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情人节那天,我在东莞趁早读书会做了一次线上分享。以下是分享的具体内容。

在过去的这个漫长的假期,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调侃闭关在家太无聊。这个假期,我每天读书、写作、陪孩子,反倒觉得非常充实。

所以,爱读书的人,永远不会感受到生命的空虚

前段时间,看到有小伙伴在群里咨询阅读的方法,应该不少人都有类似的困惑,所以,我就想到做一次关于阅读方法的分享。

那怎样才算读出生产力呢?我的理解是:读书真正改变了你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好了。

我业余喜欢写作。每天都写,那我写作的素材,有很多都来自读书。我读一本,最多可以写6-8篇稿子。

读书不仅让我赚到了钱,更让我跨越职场、婚姻和育儿中的种种困境,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自己。

这十多年,我看了数千本书,这些书,是我人生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我从大学开始每天看书,从不间断。那时候,我看书时唯一做的事就是拿一支笔在精彩的地方划线。

看了很多年的书以后,我发现自己只记住了书名,只能说出今年又看了多少本书。关于书的内容,我啥也讲不出来。

于是,我改进了读书方法。

对于写得太浅显、逻辑不清晰、读不出感觉的书,就果断放弃。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花时间,花出的时间一定要能有所获。

我喜欢精读。精读不仅要读,更要想、要写。

仔细啃一本好书,会花很多时间,所以我不刻意追求数量。只是去享受读的过程,书里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例子,常常能解开我的很多困惑。

当我学会精读以后,才真正体会到读书就是一场思想盛宴。具体怎么读呢?


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1-不求快,随性读

我研究过一些高效阅读的方法。有人说,读之前要先想好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会更利于消化;还有人说,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要从重点开始切入。

对我来说,这些都比较难操作。读一本书之前,我对那个领域的了解并不会很深,根本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

对于好书,我就喜欢从头读到尾。因为能给我带来启发的,常常并不是书中的重点,而是某个不重要章节中的一句话而已。

所以,我的体会是,不用过于拘泥于阅读方式,按自己的习惯来,只要能读出收获就好。

很多人习惯囫囵吞枣地阅读,总是急切想知道下一章的内容,特别享受读完一本书的感觉。我曾经就是这样。

我是从阅读英文原版书开始,真正学会了精读。因为换了一种不熟悉的语言,不得不“只字不差”地阅读。

我读的第一本原版书是《领导梯队》。当时先看完中文版,没觉得有多大感觉。觉得它不过是对管理梯队的各个层级做了个全面梳理而已。

第二遍就找来了英文版,因为觉得这本书不难,看英文版应该能看懂。英文版大概看了快20天。时间虽长,但收获满满。

当我开始认真品读书里的每个句子时,我读出了这些感悟:

职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更新技能、理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做到这些呢?不要过于依赖以往的成功经验、工作中不能一味地追寻职位的上升,多对内自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同样,除了职场,生活中的各个阶段也需要做到实时更新,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每一种境遇,成就每个阶段的自我。

如果只是简单地满足提炼书里的内容要点,就会错过这些意想不到的感悟。

当我学会这样“只字不差”地阅读以后,无论是读中文版还是英文版,都可以灵活运用。对于一本好书,多读几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会不同。

不急着一定要在几天内读完一本书,但不意味着可以偷懒。

当阅读量增大以后,阅读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2-思考,是阅读时最重要的事

思考这些内容:

这句话、这个观点我认同吗?为什么?作者提供的论据足够充分吗?可以用来解释什么现象?对我有什么启发?打算如何践行?

举个例子,我最近在看《增长黑客》这本书。

“增长黑客之父”肖恩·埃利斯曾在一家叫Uproar的游戏公司工作。他让人开发了一个有趣的单人游戏,任何网站主都可以毫不费力将游戏添加到自己的网站上。

对于带来的每个新玩家,Uproar只需支付给网站50美分。很快,这个免费游戏被4万家网站添加,Uproar获得了爆炸式的用户增长,一举打败了当时的游戏巨头。

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了工作中正在开展的跨界合作,模式跟这个很像。

也是谈合作商,把我们的产品广告嵌入到对方的网站,有用户下单,我们就给合作商分成。

但是,我发现问题点在哪呢?我们的合作模式还不够开放。需要一家一家地去谈,才能实现合作,无法让合作方自主加载我们的广告。但这一点才是获得病毒式增长的最关键点。

所以,我就跟团队优化计划,试图将我们的页面加载做得更智能化、趣味化,降低合作门槛。

开始这样思考以后,阅读的思路就会一下子打开。不会觉得累,反而会特享受那种灵感不断冒出来的感觉,你能慢慢体会到“奇思妙想”的乐趣。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训练得多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一项本事,叫“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没准儿,冷不丁就会有人夸你:你看事情很准呐!

3-广涉猎,无用书也有用

这个假期,我窝在家里读金庸全集。我老公看我天天手不离书,还挺佩服我的,后来发现原来我在看武侠小说,他立刻变了态度:“搞了半天是在看武侠啊。”

为什么想讲这点呢?

