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黨如何看待《流浪地球》被打一星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為了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我特地在觀影前,找出《流浪地球》的小說,連夜讀了一遍。

小說不長,但在讀的時候,仍然被大劉的奇特史實構想驚豔到。

在小說中大劉勾勒了人類在面臨地球滅亡前,與現世不同的生活場景及內心世界,

在沒有觀影前,本人非常好奇電影如何要在春節檔來講這麼一個充滿絕望和希望的故事,但在觀影后我發現,原來電影講的根本就是另一個故事。

原著黨如何看待《流浪地球》被打一星

首先,在原著黨看來,除了故事背景相似之外,小說和電影完全是兩個故事:

人類推測出太陽會發生氦閃,把地球毀滅,地球人建立推進器,停止地球自轉,把地球用推進器動力,推向半人馬星系,尋求生存機會的故事。

星際流浪這個話題太具有宏觀想象力,這個故事一開頭就非常吸引人。

但是在這個相同的大背景下,小說講述的主要情節的是地球人集體逃亡,但在逃離的數十年中,很多人觀測到太陽的直徑並沒有發生膨脹,從而懷疑流浪地球只是當權者為了鞏固統治製造的謊言,地球平民發起政變,當權者為了保護流浪地球控制室不被破壞,主動放棄戰鬥,被地球平民趕出控制室,被驅趕到在寒的地表瞬間凍成一根冰柱。

就在地球平民慶祝順利的一瞬間,太陽發生氦氣爆炸,證實了流浪地球計劃的真實性,但人類已經回不去太陽系了,只能繼續流浪。整個故事荒誕又真實,絕望又保留一線希望。

大劉在這個故事中探討了整個地球人在面對種族滅絕時的集體意識和盲從觀念,在人類共同體面前又有個人主義思想滋生的現象。

而在電影中,過分渲染了一個人,一個家庭,在面對整個地球存亡時的個人英雄主義抉擇。用兒時從爸爸那裡學到的一次觀星知識,來完成拯救地球的壯烈構想。

這是一個編劇為迎合春節檔人們的喜好而編寫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但這不是一個在地球滅亡前,按照人類邏輯能成立的故事。

原著黨如何看待《流浪地球》被打一星

其次,從小說的世界觀來看,在人類整個共同體面對滅亡時,人類最重要的事情是延續種族的繁衍,在這個大前提下,財富、愛情、親情都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人類現在所有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2500年後的子孫後代能在新的星系平靜生活,現在活在地球上的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只能在無止境的黑暗逃亡中生活,為的是自己永遠無法親眼見到的2500年後,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希望”這兩個字才變得比金子更重要。

原著黨如何看待《流浪地球》被打一星

而在電影中,沒有把這個邏輯梳理的特別順,就強行放出來,在課堂上老師給孩子們灌輸“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這種感覺就是強行再給觀眾們灌雞湯。好的講故事方式永遠是把道理放在故事中,讓觀眾自己去領悟,而不是這樣強行加戲喊口號。

其實,在《流浪地球》的小說中,電影裡渲染的親情根本不存在,人類可以隨時更換自己的妻子、丈夫,愛情帶給人的感動,還不如遠遠的看一眼太陽光來的強烈。人類的延續只是為了2500年後的光明,對人類來說重要的只有“希望”。但這樣的講述未免太過於冷漠和絕望了,無法適應春節檔這個大市場環境。人類的猜疑和叛亂也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所以電影院裡最後呈現出來的故事才會和原著黨心中的那個相去甚遠。

原著黨如何看待《流浪地球》被打一星

關於電影上映後,評論兩極分化,打一星和打五星的人都很多,排除一星中有很多人是黑子狂吠之外,我相信在其它打打低分的觀眾中,應該有不少是感到惋惜和意難平的原著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