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全省率先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大眾網·海報新聞聊城記者

程洽洽

擔當作為|山東聊城:全省率先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烈士紀念設施是流血犧牲不屈抗爭的歷史見證,也是激勵後人尊崇英烈的功勳碑!在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無數革命先輩在聊城這塊熱土上流血犧牲、前赴後繼,創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為紀念這些犧牲英烈,聊城市修建了許多烈士紀念設施以紀念歷史、激勵後人。

  4月13日,聊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這是聊城在全省率先出臺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標誌著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工作實現開創性突破。

擔當作為|山東聊城:全省率先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年久失修管理缺位,烈士何以安息?

  “聊城市大部分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完好、管理有序,有效發揮了傳承民族精神、開展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作用。但是,部分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在管理維護和作用發揮上不盡人意,再不進行搶救式維護,恐面臨坍塌、消失的危險。”聊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祥文介紹,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園每年接待10萬餘人瞻仰憑弔,清明節、烈士公祭日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魯西北革命烈士陵園每年接待3萬餘人瞻仰憑弔,每年秋季開學季數千中小學生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目前來說聊城市大部分烈士紀念設施發揮了傳承紅色精神的教育意義。

  “比如,坐落在開發區北城街道的北楊集烈士亭年久失修,碑文模糊不清,碑樓木料開裂,臺基磚石脫落,一派衰敗景象,我們應該嚴肅地從內心發出“烈士何以安息”之問!”李文祥總結,目前聊城烈士紀念設施管理維護工作面臨“管護顧大失小、經費捉襟見肘、人手嚴重緊缺、作用發揮不足、氛圍不夠肅穆、存在受到威脅”等六大困境。


擔當作為|山東聊城:全省率先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

  法制利劍守護紅色印記, 告慰英靈!

  烈士紀念設施管理維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工程,更是一項緊急工程。

  據統計,全市在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犧牲英烈僅有名有姓的就達1.4萬餘名,省級烈士紀念設施3處、市級烈士紀念設施5處、縣級烈士紀念設施11處,現存零散烈士紀念設施近百處。

  英烈是一座豐碑,英烈是民族的脊樑。“山東省省級、聊城市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均已過有效期,我省其他地市也無此類制度借鑑。我市研究出臺政府規章,爭取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提供製度保障,把紅色印記更好地保護起來、傳承下去。”聊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政策法規科負責人孔相磊告訴記者,《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的順利出臺實施,可以起到理順管理體制、解決目前面臨的各種問題的作用,形成政府機構主導、社會各界主動參與的良好格局。

  “善用法制利劍,確保烈士紀念設施管理維護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孔相磊說,可以肯定的是,《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的出臺強化了剛性執行,是長期管理烈士紀念設施的有效載體,也是守護紅色印記,告慰英靈的法治利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