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橫空出世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原文)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橫空出世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原文)

湘江橘子洲毛澤東同志雕像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橫空出世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原文)

《湘江評論》創刊號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橫空出世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原文)

五四運動在北京

一、時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然而與會諸國無視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反而將德國在山東膠州灣的利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國人大忿,由此掀起了轟轟烈的五四運動。

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中國人民意識到落後就要捱打,哪怕你是戰勝國,只要國力弱小,一樣會受人欺負。文人學士、革命志士、士農工商都投入到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去。

就在此時,在湘江之畔,橘子洲頭,年僅26歲具有遠見卓識的毛澤東,創辦了革命的刊物——《湘江評論》並親任主編及主要撰稿人,以文章作為投槍、匕首,痛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要害,吹響了警醒國人、投身革命的號角。

刊物創辦後,發行量達數千份,一再加印,供不應求。

創刊號寄到北京之後,李大釗認為這是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刊物。

毛澤東同志一直非常懷念他創辦《湘江評論》時的美好時光,30年後他在《沁園春 長沙》中曾得意的提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此處的“激揚文字”就是指其在《湘江評論》中汪洋恣肆的雄文。

二、歷史意義

《湘江評論》闢有“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雜評”、“世界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以引導民眾放眼世界、改造中國為宗旨,以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統治的思想和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內容。毛澤東在該刊上發表的《民眾的大聯合》等文章號召人民大眾聯合起來,敢於鬥爭,爭取勝利,深刻揭示了民眾的強大革命力量,引起反動統治者的恐慌。1919年8月上旬,《湘江評論》第五期尚未發行就被反動軍閥查封。該刊曾出“臨時增刊”第一號。

《湘江評論》是五四時期進步期刊中思想性、進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許多進步青年,如任弼時、郭亮、肖勁光等就是在該刊物的直接影響下開始覺悟,走上革命到道路的。《湘江評論》對當時湖南和全國的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宣言原文

自“世界革命”的呼聲大倡,“人類解放”的運動猛進,從前吾人所不置疑的問題,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縮的說話,於今都要一改舊觀,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縮者不畏縮了。這種潮流,任是什麼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麼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軟化。

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麼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自文藝復興,思想解放,“人類應如何生活”成了一個絕大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加以研究,就得了“應該那樣生活”,“不應該這樣生活”的結論。一些學者倡之,大多民眾和之,就成功或將要成功許多方面的改革。

見於宗教方面為“宗教改革”,結果得了信教自由。見於文學方面,由貴族的文學、古典的文學、死形的文學,變為平民的文學、現代的文學、有生命的文學。見於政治方面,由獨裁政治,變為代議政治,由有限的選舉,變為沒限制的選舉。見於社會方面,由少數階級專制的黑暗社會,變為全體人民自由發展的光明社會。見於教育方面,為平民教育主義。見於經濟方面,為勞獲平均主義。見於思想方面,為實驗主義。見於國際方面,為國際同盟。

各種改革,一言蔽之,“由強權得自由”而已。各種對抗強權的根本主義,為“平民主義”(德莫克拉希,一作民本主義、民主主義、庶民主義)。宗教的強權、文學的強權、政治的強權、社會的強權、教育的強權、經濟的強權、思想的強權、國際的強權,絲毫沒有存在的餘地,都要借平民主義的高呼,將它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則有二說,一急烈的,一溫和的。兩樣方法,我們應有一番選擇。(一)我們承認強權者都是人,都是我們的同類。濫用強權,是他們不自覺的誤謬與不幸,是舊社會舊思想傳染他們遺害他們。(二)用強權打倒強權,結果仍然得到強權,不但自相矛盾,並且毫無效力。歐洲的“同盟”“協約”戰爭,我國的“南”“北”戰爭,都是這一類。所以我們的見解,在學術方面,主張徹底研究,不受一切傳說和迷信的束縛,要尋著什麼是真理,在對人的方面,主張群眾聯合,向強權者為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麵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不致張起大攪亂,行那沒效果的“炸彈革命”“有血革命”。

國際的強權,迫上了我們的眉睫,就是日本。罷課、罷市、罷工、排貨,種種運動,就是直接間接對付強權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於湘江,乃地球上東半球東方的一條江。它的水很清,它的流很長。住在這江上和它鄰近的民眾,渾渾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們沒有組織的社會,人人自營散處,只知有最狹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時;共同生活,久遠觀念,多半未曾夢見。他們的政治,沒有合意和徹底的解決,只知道私爭。他們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辦了些教育,卻無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盤踞,把學校當監獄,待學生如囚徒。他們的產業沒有開發。他們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在各國各地方學好了學問和藝術。但沒有給他們用武的餘地,閉鎖一個洞庭湖,將他們輕輕擋住。他們的部落思想又很厲害,實行湖南飯湖南人吃的主義,教育實業界不能多容納異材。他們的腦子貧弱而又腐敗,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沒人提倡。他們正在求學的青年,很多,很有為,沒人用有效的方法,將種種有益的新知識新技術啟導他們。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於地球上。

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以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順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傳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這是我們全體湘人最切最要的大問題,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