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在中國,甚至全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通訊領域和個人消費領域獨佔鰲頭。除了手機產品外,華為的核心技術在於通信領域。

以下數據會刷新你對華為的認識:

  • 電信設備:超越愛立信和諾基亞,全球通信設備市佔率全球第一位
  • 5G設備:專利數和訂單數,全球第一位
  • 服務器:跟緊浪潮,全球出貨量第四位
  • 手機:全球第二位,遠超同行
  • 穿戴設備:全國市佔率第二位,全球市佔率第三位
  • 筆電:全國市佔率超過13%,位列第二位
  • 芯片:自主研發,全球第四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離不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華為 比你想象中更加強大


面向未來,華為的創新將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

開放創新,彙集全人類的智慧和創新能力,照亮世界,也照亮華為。

創新1.0是基於客戶需求和挑戰,是技術創新,工程創新,是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核心是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增強競爭力,幫助客戶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商業成功。過去,華為在無線、光網絡、智能終端領域,都通過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創新,為客戶帶來充分的商業價值,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創新2.0是基於對未來智能社會的願景假設,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是實現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創新,是從0到1的創新。

  • 以“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為思想理念: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高不確定性,決定了不能採用封閉式的創新,華為創新2.0的思想理念將大學和研究機構,學術界,工業界聯合起來,共同推動利用全球科研資源和人才合作創新。
  • 以“願景假設+技術突破”為方法論:我們從願景假設出發,研究未來智能世界中人們在生活、工作、娛樂、保持健康等場景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帶著問題捕捉未來的技術方向和商業機會,去孵化新產業;同時在此基礎上大膽假設,規劃我們的技術要素。
  • 以信息為中心,增加布局“突變的技術”:圍繞信息產生、存儲、計算、傳送、呈現,直到信息消費的全流程,一方面研究和發掘延長線上的未來技術創
  • 新,另一方面佈局突變的技術創新。
  • 以“大學合作、技術投資”為戰略舉措:工業界的參與可以加快研究成果的商業落地,同時將工業界的挑戰、真實場景和需求與科學家分享,進一步明確了研究的方向。華為將採取多種方式推動創新2.0,包括支持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研究、自建實驗室、多路徑技術投資等。

創新是華為三十年來生存和發展的根,華為持續加大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探索和基礎研究投入,每年投入約30至50億美元。華為現有約15,000人從事基礎研究,其中包括700多位數學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學博士、5,000多位工學博士;同時華為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和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走開放式創新道路,吸納世界範圍內的專業人才共同開展研究工作,整合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共同創新,讓創新成果為全人類、全產業共享,照亮世界,也照亮華為。

關鍵創新突破使能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面對未來智能世界的機遇和挑戰,華為公司始終堅持研究與創新,張大拉瓦爾噴管的喇叭口,吸引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開放創新,孵化新理論和ICT核心技術,與產業共享,共同為人類信息社會提供服務。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與理論突破,奠定智能世界發展的原動力

  • 通信技術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單鏈路的容量已經越來越逼近香農定理的極限,亟待根本性的突破,通信技術才能夠跟上智能社會發展的步伐。2019年,華為持續加強在通信理論層面的基礎研究,重新定義後香農時代的無線網絡新架構。
  • 面向未來智能世界的願景與挑戰,業界首次提出隱私保護、信息模型、信道容量、近似計算和優化等十大基礎研究的挑戰性問題,並聯合全球頂級科學家共同攻克上述難題。率先提出了AI時代可信網絡的理論模型、網絡動態流量預測模型、分佈式動態分片網絡理論模型等,極大地提升了網絡的魯棒性,提升了網絡的可預測性與網絡利用率,主動控制網絡系統效率提升56%。同時,在下一代Massive MIMO的核心理論和調度算法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提升邊緣用戶體驗速率30%以上。
  •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成為計算機架構發生革命性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上,華為堅持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並重的基本原則,2019年累計發表人工智能相關論文80多篇,其中一篇為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ACL)2019年唯一最佳長論文。在深度學習領域,跳出乘法神經網絡框架,通過與硬件的協同設計,第一次利用加法構建出高精度視覺神經網絡,能夠獲得十倍以上能耗和芯片面積的收益,並開源加法神經網絡的測試代碼,與學術界共同探索下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的新路線。突破傳統架構,開創性地利用強化學習實現因果結構發現,算法在學術界標杆數據集下的準確率領先SOTA,論文成果被ICLR 2020收錄,在投稿論文中排名並列第一。在可解釋AI領域,率先提出基於計算類指標的綜合可解釋AI度量體系,從數據和知識兩個維度,設計全新的解釋方法去打開AI的黑盒,構建業界完整的可解釋AI benchmark。Pareto優化支撐了硬件設計空間探索技術的落地,首創採用DSE的方法來提升芯片設計的效率和性能。

