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上海中學,上海所有家長心中的聖地。

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當他背起小書包上學堂的時候,哪個家長不是心裡猛地升起一股子希望,覺得這孩子沒準兒也是個進上海中學的好料啊!昨天四校的校園開放日,星君看到了很多聰明的面孔,很多家長殷切的眼神,感覺雖然時移事易,但家長對上海中學的夢依然鮮亮啊!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上海中學正門

我老家在閔行諸翟鎮,現在屬於華漕鎮。儘管地處偏遠,是曾經的上海縣,但在我爸爸這一支,竟然一下子出了兩個上海中學的學生,一個是我大伯,一個就是我爸。昨晚和爸爸聊起當年考上海中學的事情,頗覺有趣,特此記錄。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我爸爸當年是諸翟鎮上的大戶人家,富有田產。據我爸回憶,小娃娃時清明節跟著奶奶祭拜祖宗,這裡跑跑、那裡走走,只覺得走了一整天,到處都是自己家的地。可惜老祖宗(奶奶的爸爸)不爭氣,雖飽讀詩書,卻染上了大煙癮,漸漸敗光了家中的田產,據說土改的時候還光榮地被鑑定為貧農,也算因禍得福。

奶奶作為大戶人家的女兒,招了爺爺做上門女婿,一輩子生了六個兒子。奶奶自然是不工作的,爺爺在上海市的一家菜場做採購員,每月有六、七十元的工資。也就是靠著這份工資,養活著一家老小,還供應6個兒子讀書。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比起村裡其他人,他們家絕對算是重視教育的,每當開學學費不夠,奶奶就會典當自己的一些首飾,絕不讓孩子無緣無故地輟學。而當時村裡,由於太窮或者實在讀不進書、不去上學的孩子還是有那麼一些的。當時大家都挺窮,每個月能吃上一頓葷菜就不錯了, 不過在每年冬至,據說是小孩子長身體的好時節,他們六兄弟可以每人獨享一隻童子雞。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上海中學66屆初三(5)班紀念冊

我爸他們六兄弟,當時上的就是鎮上的諸翟小學,普普通通一所郊區小鎮的小學。不過有賴於上海中學的保送機制,我大伯就從華漕中學被保送到上海中學高中部。他對上海中學的推崇,讓我爸也對這所中學充滿嚮往。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而結果就是,我爸竟然在小學升初中時,憑藉自己的分數,硬是考上了上海中學的初中部。他還記得當時考試只有兩門,語文、數學,總分200分,他考了198分。據說,他的班主任老師還為這個重大教學成果漲了一級工資。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不過,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我爸說,爺爺奶奶並沒有欣喜若狂,甚至沒什麼反應,因為大家當時也不是太明白,上海中學到底有什麼很了不起,就是覺得要離家很遠去讀書了。

我特意問了老爸,憑什麼能考上上海中學。老爸說,也沒什麼,那年頭根本沒什麼培訓機構,連課外輔導書也沒兩本,鄉下孩子更是不會擁有什麼課外輔導書。他也就是上課認真聽講,在學校就做完所有作業;回到家裡還要升火做飯、割草喂兔子,根本沒什麼刷題的時間和意識。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同學合影

而且當時的男孩子個個都是皮大王,什麼調皮搗蛋的事都幹過。我爸算是比較愛看書,向同學借了《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廢寢忘食地看,因為要歸還嘛,別人都排隊等著呢。也就是這樣,算是接受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有了點兒綜合素質的培養。

老爸回憶,上海中學的初中部設在先棉堂,高中部設在龍門樓。就這樣,農村孩子一腳跨進了上海最頂尖的名校。當時上海中學初中每年級有6個班,我爸的班級有男生30人,女生15人,我爸在班上一直算是“蕩”在腰眼裡的,班上最拔尖的那些孩子還是來自市區學校。他們中很多人的家長都是大學教師啥的,所以讀書的條件會更好一些。但就是這樣,誰也並沒有比誰差多少。班上的孩子幾乎都愛學習,也個個聰明剔透,老師每每提問,學生個個對答如流,沒有什麼抓耳撓腮的。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1960年代上海中學校門、龍門樓

當時的同學幾乎沒什麼人會彈鋼琴、拉小題琴,但是學校對體育極端重視,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抽出一段時間來鍛鍊身體。學校的操場跑道400米,我爸說每天要跑一二十圈,還要打籃球,打排球。班裡就算身體最弱的學生,也要拼命鍛鍊,起碼引體向上能做上10個左右。那個年代,雖說體育沒正經進入中考啥的,但大家都很重視,誰要是體育差,會覺得很跌份兒。

我爸當時是住校的,住校免費,不過回家的車費卻很貴,要4毛5,所以通常他一個月回家一次。有時為了省下這筆錢買玩具、買書,他還嘗試過走回家,要走4個多小時。我用高德地圖查了一下,從上海中學走到諸翟鎮,路程將近20公里,開車也要40分鐘 。我欽佩他的,除了走路的本領,更是一個初中生怎麼能走那麼遠的道兒不迷路。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遊蘇州合影

當時的上海中學有個有趣的習俗,每週日學生從家中趕回,學校會在大操場組織舞會。同學們內外站兩個圈,正好面對面的,就一起跳舞。我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還頗為羅曼蒂克。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然而可惜的是,到了我爸初中畢業的時候,就因為文化大革命,大家都不能讀書了。他們班60%的同學被分配到工廠,40%下鄉。我爸本來就是農村裡來的,自然是下鄉了。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初三(5)班的“北大荒”黑土地情懷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在滬工作的部分男同學

他下鄉了三年,因為個子矮小,前兩年混在女工隊那裡,插秧、摘棉花,也還算好。但到了第三年,到了男工隊,那是實打實的辛苦。每天從河裡挖淤泥,再把淤泥從船上運到田裡,來來回回幾十趟,即使冬天,也會汗流浹背、溼透襯衣。特別有一次挑大糞,他不慎腳下一滑,摔了一跤,兩個糞桶飛進河中,幸好片糞未沾身,人也平安無事。這次經歷讓他感覺自己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領悟已經足夠深了!

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這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在一次村幹部來宣傳內地招工時,我爸就動心了。他說來招工的幹部身穿一身呢子服,頭戴軍帽,看上去很挺括,似乎代表著另一種有別於農村的生活。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1968冬 部分男同學合影

就這樣,我爸義無返顧地去了大西北的一個兵工廠,當起了工人。可能是本來就是個讀書苗子,或者在因為上海中學所受的影響,他一直堅持自學英語,後來恢復高考後,竟然通過自學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後來成了一名翻譯。

而我爸爸的同班同學們,雖然因為時代的原因,中斷了學業,但後來大多也重返校園。有人出國,有人留學,有人當教授,有人還當了上國家級別頗高的領導人。而我爸離家三十年後,終於得益於相關政策葉落歸根,回到了他的大上海。

老爸當年考進上海中學,老師漲了一級工資

看看我老爸的人生經歷,再看看我那調皮搗蛋、成績平平的兒子,我也忍不住想,現在這個社會,比從前真是幸福了太多,不愁吃穿,物質極大豐富,家長會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成長成才。不過在升學這件事上,似乎比以前要累哎,再想憑一點點天賦和不那麼誇張的勤奮,就能考上心儀的名校的時代,畢竟一去不復返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微信公眾號“引力盒子”[微信ID:grabo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