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華為Mate Pad已經發布整整一月,這不,素皮版的青山黛和丹霞橙也開售了。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回顧平板發展史,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平板定位模糊,銷量十分“尷尬”,平板電腦在2014年步入頂峰,此後就一直“跌跌不休”。

總結教訓,我們能發現,pad之所以跌落神壇,有這幾方面原因。

第一,智能手機衝擊。平板的誕生,原本是用來“打垮”PC的。傳統筆記本電腦塊頭大攜帶不便,平板電腦“身輕如燕”。可誰曾想到,平板卻被智能手機抄了後路。

平板電腦攻城略地的同時,手機也在飛速進步。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iPhone 4出現以後,視網膜屏幕讓人眼前一亮,娛樂性能大幅提升。2013年,vivo發佈首款2K分辨率屏幕手機。隨後,指紋識別也出現在智能手機上面。

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上網、視頻通話、遊戲、拍照),對平板電腦衝擊越來越大。

第二,手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智能手機從最初的“功能機”到“智能機”,從收發短信、接打電話到上網、玩遊戲、聽音樂、拍照、甚至可以用來辦公。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影音娛樂越來越豐富,對屏幕要求在提高,智能手機需要配備更高素質、更大尺寸的屏幕。一樣是大屏,智能手機功能更多,平板就“尷尬”了。

第三,場景受限。平板電腦使用場所比較固定,多數需要無線網絡環境,只適合在公司或者家裡使用。如果你想外出的時候也帶著它,真的是很不方便,因為它太重了。目前,最輕的平板是iPad mini,重量也超過了300g。

第四,產品缺乏粘性。一個產品吸引人,肯定要有內容。拿智能手機來說,可以下載的應用很多,不管你是娛樂、學習還是辦公,總能找到合適的工具,用戶粘性大。

而平板電腦呢,應用不夠多,不能很好的適配辦公軟件。

平板電腦玩遊戲倒是很方便,可是,智能手機性能越來越強,處理器在提升,屏幕在變大,續航也在變好。最關鍵的是,手機走到哪裡可以帶到哪裡,隨時隨地都能滿足用戶需求。

平板既然有這麼多“尷尬”之處,華為做平板的原因是什麼呢?

華為的“1+8+N”戰略,總共包含9類產品:“1”代指華為的手機,是核心產品,平板是歸屬在“8”裡面的。

而這個“8”還包括PC、耳機、車機(車載平臺)、手錶、眼鏡、智慧屏(電視)和智能音箱。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這9個大類包括了華為所有的核心產品。

這些產品在很多領域都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比如智能手機、平板和智能手錶,今年的華為Mate30、華為Watch GT2都是爆款。在另外一些領域,華為則是剛剛進入,比如車機和智能音箱。Sound X是新產品,華為已經和車企嘗試合作,最近和比亞迪聯手推出手機NFC汽車鑰匙。

華為完成硬件部署,再通過HiLink協議和華為雲服務,可以連接這些設備,完全覆蓋智能家居、車聯網和協同辦公等場景。

繼續說華為的平板。

IDC數據顯示,在2019 Q3,華為平板超越蘋果,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華為在平板方面已經足夠優秀,卻在這個時候發佈高端旗艦平板MatePad,意義何在呢?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毫無疑問,依然是為“1+8+N”服務的。除此之外,i奇趣兒認為,4G/5G過渡期,平板電腦或將迎來自己的機會。

IDC針對平板電腦做了相關調研,從報告來看,平板電腦銷量在2019年觸底反彈。這是一個好的趨勢,或者說是平板電腦的一個拐點。

從華為MatePad的產品特點來看,生產力的它的賣點之一,官方宣傳語是“智慧輕辦公平板電腦”。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這款產品非常成熟,硬件方面:麒麟990+超大全面屏+手寫筆+磁吸鍵盤,不論是辦公還是遊戲,非常容易上手。

不同設備之間,鏈接方式多樣而便捷:藍牙感應、一鍵直連、掃一掃、碰一碰,一點也不繁瑣。同時,多屏協同功能使得電腦、手機、平板之間可無縫銜接。

再結合價格來看,6GB+128GB存儲版本的華為MatePad售價是3299元,全網通版是3799元。這個價格比同配置的華為Mate30還便宜,性價比很不錯,這個定價就是為了走量。

華為推出這樣一款高端平板,旨在加固自己的生態鏈。

同時,如果我們把眼光從平板已到智能手機上,就會發現,平板和智能手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屏幕最大的智能手機是華為Mate20 X,它的屏幕尺寸為7.2英寸。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而摺疊屏手機華為Mate X的機身尺寸是8英寸。

智能手機屏幕增大,機身重量也在增加。華為Mate20 X整機233g,而華為Mate X重量是300g。華為摺疊屏手機的體重與iPad mini相近。

從功能上來說,平板和手機差別不大,平板可以連接WiFi,也可以插入SIM卡(esim)來實現通信功能。

i奇趣兒認為,把這一現象定義為“智能手機平板化”,或者“平板手機化”都是合理的。所以說,平板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同時,華為MatePad強調了辦公生產力,這是為了打通整個生態環節。

試想一下,你是一名忙碌的商務人士:我們白天在公司用電腦辦公;下班了叫個滴滴,在車上就可以用MatePad處理遺留工作;到家以後,再由平板切換到電腦。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我們對比平板和手機的時候,提到過“手機平板化”。隨著手寫筆、外接鍵盤、辦公軟件和硬件性能的提升,“平板電腦化”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已超越蘋果,為何還要發佈華為MatePad?


我們再試想一下,未來電腦成了一塊“薄薄的屏幕”,摺疊起來只有毛巾大小,可以當手機用;打開以後恢復如常,可以玩遊戲追劇,接上鼠標,還可以辦公。

5G網絡完全普及,隨時隨地高速上網,帶著這樣的平板(或電腦、或手機)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為什麼要這麼異想天開呢?產品之所以被創造,都是為了適應場景,技術不斷進步,只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場景。

平板有抬頭現象,摺疊手機熱度這麼高,與其說是平板電腦來春天來了,不如說是5G的到來,技術的進步,使得智能設備的形態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是為了適應新的場景,為用戶提供方便。

平板只是一個開始和探索,這就是華為要推出Mate Pad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