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兒疫情期間的農村居家生活

從年初二封村到現在,馬上3個月了。外面的世界籠罩著不安和不確定,我和女兒在農村老家還能平淡而有趣的生活,已非常慶幸。下面說說我和女兒在這段時間的居家日常。

感受生活的煙火味

我們居住在北方,一個普通再不能再普通的小村莊。村莊沒有依山傍水的好風景,卻遠離鬧市,靜謐異常,可以聽五更遠處傳來的雞啼,半夜鄰居家的狗汪汪叫聲,清晨鳥兒嘰嘰喳喳地呼朋引伴。

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後,村子解封,日常生活慢慢恢復,先是有了走街串巷的賣菜的,後來村裡的集市也有了三三兩兩擺攤的,人雖不多,但一切在逐漸迴歸正常,久違的商販吆喝聲也開始不時地傳來。

這天,我聽到巷子裡傳來悠長的“當、當、當”的梆子聲,立馬知道是賣豆腐的來了,兒時端著一碗黃豆換豆腐的記憶瞬間被喚醒。婆婆一路小跑,出門去招呼,我也抱起女兒大步流星地追出門外一探究竟。大家都很相熟,賣豆腐的人就是隔壁村的,我們出門急沒帶錢,婆婆靠刷臉,豆腐先拿回去吃,賬記上。在農村,以物換物的交易依然存在,後來婆婆用一斤半的黃豆抵了賬。

封村期間,出門買菜不方便。過年儲備的蔬菜吃完後,這時田裡的薺菜長出來了,正是可以吃的時候。婆婆拿著鐮刀挖了許多回來,用薺菜包了包子,那叫一個鮮美。就地取材的日子也是有滋有味。


說說養娃|我和女兒疫情期間的農村居家生活


不自由中的自由

家裡有一個大大的院子,院子裡有兩棵核桃樹、一棵棗樹、一棵葡萄樹,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天天成群造訪。


一場春雨聽雨聽鳥叫.mp30:31

來自媽咪點點說


清晨,女兒帶著微笑醒來。我會給她換好衣服,抱著她,拉開窗簾。看看天空的顏色,陽光有沒有撒在地上,來判斷一天的天氣。春天來了,透過玻璃窗望去,葡萄架上萌發的新葉越來越多,那顆碗口粗的核桃樹的每個枝頭都吐了新芽。

每天抱著女兒在院子裡遛彎,曬太陽,抬頭看天,看樹上的鳥兒,地上的小草。她對一切都充滿新鮮感。有時她能對著貼在門前的彩紙望著出神,有時她想推開我的懷抱,躍躍欲試地想要自己走路。她看到地上忙碌的小螞蟻,恨不能整個身體趴在地上,用小指頭去摸,滑稽又可愛。


說說養娃|我和女兒疫情期間的農村居家生活


儘管整日帶孩子在家,極少需要太大的活動半徑,但封閉對一個人的心理同樣會產生空間的影響。兩個月來,我第一次出村。爺爺開三輪車拉著奶奶、女兒和我,慢慢悠悠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在這個季節,最美的景色就是綠色的麥田,麥子約摸一尺多高,還沒吐穗,透著強壯的生命力。路邊淡紫色的玉蘭花、白色的杏花、粉色的桃花競相綻放,楊樹、柳樹、榆樹都抽芽兒,一片嫩綠。一路上,女兒都不停地好奇張望,小腦袋如撥浪鼓一般不知該看哪裡是好。

解封,意味著自由。自由不僅是空間活動的自由,更是一種來自心裡的暢快。

時間在孩子身上

時間在孩子身上的變化最為明顯。女兒在這三個月時間裡進步飛快,學會了爬,學會了發出簡單音節,學會扶著靠背站起,學會了揮手拜拜,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並做出動作,非常明確自己的意願。回想春節前剛回到老家時,她還是個安靜的小淑女,那時連爬的動作還不大會,若想往前移動,她像是在旱地裡游泳一般,身體緊貼床面,用手向前抓住床單,臉貼向地面作為指點,兩個小腿用力一蹬,就能前進一步。如今的她越發活潑好動,爬得飛快,爬和坐自由轉換,已經可以在學步車裡飛速地橫行了。這兩天,她還大膽地嘗試脫離支撐保持站立五秒鐘,這讓我這個媽媽簡直不要太驚喜。

另外,身高肉眼可見地長了一截兒,胖胖的小腳跟兒衝破腳踝肉褶子的覆蓋總算露了出來,體重也突破20斤,抱久了,我的腰、手臂變開始吃不消。於是爺爺奶奶和我三人齊上陣,我們變換場景、變換玩具、推車、學步車、三輪車輪番上陣地滿足女兒的好奇心和新鮮感。

她逐漸有了自己的喜好:聽到喜歡的音樂,身體前後搖晃著打節拍;看到喜歡的廣告,就咧開嘴巴微笑;愛看京劇,咿咿呀呀的唱腔和五彩的人物裝扮也能吸引她的目光,有時還會坐在小推車裡,用小腳丫來回打著節拍,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等到女兒長大問起2020年人類遭遇了什麼時,除了疫情,我還可以跟她分享這段日子裡關於她的故事和平淡時光的快樂。


說說養娃|我和女兒疫情期間的農村居家生活


後記

疫情席捲了整個世界,災難面前,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仍然是幸運的,一日三餐無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人有了更多時間團聚在一起。先生因工作原因提前返城,我和女兒繼續留在老家生活。陪伴女兒的成長是我這段日子裡最大的收穫。

不禁再次想起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樣的日子,感恩而珍惜。

【媽咪點點說】:比別人怎麼說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想?乾貨、攻略和技巧太不缺了,缺的是對自己的真實和獨立思考。我是新手媽媽,分享一個新手媽媽的思考日常。期待一起交流、分享日常。歡迎關注、點贊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