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買鞋買新衣服送金項鍊保平安 這些習俗靠譜嗎?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視頻來源:開封杞縣網友@嗯

大河網訊 (記者 朱麗文 何心悅)“今年閏四月,我們家鄉的習俗是給爸媽封6666元的紅包,願爸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2020年農曆閏四月馬上就到了,網絡上流傳著各種版本的閏月習俗,河南人過閏月是否也要買鞋子、包紅包呢?

閏月送禮?

只有少數市民知道

昨日,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採訪,結果是大多數市民並未聽說過該習俗,但也有人聽長輩提起過閏月要買鞋子、包紅包。市民小趙來自河南周口,“根據我們老家那邊的說法,碰上這種日子,做子女的要給父母買鞋,以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順遂。而且早點買好放在家中,更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每逢閏月,我都會給爸媽買雙鞋!”

原來,在不少地方,人們認為有閏月的年份為多事之秋,於長者不利,在這樣的年份裡,出嫁的女兒要給父母送雙閏月鞋,父母穿了閏月鞋,就能逢凶化吉,健康長壽。還有一些地方講究閏月鞋的鞋面要帶有紅色,具有驅邪求吉的作用。大河網記者瞭解到,在河南豫東一帶,這種現象比較常見。除了鞋,有些地方還會送其他禮物,比如出嫁的女兒給父母買鞋買衣服買紅腰帶、姥姥給外孫買紅碗、姐姐給弟弟送雞蛋弟弟回個大彩電、送箱方便麵回條金項鍊等,大多是女兒與孃家互送禮物,圖個吉利。

“我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好玩的話題,閏四月男孩要給心愛的女孩買鞋,最後再發一塊錢紅包,寓意是餘生‘一塊’走。我趕緊發給我老公,他當天就帶我去商場買了雙鞋子,雖然也不是啥名牌鞋,但我很開心。”90後的朱女士說道。在她看來,無論是情人節送禮物還是閏四月買鞋,都是一種心意表達,送禮物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做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兩個人感情好。記者也在網上搜索類似的話題,“以後又多了一個收禮物的日子”“如何讓男朋友看到這個視頻”“要不要艾特他”等等類似評論數不勝數。

表孝心都在平時

不用拘泥於傳統形式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市民平時就經常用買衣服、送營養品等方式來孝敬父母。市民郭小姐來自安陽,她表示平時跟父母一起住,每次過節尤其是過年都會給爸媽買衣服。“我也看到過網上關於閏月習俗的段子,覺得沒必要,平時該做的都做了,不必刻意強調。”郭小姐說。

有網友則對商家借傳統習俗促銷等感到反感。@一桶同通銅筒:現在幾乎除了清明節,沒有哪個節日不成為商家的噱頭了,再來個這習俗那習俗,搞一波促銷,作為消費者覺得挺沒事找事。

“我們這兒的規矩是,送父母的話,雞蛋個數是按照父母的年齡送,送兄弟的話,雞蛋個數是按照兄弟年齡的雙倍送,也不知道閏月送雞蛋是誰想的,我們家有兩個姑姐、兩個姑,每家都送了雞蛋,這幾天我們家每天都是蒸雞蛋、炒雞蛋、煮雞蛋、炸雞蛋……營養嚴重超標。”網友“梅子青茶”哭笑不得地告訴大河網記者。她慶幸不用回贈金項鍊,不然回個禮都能破產。

商家閏月促銷

瞄準女性、親情元素綁定消費

大河網記者注意到,河南多地賣場利用閏月給長輩送鞋的習俗,打出促銷親情牌,以喚起復工復產背景下消費者的購買慾。在長葛市某購物廣場鞋類促銷海報上,“感恩父母……消災解難,以示孝心”成為其營銷要點。

閏月買鞋買新衣服送金項鍊保平安 這些習俗靠譜嗎?

在平頂山市某大型賣場,商家同樣以“感恩父母、回家看看”等為口號,以情懷綁定鞋類促銷;而在汝州市某賣場,“還沒讓爸媽穿上閏月鞋的閨女XX超市都為你準備好了給爸媽的同時可不要忘了你的公公婆婆喲~”的廣告語,則更加精準地指向已婚女性……

在多地商家的“閏月鞋”促銷中,記者發現各品牌老人鞋、老北京布鞋等成為主打款,因該類鞋品價格實惠、穿著舒適,普遍為老年人所喜愛。

大河網記者採訪了幾家首飾店,銷售人員表示也曾遇到特意為閏月買金飾、銀飾的顧客,但數量不多。除了實體店,記者在網絡購物平臺上看到,不少網店也打出了“閏年閏月留娘糕”“閏月吉祥如意”“閏月送福襪”“閏月孝心媽媽鞋”等宣傳語,不少閏月商品銷量都挺不錯。

專家觀點

送禮不應構成“軟約束”

呼籲及時行孝成自覺

在當今社會,出嫁女子“歸寧”即“回孃家”基本上已經成為一種常見行為。民俗學博士、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楊旭東表示,當下已經很少有人關注這種習俗,主要是因為這一行為的常態化而缺少了儀式感。“一些地方出現的出嫁女子和父母之間各種形式的禮物饋贈,無論禮物是什麼,本質上都是一種親情的表達,這種表達應該是基於雙方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而發生的,既不是一種普遍的民俗文化,也不應對社會成員構成任何的‘軟約束’。在全社會宣揚孝老愛親美德的當下,從‘歸寧’這樣的傳統民俗中闡發出的現代價值在於子女對父母的及時行孝,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自覺行動,而非純粹法律上的義務和責任。”楊旭東說。

知識科普:閏月到底是啥?

以月亮的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就是“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歷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陰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

這樣,陰曆的一年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這樣的歷法,會引起人們的生活的混亂。而中國的古人沿用的歷法是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用閏月的辦法解決了這個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