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柏拉圖的“形式”真奇妙

“形式”(form)這個詞大概是最為熟悉但又最為陌生的一個哲學概念。人們會看到哲學系的人天天使用這個單詞,但卻可能不知其意。不過,這樣一個基本的概念正是哲學留給我們最重要的遺產,對於它的來由做一些基本的瞭解,還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哲學史的課本上都說“形式”一詞來源於“看”。這個說法大體上是沒錯,但是卻可能錯過了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希臘語的“形式”一詞是ἐιδος,這個詞確實跟εἶδον(看)有關。不過,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實際上在古希臘語中關於“看”並非只有一個詞,哲學家們至少用了兩個“看”:一個就是這個εἶδον(看);另一個則是ὁράω。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看”非彼“看”。


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柏拉圖的“形式”真奇妙

你到底看沒看到?來自柏拉圖的凝視


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簡單的說,ὁράω所代表的“看”就是我們所謂的“視覺”,你能夠直接從眼睛這個感官上感覺到的內容,而εἶδον所代表的“看”則是一種抽象的“看”,也就是常說的用“心靈的眼睛”去看

這樣說可能仍然非常的枯燥,現在讓我們舉個例子。假如說,我們作為土木的施工人員要去蓋一座大廈,那我們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繪製一個建築物的“藍圖”,然後開始備料,最後用各種材料把這個藍圖上的建築物給“實現”了。

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柏拉圖的“形式”真奇妙

建築物的“藍圖”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

這張“藍圖”就是我們所謂的用“心靈的眼睛”去觀看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形式”。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張“藍圖”並不等於我們直接用“視覺”看到的實在建築物,它在紙上或者屏幕上呈現出來的內容實際上是需要我們“腦補”的。我們若想要從“視覺”能夠完全的看到這個建築物,就需要為這個“形式”填充上材料,而這種材料在哲學上也有個專用的名字就是“質料”(matter/ὕλη)。這也就是說,當形式與質料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能夠“用視覺看到”(ὁράω)這個建築物的實際存在,而當形式尚未獲得質料的時候,我們就只能“用心靈看到”(εἶδον)

另外,這樣兩種“看”的區分,也並不是希臘哲學的專美,實際上就連中文之中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當我們說我“看見”某個東西了,這是一種視覺上的“看”,但是當我們說對某個事情有“看法”的時候,這肯定就是不是指前一種意義上的“看”了。


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柏拉圖的“形式”真奇妙

“宇宙設計論”實際上跟柏拉圖的思想密切相關

我舉的這個例子實際上就是從柏拉圖的《蒂邁歐篇》的“創世神話”之中化用出來的。他在該部作品之中就認為整個宇宙就如同一座已然建造好的大廈一樣,而這座大廈的建築者就是一個“建築工人”(demiurge就是“工匠”的意思)一般的神靈。這一建造過程就是這個“建築工人”參照了一個形式(藍圖)作為其“範本”(paradigm),然後用“風水火地”四大元素把這個宇宙建造成為我們如今可以用各種“感官”感知到的存在。

不過,柏拉圖的觀念與我們如今的觀念之間還是有些差異的。在今人看來,我們都會覺得具體的存在物更加的真實可靠,因為它們都是我們可以直接用眼耳鼻舌觸去直接感受的,但是在柏拉圖看來,這些感覺到的內容並不一定可靠,反而是其背後的“形式”才是最為真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