堅持技術創新與發明,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 在先進無線領域,如今已進入5G時代,6G的研究正在起航,華為開啟6G新業務方向的探索。從基礎理論突破著手,研究新空口技術,新網絡架構,以及關鍵使能技術。廣泛與業界進行開放合作,推動6G的產業共識。
  • 在光網絡領域,我們不斷挑戰光纖容量極限,並打造出業界領先的超核傳輸站點,保證進入超寬帶時代後,光纖容量依然能每36個月提升一倍。攻克長途單波400G光傳輸高性能光算法、高速光電器件和L波段寬譜光放大等關鍵技術,突破1,600公里傳輸距離,單纖容量達到48T,提出可靈活擴展的10Pbps超大容量波長級光交叉系統架構,業界持續領先。
  • 在智能運維領域,通過網絡故障的智能識別與準確定位實現“一故障一工單”,解決故障工單的重複派送問題;無線網絡基於時空預測及設備動態調整,在節能試點上約有15%的改進,數據中心PUE優化製冷能耗降低9%~17%。定義自動駕駛網絡L0-L5標準及技術實現路徑,與行業共同發佈《Autonomous Networks: Empowe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Telecoms Industry》;持續開展自動駕駛網絡技術研究,實現自動、自優、自愈和自治的網絡智能運維。
  • 在AI計算領域,打造從算力、算子、框架、到應用使能的全棧能力,降低千行百業應用AI的門檻,向業界提供普惠AI能力。並推出自主創新的、具有3D Cube計算單元達芬奇架構的AI訓練芯片昇騰 910,發佈“端-邊-雲”全場景AI框架MindSpore。
  • 在終端媒體領域,引入AI技術重定義拍攝體驗,在業界率先實現40萬ISO超高清夜攝、手機端10倍混合變焦以及50倍數碼變焦;創造髮絲級分割算法,高精度分離主體與背景,實現業界最佳的人像景深虛化和視頻效果;引入AI視頻場景識別和AI視頻增強技術實現超高速攝影和超廣角超暗態延時攝影全新體驗。
  • 在視頻編解碼標準上,參與國際標準ISO/IEC MPEG、ITU-T SG16以及中國AVS標準化活動,提交技術提案超過500篇,是VVC/H.266、MPEG-5 EVC、AVS3等標準的主要技術貢獻者,促進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技術進步。
  • 在軟件技術領域,致力於構建領先的基礎軟件能力,不斷創新和突破。發佈全球首款AI-Native企業級數據庫,將AI融入數據庫內核,讓數據庫更智能。面向RISC及多核架構推出開源服務器操作系統OpenEuler,三級智能調度將多進程併發時延縮短60%,智能自動規劃實現Web服務器性能提升137%,充分發揮鯤鵬/昇騰算力優勢。
  • 持續加強對客戶數字主權和隱私的保護,構建數字化社會的信任基石,華為與全球工業、學術界一起積極推動可信理論、標準和規範建設,成為了ISO、IETF、3GPP、ETSI等標準中可信相關工作組的主要參與方和貢獻者。積極參與行業可信認證,其中HongMeng Kernel獲得業界首個商用微內核領域的CC EAL5+證書,EulerOS獲得CC EAL4+證書。2019年,華為發佈了可信框架,持續開展AI可信、後量子安全技術、差分隱私技術、數字信任機制等前沿技術研究和探索,全面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可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