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書卻找不到時間,這些建議或許是個起點


想讀書卻找不到時間,這些建議或許是個起點


每年都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一年一年過去不變的只有遺憾;買了好幾本期待已久的書,卻老是讀不了幾頁就被別的事給耽擱了,甚至根本連翻都還沒翻;面對滿牆束之高閣的新書,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以上這些都是你的生活寫照嗎?事實上,這些痛苦許多活躍在社交網絡的作家和書評都懂,因為他們都有過一樣的苦惱。

如,Book Riot的專欄作家古雅利托(Samantha Gualito)為忙碌的讀者提出了四點建議:

1.不要堅持把一本書讀完

2.在通勤中閱讀

3.讀有聲書

4.睡前閱讀

「如果你並不真的喜歡某本書,就放棄吧。強迫自己讀一本並不真心想讀的書,只會讓閱讀變成瑣事。」

另一位在品牌行銷公司Wonder Shuttle擔任創意總監的盧賀伯(Herbert Lui),列出如下建議:

1.隨身帶著一本書(讓你對約會遲到的人更有耐心)。

2.與朋友談書、參加讀書會,或請人推薦書給你。

3.耐心讀一本書,直到讀到能讓你沉進去的大轉折出現為止。

4.每次可以只讀一點點。

5.把想法寫下來,因為「書是對話,不是訓話」。

6.吃過晚餐後別再看電視了,讀點書吧。

7.不需要在小說和非小說之間選擇,你可以兩種都讀。

8.重讀以前讀過的書,以及你留在上面的筆記,因為你會重新發現一些心得。

將這兩人的意見濃縮之後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重點只有兩個:第一,不要固執把不感興趣的書讀完;第二,利用生活中的小空檔閱讀,並建立每天閱讀一點點的習慣。

BBC一篇題為《如何提高閱讀量》(How could I read more books?)的專題文章中,就援引了更多實踐的例子。

文中指出,剛過世的克勞絲娜(Harriet Klausner),是一位學校圖書館員,但也是亞馬遜最多書評的紀錄保持人(總共31,014 篇)。她曾在《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說過:「如果一本書讓我讀到50 頁左右仍然勾不起我的興趣,那我就不讀了。」

《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書評家蘿素(Jenni Russell)也承認,讀書確實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我一生中能讀的書就只有這麼多的話,那我才不要浪費在垃圾上呢。」隨著閱讀量越來越大,她對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過去每週讀20 本書的她,現在每月只讀三本。

寫作講師兼記者柯茲瑪(Glynis Kozma) 則說:「與其想著自己必須坐下來讀上一個小時,不如試著好好利用一點少量時間。」比方等待晚餐煮熟的20 分鐘,或某兩件事情之間間隔的15 分鐘。

至於每天閱讀的量,該怎麼拿捏才好?關於這一點,《一天只要25頁》(Just Twenty-Five Pages a Day)的作者阿奈洛(Jeffrey Annello)在文中有更進一步的解釋:「一天讀25頁,如此就好;下好決定,然後貫徹下去。」

每天25頁、2,000字或半小時

他以一天25 頁為單位,用簡單算術告訴我們貫徹這個讀書計畫帶來的成效:「假設一個月當中有兩天你可能根本沒空閱讀,再加上聖誕節好了,那麼你一年有340 天確實可以閱讀。340 天的一天25 頁就是8,400 頁。而我另外發現,我決定好每天至少25 頁之後,實際上我都會多讀一些。那就再把8,400 頁假設為10,000 頁好了。」

10,000 頁可以讓你讀多少書呢?

不過當然了,每天閱讀的單位操之在你,他也這麼補充。可以是每天10頁,或每天2,000字,或每天半小時,並沒有準則,重點是,把習慣確立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