因为我发现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总习惯看干货知识类的书,因为看完以后会觉得收获满满,觉得这才算是在学习。

而对小说、文学之类的书籍,则认为是无用的书。像我们小时候,读武侠,不都是瞒着父母,躲在被窝里看的嘛。

干货知识类的书,它很直接,它会把知识观点提炼出来,揉碎了给你看。而文学类的书,却需要让你在别人的故事里去领悟属于自己的东西。

比如,我近来读金庸,就挺感慨的。这书里的江湖,不就是咱们现实的社会么?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大家都为钟南山、为韩红这样的人感动,为什么?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私,他们没有把个人私利看得那么重。

这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会感动。其实,这就是侠义。

职场也是如此。工作前几年,我特羡慕那些脑子活、会搞关系、升得快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成功。

职场十二年,到如今,我发现真正能让我发自内心尊敬的人,反而不是我曾经觉得成功的那些人。

有一种人,他们有能力、有原则,有见识,有人情味,愿意去帮助和成全年轻人,就像小说里的九指神丐洪七公一样。

我接受过这样的帮助,所以,我想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可能因为年龄渐长,我会更多地去思考价值观这些东西。而从故事里,总能得到很多答案。

人活一世,不仅要读有用的书,做有用的事。更要读无用之书,行无用之事。无用之书,滋养心灵;无用之事,塑造风骨。

所以,读书时,尽可能去涉猎更多的领域,不给自己定框。

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4-不记笔记的阅读,就是耍流氓

看一本书,我的笔记会分为三个模块:摘要、启发、金句。

这里推荐印象笔记。看书的时候,直接在手机上随手记,非常方面。

摘要,是用自己的话整理和提炼文章的观点、案例等。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写,这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

启发,就是将阅读时产生的所有想法都记下来。记录并不限于格式,但一定要多想,有了想法,马上记下来。

金句,收集起来可以用在自己的文章里面。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大家在职场竞聘等演讲场合的时候,如果能引用一些恰到好处的金句,就能为你的演讲加分不少。所以,这也是日常多记录的意义。

举个例子。我看《腾讯传》这本书,一共记了8300字的笔记,当然不是抄书里的句子。8000多字全部是自己的思考。思考些什么呢?我的笔记是这样的:

金句:12条。

摘要:按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分了4块。小马哥创立腾讯前的经历、创立腾讯后的经历、腾讯的内部管理风格、互联网的玩法总结。

启发:22条。都是一些能触动我的点。

比如,我现在属于斜杠青年,一边工作一边写文章。我发现小马哥也是从斜杠做起,然后我就总结了一下他是怎么将斜杠做成了事业的。

还有,一个刚入职的产品经理,通过自己的主动调研,提出了一款后来很轰动的产品——QQ秀。我发现他最厉害的地方是,作为一个新人能够提出一个让所有管理层都认可的方案。所以,我从这个方面做了总结,这个对职场人是很有用的。


5-写,是对读的检验

按照上面的方法思考和记录以后,只要对着你的笔记,略加整理,形成“观点+案例”,就能形成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今天就不具体讲怎么写作了。只是提个建议,大家读完一本书以后,尽可能去写一篇读后感。

就像小时候,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就是让咱们写读后感。其实,写是对读的最好检验。

写的过程如果很顺利,那就说明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都已经比较到位了。

如果发现写不出来,那说明你对这本书其实还没有吃透。那就需要再去重新读一遍。

在我们读书会,后续我们会每月组织线上和线下的读书分享,让大家有机会去表达,倒逼自己去读和写。

我有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读完一本书,只要我写过关于这本书的文章,不管在什么时候,跟别人谈起这本书,我都可以侃侃而谈。

6-践行,才是王道

读读写写,如果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是绝对没效果的。践行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践行呢?

举个例子,比如,我看《精力管理》,一本挺经典的书。

它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们不是要管理时间,因为时间其实永远都不够用。我们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就能保证高效。精力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体能管理,就是你的作息规律、饮食健康、适量运动等。

比如,我晚上熬夜,第二天肯定一整天都是昏昏沉沉,更谈不上工作效率了。

情感管理,说的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负面情绪特别耗能量,但是每个人都会遭遇情绪低谷,如果我们有兴趣爱好,就可以在情绪来临的时候迅速转移烦恼,或者可以找朋友聊聊,也能很好地缓冲情绪。

思维管理,这指的是反思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在情绪来临的那一刻就迅速觉察到,就能快速控制情绪。

这种觉察力和反思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每日复盘等方式训练。

意志力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人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有时候,我们面临选择,会很纠结,就是因为你还没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价值观。一个价值观明确的人,往往目标明确,意志力也很强。

那读完书以后,我就迅速制定了自己的精力管理计划。

比如,体能方面,我每天晚上11点睡,早上6点起。每天晚上带孩子去小区散步和跑步。

情感方面,我培养了自己的爱好,读书和写作,当我烦恼的时候,我就随心写,常常写着写着,就豁然开朗了。我也有自己的良师益友,困惑的时候找他们聊,很快就能走出来。

思维管理方面,我每天利用早起和下班后的1个小时写当日复盘,这样能让越来越理性。意志力管理,就复杂一些,一个人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其实也是需要时间的。

之前我有个下属状态有段时间状态特别不好,我就请她吃饭,找她谈心。

聊的时候,她说:“你是我见过人里面的精力最旺盛的。很多我做不到的事情,你都做到了,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然后我给她讲了精力管理这本书,因为我写过文章,还天天践行,再结合工作中她存在的问题发散。

听完以后,她说,今天这顿饭是她今年吃的最值的一顿。

当你践行以后,你对书的理解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所以,读书、写作、践行,其实是一个闭环。持续有效地做,读书,就能改变你的人生。

你看,以这样的方式阅读,书就真的成了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都是寻宝人。

读了数千本书后,找到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阅读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书名很鸡汤,内容很干货。很小的一本书,几个小时就能读完,但读完会很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