溝通,再有價值的內容,也不會讓讀者產生興趣。而且,書的難度要適中,太難的書讀者讀不懂就沒有興趣;而大容易的書則會讓人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引不起讀者的興趣。

五)辯論式互動閱讀

讀書心得是一種滿足。表現出讀書心得將會對讀書時尋求心得的興趣有利。

有很多表現讀書心得的方式。例如,與大家一起討論並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一種方式。最好挑選一些有辯論性的閱讀文章,對文章所具有的對立性觀點進行辯論,家長與老師也可設計一些對立性環節,這樣增強閱讀興趣的同時還可鍛鍊口才。

六)閱讀的要求要適當,要創設輕鬆的閱讀環境

在啟發孩子閱讀初期,重在激發興趣。一般來說,孩子碰到所喜歡的書籍時,總喜歡一口氣地把書讀完,以滿足內心的渴望。如果在孩子有點讀書的興趣時,要求孩子做讀書筆記,想必孩子閱讀的興趣便會減少,甚至會把閱讀誤認為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對閱讀也就失去了興趣。因此,在孩子閱讀還沒形成習慣之前,可以盡情地鼓勵其去閱讀,讓其輕輕鬆鬆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當孩子喜歡閱讀,自覺地去閱讀時,可以通過做書籤、摘抄讓他感動的語言等方式引導孩子的閱讀所得。通過創設空間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的才華,因而閱讀也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此時做筆記就成了愛好而非包袱。

(七)閱讀的內容要廣泛閱讀是個性化的一種行為,孩子喜歡閱讀什麼書,由他們的興趣決定,家長、老師可以適當點撥但不必做太多的干涉。例如,中低年級的孩子喜歡閱讀卡通繪本,他們通過觀察畫面以及他們的語言就可感受繪本所傳遞的信息。如果一味地強調閱讀與學習有關的書目,勢必扼殺了孩子閱讀的興趣。

(八)合理提供書目,促進閱讀愛好

現在社會,家庭條件一般還可以,所以孩子要啥買啥。有些孩子心血來潮,什麼書都買,可回家只當擺設。因為所選擇的書目太多,孩子心也選花了,走馬觀花,對書籍內容不深入研讀。所以當選擇的機會太多時,孩子反而不知如何選擇了,就不選擇了。因此,買書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與能力購買,認真看完了再選購。在節假日期間,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附近圖書館去借閱圖書。有的孩子自己的書不愛讀,就喜歡讀別人的書。借閱別人的書時因有相應的限制,從某種角度來講,對積極性有一定的提高。所以根據孩子這種心理特點,做適當引導來培養其閱讀興趣,效果是不錯的。

(九)家長以身作則家庭文化的薰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父母愛看書的,孩子也愛看書,此即所謂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十)“心理暗示”閱讀法

常常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稱讚孩子是愛讀書的好孩子,引導孩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上認為它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它能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從而會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採用“以疑激趣”的辦法來激發孩子自學的興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家長、老師應因勢利導,以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孩子閱讀課文時,應強調其要一邊讀一邊想,特別要在“想”字下功夫,學會設疑、釋疑。如先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後讓孩子帶著問題閱讀,孩子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會弄清文章的大概意思,並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十ー)“推理"閱讀法

根據文中的故事情節,當孩子讀到故事的起因或文中某一轉折點時,可提問孩子接下來的故事會怎樣發展,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培養孩子的思考、推理能力與興趣。


李老師教寫作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一)

閱讀可以陶治人的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習理解能力,提高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

閱讀理解能力要想提高,前提是要有閱讀興趣,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閱讀興趣,其閱讀理解能力是很難提高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如何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方法有以下十一種。

一、確認讀好書的目的 只有認定了讀好書的目的,才能主動讀書學習,才有明確的目的,才能在達到自己所預期的成績時,感受成功的喜悅,興趣自然就會產生。

讀書的目的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又能分為若干種不同的層次。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就可視為一種目的,並且把這一“讀書目的”分為數個層次,比如把完成了的層次作為近期目的,還沒完成的層次作為遠期目的。例如,為求證某項假設可視為一種目的,凡是與該假設有關的書面資料,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凡是有助於人們求證的資料,都會使人產生興趣。為查尋某一資料,可把其視為一種目的,有目地的查尋,可以使人保持注意。因此,無目地的讀書只能用於讀消遭讀物,不能用於讀知識性的書。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必須學會有目的地選擇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等候知識。

……未完待續,更多詳情可看《閱讀公式收藏版》


餘地作文公式


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親近孩子,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孩子喜歡花草,有的孩子喜歡小動物,有的孩子喜歡花衣服……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

作為家長和老師,首先要去親近孩子,蹲下身子和孩子對話,細心去傾聽孩子的聲音,讀懂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不要簡單地硬塞給他“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皇帝的新裝”和“海的女兒”……儘管這些都是經典童話,但他們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也許他喜歡的是河水和河邊的砂子,也許他喜歡的就是一隻紅蜻蜓或者一塊頑石。那麼我們就先給他講河水的故事、砂子的故事,講紅蜻蜓的故事、講頑石的故事。然後帶著他去讀關於河水故事的書,讀關於砂子故事的書,讀有關紅蜻蜓故事的書,讀有關頑石故事的書。 這樣,孩子的閱讀興趣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濃。

二、因勢利導,為孩子選擇喜歡讀的書。

當孩子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因勢利導,家長和老師要費一番心思,幫孩子選擇、蒐集他們喜歡的書,帶他們讀,指導他們讀,慢慢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帶著孩子讀書,指導孩子讀書,讓孩子進一步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才能鞏固和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的閱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一點很重要。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支持,得到欣賞和讚美,如果家長和老師只要求孩子們讀書,自己不聞不問,甚至漠不關心,那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很難保持。所以,家長和老師要隨時關心孩子的閱讀,聽他們講他們閱讀得到的那些在你看來非常幼稚而在他們卻是精彩無比的故事。鼓勵孩子們把閱讀所得講出來,甚至鼓勵他們“創作”故事。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培養起閱讀興趣。

三、引導孩子,幫孩子打開更大的窗口。

循序漸進,當孩子們基礎鞏固以後,就要想辦法幫助他們打開更大的窗口。不光是憑興趣讀書,也要學會“理智”地閱讀了。這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幫他們制定讀書計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去讀一些書,為孩子一生的閱讀奠定基礎。

教育是藝術,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必須不怕吃苦不怕麻煩。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不能一暴十寒,必須長期的堅持,當孩子具有獨立閱讀能力之後才慢慢放手。

要教孩子閱讀,首先家長和教師就要喜歡閱讀,如果自己都不喜歡閱讀,怎麼幫助孩子?在幫助孩子的整個過程中,還要講究藝術,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