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多的兒子黏奶奶不黏媽媽,有奶奶在就不聽媽媽的話怎麼辦?

婷77348207


兩歲寶貝黏奶奶,不黏媽媽,奶奶在還不聽媽媽的話,寶媽心裡一定多多少少有些酸楚吧?畢竟寶貝是自己十月懷胎,經過痛苦掙扎生下來的,但孩子卻黏別人,不黏自己,要誰誰心裡都不好受。

但是酸楚之餘,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分析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寶貝由誰帶大

由於題主並沒有交代寶寶是由誰帶大的,所以這裡只能冒昧主觀猜測一下。

  • 如若寶貝大部分時間是由奶奶帶,媽媽由於工作忙,帶娃比較少而導致寶貝黏奶奶,且不聽媽媽話,那麼寶媽需要自行反思自己是否給與孩子足夠的陪伴
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質量高低。高質量的陪伴每天即使半個小時,也完全可以讓寶貝感受到媽媽全身心的愛。

寶媽可以固定時間給寶貝親子閱讀,一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給孩子難得的溫馨的親子時光。當媽媽寶貝抱在懷裡,溫柔而平和的閱讀一本孩子喜歡的繪本,那種甜蜜和溫暖,孩子能夠體會的到。

陪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或者週末帶寶貝去野外遊玩,都是很好的親子陪伴。,只要爸爸媽媽是真正用心的,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孩子需要愛來給他們安全感,爸爸媽媽每一分鐘的用心陪伴都是孩子成長必須的營養。

  • 如若寶寶是由媽媽一手帶大,奶奶只是偶爾探訪

每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她們的愛簡單純粹,甚至超出我們的想想。有很多時候,我麼對孩子的愛遠不及她們對我們的愛。

至於,寶貝黏奶奶,或許是因為奶奶平時和孩子相處時間少,也或者是由於隔輩親,所以會比較溺愛,而媽媽大多注重科學育兒,該不慣的就不會無條件的滿足寶貝。而這個時候的寶貝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他的小腦袋瓜已經很能判斷誰說的是對自己有利的。所以,他更願意偏向溺愛自己的奶奶,這都是情理中的事,寶媽不必難過。


長輩育兒觀念與自己不和,如何溝通

老人與自己的育兒觀念不合,這是常有的事。畢竟不同時代的人所接受的教育、文化背景不一樣,她們的觀念會有很大的差距。當然,生活中也不乏與時俱進的老人,她們思想前衛,懂得適時退出,懂得和兒女商量,而不是橫加干涉,如果我們的父輩如此,那麼育兒會容易很多。但如果我們的父輩不是這樣,要如何與其溝通呢?

1,態度和善

畢竟無論教育觀念對於否,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論對父母還是公婆,年輕人都要心懷尊重與感恩。

當我們心平氣和的和長輩探討,並對他們幫忙帶孩子表示感謝,她們大多都能接受。

2,和長輩達成協議

首先,要對父母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要讓她們知道教育孩子本不是她們的責任,她們本該享受晚年幸福的時候來幫助我們,我們非常感動。養育和教導孩子本就是爸爸媽媽的責任,所以老人只負責給孩子提供飲食起居的照顧足夠,其他的如何管教孩子之事,就讓爸爸媽媽來操心就行了。

3,用“權威”溝通

老人多相信“權威”,當兩代人教育觀念不同,可以找出權威說法和老人溝通,比如專家的意見,醫生的建議等,這樣她們或許接受起來更容易一些。


總之,寶媽放鬆心態,相信每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甚至比我們的愛更加熱烈。


點陽媽咪育兒經


悲哀了吧,如果不趕緊補救孩子更與你不親了。這說明什麼,你帶孩子少,給孩子的愛少,或者教育方式有問題,好好反省一下,到底那裡做的不好,如何教育好孩子。


傲雪紅梅123456


兩歲的孩子還處於依戀關係建立的重要時期,所以孩子粘奶奶說明孩對於奶奶比較依戀,換句話說奶奶比媽媽對孩子重要,這裡的重要是指孩子心理的想法。

雖然我們一直說有奶便是娘,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兩個母親在一起,一個是鐵絲母猴,一個布料猴子,鐵絲母猴身上掛有奶瓶,而布料猴子沒有奶瓶。實驗的結果表明,小猴子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會去鐵猴哪裡,吃完奶後就立刻回到布猴身邊,然後一直和布料猴子待在一起,這就是著名的“恆河猴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比起食物,小猴子更依賴於布猴的溫暖和陪伴,也更願意和布料猴子待在一起。孩子也是一樣,比起食物,陪伴和愛對孩子更加重要。

所以媽媽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缺少對孩子的陪伴,雖然我們也理解媽媽一定是最愛孩子的,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失去了陪孩子的時間,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只要高質量的陪伴才有助於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而且3歲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依戀關係的重要時期,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媽媽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叛逆”,這裡的叛逆是指媽媽說話孩子不聽,想要管教卻常常無效。

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聽自己的,事實上就是和3歲前的陪伴有關,這段時間是你在孩子哪裡建立情感儲備的最佳時期,因為有情感連接,才會產生信任,你說的話孩子才會聽。相反如果你們之間缺乏信任,又很少進行情感連接,那麼你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孩子不聽你的也是正常的表現。


慶幸的是媽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就需要做出改變,多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也可以睡前講故事,總之就是要把陪孩子這件事拉入自己的行程中,如果做到了,會發現孩子對你的態度也會慢慢發生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