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粒子論—對立統一之學會站在對立面看問題

宇宙真粒子論—對立統一之學會站在對立面看問題


宇宙真粒子論—對立統一之學會站在對立面看問題


宇宙真粒子論—對立統一之學會站在對立面看問題

學會站在對立面看問題

對立統一規律是世界事物存在的根本規律,任何事物都是以對立統一形式存在的。相對於宇宙來說,過去復歸後的宇宙與現在發展的宇宙是一對對立統一體,真空負能量(負能態電子海物質)世界與非真空(當前被驗證的物質世界)正能量世界是一對對立統一體,空無與實有是一對對立統一體,科學與哲學是一對對立統一體。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雖然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甚至取得對真空的近代認識已不再是哲學上的思辨,而是實驗的結果這樣的進展,但是能夠通過物質通過宇宙真粒子把科學與哲學統一起來,進而從對立面角度來認識宇宙物質存在、社會事物發展的思想認知的人還是很少的。而這正是當今科學、哲學以及各類社會科學研究的用武之地。看到當前的實有,就應當想到對立的虛無;看到當前的物質世界,就應想到對立的真空世界;看到眼下的顯形物質,就應想到對立的非顯形物質;看到當前的物理研究成果,就應想到對立的哲學思辨。而這所有的一切,前者和後者都是物質能量運動的不同表現形式,都可通過思維認識包括思維指導下的物理實驗而得到驗證。在此,思維認識水平起決定作用。

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站在對立面看問題,做到知己知彼、見微知著、知根知底,可以防止片面性、機械性、武斷性,可以圓滿地解決科學研究、社會、人生等許多問題,可以對建設和諧世界、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心靈大有裨益。

除上述哲學考慮外,我們還可從數學和物理的角度加深對陰陽理解。因為數學和物理都是從不同角度更直觀、更形象的探討物質世界的哲學。

從數學方面,我們都知道,易經八卦陰陽兩種符號二進制的發現直接導致了萊布尼茨電子計算器和計算機的發明。二進制的實質是通過兩個數字“0”和“1”來描述事件。與易學中使用陰(--)陽(—)進行組合和再組合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變化規律——八卦是一個道理。與現實世界中“陰”和“陽”的物質運動相合拍。

在《易經》中,所有的“卦”都是由“陰爻”(--)和“陽爻”(—)兩種爻來構成的。易學裡的“陰陽爻”不但繼承了自然界物質運動的“陰陽”特性,同時還展示了自然界陰陽能量對立統一的規律,並通過陰陽、五行、干支等文字符號以及“卦”的圖形符號模擬了陰陽能量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它能抽象地通過陰陽的變化規律和樸素的符號來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萬有”的存在和演化規律。孔子說“一陰一陽為之道”。陰陽互相作用、互相對立的運動就是道——也即宇宙真粒子的運動,也是世界物質運動的規律。

對此,柯易認為: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全集U)”下的兩個種概念“陰(集X)和陽(集Y)”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係。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集”肯定對象陰的屬性而否定“陽”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集”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而肯定“陽”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X∩Y=0)而又互補(X∪Y=U=1,1-Y=X)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陽外延的和或並(X+Y=X∪Y=U)。

從物理學方面,我們說“一陰一陽為之道”,意思是說陰陽互相作用、互相對立的運動就是道——宇宙真粒子的運動,它同時體現了世界物質運動的規律,對立統一的陰陽兩種能量是構成萬事萬物的基礎,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基本的陰陽能量所構成。這即是哲學的解釋,但也可應用於物理學中。因為我們所說的宇宙真粒子(有人叫無極元)是哲學的概念,也是物理學的概念。在這裡,哲學和物理學都統一到了宇宙真粒子。從這裡出發,宇宙真粒子通過運動變化可產生陰陽兩種初階粒子,這種初階粒子是構成一切高階粒子、物質粒子以及物質的基礎。

陰陽“粒子”和能量的形成過程經歷了四個階段:1.太極世界初期無極元零距離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太極世界(這個太極世界就是宇宙真粒子靜寂時期的狀態)。2.當無極元之間的距離增加由零變大為正距離時,無極元之間就會具備陽能量,我們稱之為陽“弦”。這種由陽“弦”和無極元組成的整體我們稱為“陽粒子”。“陽粒子”在形成的過程中會釋放“陰能量”。3.當無極元之間的距離減小由零變小為負距離時,無極元之間就具有陰能量。具有陰能量的“弦”為陰“弦”。陰能量和無極元組合的“粒子”被稱為“陰粒子”,陰粒子在形成的過程中會釋放陽能量。4.不論是“陰弦”還是“陽弦”,它們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陽粒子”還是“陰粒子”,其結構都是立體的。

這是柯易的有關陰陽離子的論述,雖然還未經科學證實,但已拉近了宇宙粒子(無極元)與高階粒子、物質基本粒子的距離,是在“弦”理論基礎上建立的一種粒子論。這種粒子論從哲學出發,最終落實到物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