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花卉為村民傳經送寶 新疆庫車85歲老黨員家門口建脫貧培訓基地

這幾天,在新疆庫車市阿克吾斯塘鄉硝爾庫勒艾日克村,85歲老黨員再那甫汗•克比爾的脫貧培訓基地又開放了,不但吸引了本村的人來學習,還吸引了不少外村的學員。

她的脫貧培訓基地是2016年年初開始建設的,有2個大棚,面積僅0.3畝,種有月季、玫瑰、橡皮樹、平安樹等20餘個品種,每年安置3名貧困農民就業,培訓貧困戶50多戶,吸引3000餘人參觀。

“2015年底,黨中央提出脫貧攻堅戰略,我作為一名有著4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能為脫貧攻堅做點什麼呢?當時我思來想去,就利用自己的特產,在家門口建了一個花卉養殖基地,來帶動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4月11日,再那甫汗•克比爾說。

0.3分地能產出多少效益?再那甫汗•克比爾用實際行動讓村民看到,只要有技術,在家門口一個能掙5000元是隨隨隨便的事。

三年前跟著老人學種花的阿瓦罕•巴吾西,如今已經有了一個1.5畝的大棚,每年收入達7萬餘元。她說:“一盆花賣35元,一個月輕輕鬆鬆賣200多盆花,效益很可觀。”

村裡的貧困農民米日古麗•艾拜都拉跟著老人學了一年養花,去年種了一個大棚的花卉,掙了4.2萬元,摘掉了貧困帽子。

跟著老人學種花的貧困農民海麗切木•阿桑說:“我家裡孩子多,丈夫外出打工了,我只能在家照顧孩子,是老人給了我工資,讓我跟著她學習種植技術,經過這大半年的學習,我心裡有底了,今年也要養花致富。”

在老人的帶動下,全村人都愛上了養花,村口、村中道路兩旁、村委會、小廣場都建有花園;每家每戶也都在門口開闢了花池,家中至少養有10餘盆鮮花。

“到了夏秋兩季,我們村就成了花園,前來參觀賞花的人絡繹不絕,還有不少新郎新娘到我們村來拍婚紗照。”村民阿不都外力•吐爾遜自豪地說。

今年以來,隨著鄉村人居環境的改變,硝爾庫勒艾日克村也成了遠近有名的“美麗鄉村”,阿克吾斯塘鄉和哈尼喀塔木鄉的農民紛紛到硝爾庫勒艾日克村購買花卉,不少村還組織了村民前來參觀學習。

村黨支部書記伊沙米丁•艾合買提說:“再那甫汗老人的脫貧培訓基地給我們村帶來了不少好處,讓我們村變得更美了,人變得更勤快了,近幾年來還為我們村培養了17名特色種植人才,為村裡所有貧困戶在去年底摘帽做出了貢獻。”

再那甫汗•克比爾1978年入黨,曾經擔任過村婦女主任, 2002年開始,老人開始了頤養天年的生活,在家裡嘗試著栽種花卉。

“那時候沒有多少經驗,就栽種點月季、夾竹桃等家常的品種,到了2010年之後,又種了菊花、玫瑰等稍微嬌貴點的品種,後來又嘗試著栽種平安樹、發財樹、橡皮樹,多了就送送周圍的鄰居,感覺很好。”再那甫汗•克比爾說。

可是,村裡還有不少貧困戶,讓老人一直牽掛在心頭,她時常照顧他們,不但給他們送花,還給他們送米麵,但一直解決不了問題,讓她陷入到煩惱之中,每次開黨支部會,她也提的建議最多。

2015年11月底,黨中央確立了扶貧攻堅戰略,再那甫汗•克比爾心裡亮堂了,她要建一個花卉基地,幫助貧困戶脫貧。

“當時兒子們說,我有吃有喝,年齡又大了,不要折騰,我不服氣,給村黨支部一說,村裡很支持,幾個黨員來幫助我搭了大棚,兒子順著我的心,也就支持我了。”老人說。

由於規模太小,村裡人看不到眼裡,老人叫了幾個貧困村民來,人家都不來,她急了,就掏錢僱傭他們來,“一天60元,都是婦女,反正在家裡沒事幹,來了也沒有重活,幹了一看,我這裡一天能賣不少錢,就用心了,爭著要來跟我學。”

如今,老人成了遠近知名的“養花達人”,附近三個鄉的農民都來到她這裡取經,她更忙了,說話聲音啞了,但更開心了。

“作為一名黨員,我就要退崗不退休,為黨的事業奮鬥到底。”老人說。( 龔喜傑、王璐)(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