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南召:從一頭牛看科技扶貧

南陽南召:從一頭牛看科技扶貧

南陽黃牛科技中心副主任王建欽(右一)在西藏自治區牧民家裡

4月18日,清晨霞光中,51歲的南召縣太山廟鄉馮莊村的貧困戶張舉陽開始給牛添水加食,忙碌中透著快樂。張舉陽的妻子2018年因患癌症去世,他本人腰間盤突出,不能幹重活,再加上養牛不懂技術,繁殖率低,經濟效益不好,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

是南陽黃牛科技中心副主任王建欽送來的養牛技術讓他重新樹立起了信心。2019年,張舉陽又在市雅民農牧有限公司扶貧基地的幫助下開始了自主創業養牛之路。

王建欽是我市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科技特派員,執業獸醫師,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牛”專家。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王建欽不僅擔任南陽市畜牧產業扶貧專家團團長、河南省畜牧產業扶貧專家團成員,經常在貧困縣開展巡迴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還結合農村實際,主編了4部扶貧手冊,力求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他為培訓班授課23餘期,受益農戶2100餘人。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牛是農民的重要財產,懷孕母牛更是貧困養殖戶的“寶貝疙瘩”。在扶貧一線,王建欽常常現場為他們解決繁殖難題。2018年1月,正在方城縣二郎廟鎮後林村實地幫扶培訓的王建欽,聽聞該村貧困戶王臣家的母牛發生難產,立即趕到現場觀察母牛狀態。他明白這母牛的重要性,它就是貧困戶的脫貧支撐,只有護住了母子的命,才能堅定他們脫貧的信心。

條件簡陋,王建欽讓村民迅速找來開水、盆子、繩子、剪刀等,他不顧自己年過半百、天氣寒冷,脫掉外衣組織助產,經過努力,牛兒“母子平安”,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看著被粘液、泥土、雜草弄得滿身汙濁的王建欽,王臣緊緊握著他的雙手,滿腔的感激化作一聲哽咽的“謝謝”。

2016年,王建欽跟隨農業部“專家西藏行”援藏培訓,面對高原反應他毫不畏懼,面對面、手把手,為拉薩市培訓114名技術人員,遠遠超出了預計培訓總數,當地被他認真負責的精神所感動,強烈要求進行技術再培訓,經協商,他們推遲離藏時間,並於2019年10月應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畜牧總站邀請二次進藏,再次為貧困牧民進行技術培訓。

因為扶貧,王建欽還留下了終身的遺憾。2018年6月,他正在內鄉縣王店鄉為貧困戶及養殖人員組織培訓,唐河老家77歲的父親突發腦溢血,而家中兄弟姐妹又遠在外地打工。父親生命岌岌可危,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親,一邊是亟需幫助的群眾,幾經取捨,他強忍內心的擔憂和不安,為貧困群眾講解到培訓的最後一分鐘。隨後,他婉拒了村民們挽留吃飯匆匆回家,但遺憾的是,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父親左半邊癱瘓,再也不能下床。每每提及此事,他總是滿心愧疚。

一頭牛,改變了一個家庭的命運;一群牛,改變了鄉村的面貌。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建欽終日奔波在貧困村的溝溝坎坎、幫扶對象的一棚一戶,察牛情、解民憂;就是這樣的一批農業科技人員矢志不移,做培訓、辦實事,才有了脫貧致富的一個個喜人故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這樣的科技力量正推動著南陽農民闊步前行。

南陽南召:從一頭牛看科技扶貧

王建欽(右二)在指導貧困戶黃牛養殖

全媒體記者 李仰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