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字的媽媽卻教出博士女兒: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對孩子來說,好奇心出自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而好奇心,其實是孩子在茫然中拿來開闢精彩人生的無鋒之斧。

泰國短片《豆芽》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對母女相依為命,以販賣蔬菜維持生計,女孩觀察了很久,向媽媽提出疑問,“為何菜場裡豆芽賣得最好呢?”

媽媽不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只有一個攤位賣豆芽阿!”小女孩想,那我們是不是也能種豆芽賣呢?

有趣的是,媽媽沒有覺得孩子的想法不切實際,竟然答應了:“嗯!我們試試!”

她們用心準備了土壤、種子,但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次豆芽培育失敗了,第二次“試試”,豆芽枯死了,第三次依然沒有成功。這位媽媽沒有輕易放棄,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再試試”,四年級就輟學的媽媽硬是找來了豆芽種植的書籍和女兒一起研究如何種植,最後成功了。顯然,沒文化,不識字並不影響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她仔細地傾聽孩子提出的問題,用心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媽媽說的“我們試試”就像一劑神奇的養料,這養料不僅幫助豆芽成功長出,也給小女孩未來的成長帶來了無窮的動力。

這個短片是由真人故事改編,小女孩的原型名叫NetnapaSaelee,如今她已順利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在瑞典從事研究工作。

好奇心,戰勝了不可能,好奇心,就是孩子進步的源動力。

其實,孩子們的好奇心都很強,會不自覺地就問為什麼。

為什麼螢火蟲能發光?

人為什麼會打哈欠?

為什麼男人長鬍子,女人不長?

為什麼眼淚是鹹的?

……

我們常常因為沒時間,而錯過很多給孩子科普的機會,孩子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探索欲、好奇心和自信心也漸漸減弱。

英國教育機構的一項研究,就曾得出這樣的結論:那些“天生”愛學習的孩子,就是從小每一次提問,每一次好奇,都能得家長的正面反饋和準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