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記者張愷報道 足球技術革命或者說進化無處不在,“組織型中衛”逐步成為流行趨勢,而掌握攻防命脈的中場球員也在進化的進程之中。《米蘭體育報》對當今足壇中場球員的普遍特點、發展趨勢定義為:“告別傳統‘工兵’和古典10號,個個都要能搶能跑能傳能帶,有體力也要有思想,不再明確劃分攻防任務,兩者一手抓,即普遍轉型‘B2B全能型中場’,覆蓋整個場地。換句話說,全都是8號位球員。”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意大利人以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在足球術語的表達中有著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拉丁語系,對足球功能和技術的專業表述更具體和靈活,傳神具象程度是東方語言暫時無法企及的。

意大利語中,對中場球員的定義按職能劃分就有很多,統稱為centrocampista。前腰trequartisa(字面意思為3/4者,即佔據球場縱向空間3/4的人);組織型後腰、全隊大腦如皮爾洛,是regista(導演);傳統工兵、掃蕩排雷工作為主的人,比如加圖索,是incontrista(遭遇的人,正面防守攔截的人);三人中場的側翼、頻繁插上參與進攻的人,是mezzala(半個翅膀,和古典邊鋒ala相對應,可理解為輔助進攻之人);梳理串聯型的中場如國米三冠王時期的坎比亞索、巴薩和西班牙的布斯克茨,其組織調度任務沒有“導演”多,但快速出球、類似“洗衣機”的承接作用至關重要,稱為mediano(中間人)。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米蘭體育報》認為,上述前腰和工兵兩個角色正在消失,剩餘三個群體依然存在,但功能已開始互相交錯整合。“在門將和中後衛都要追求腳下技術、能地面傳控和發起進攻的潮流下,從前的純工兵失去生存價值,這個標籤可以說徹底被足壇廢棄了。如今,確實有些防守出眾、防守任務大於進攻的中場,如皇馬的卡塞米羅、利物浦的法比尼奧、曼城的費爾南迪尼奧、那不勒斯的阿蘭,身體硬朗、位置感好、攔截覆蓋面大、夠兇狠,但功能和彈性早已超越曾經的純正工兵。不僅善搶,還能快速準確分球。他們和古典攔截者的本質區別是,他們可以一人構成一個線條,而後者技術不完整,只能當綠葉幫隊友‘抬琴’。”

誰是“技術不完整”的代表?《米蘭體育報》羅列出很多人,是時代的產物,不乏佼佼者。1966年英格蘭奪取世界盃冠軍的諾比·斯蒂爾斯,近視眼球星典範;1960年代大國際的意大利人卡爾洛·塔尼恩(2000年去世),1964年維也納的歐冠決賽一戰成名,因其全場貼膏藥式緊盯皇馬球星迪斯蒂法諾,後者賽後感慨:“我發個界外球他都要跟過來貼著我。我故意回撤防線,他也跟來,我納悶問他:‘這樣你也來?’他說:‘當然,你去廁所我都要跟著!’”

塔尼恩31歲才加盟國米,在巴里因參與默契球被罰禁賽一年半,但巫師埃雷拉就看中他的貼身緊逼能力,欽點將其引進,塔尼恩只效力國米兩年卻瞬間抵達職業巔峰——蟬聯歐冠。他也成為意式足球防守工程的一個代名詞,路易斯·蘇亞雷斯和科爾索兩個攻擊手身後不可或缺的護衛。

“和他職能相似的,有1960年代AC米蘭的洛代蒂,里維拉的陪襯;尤文的博尼尼,普拉蒂尼的陪襯;薩基米蘭王朝的科隆博,國米日後晉身經理人的奧里亞利。他們的名氣普遍不大,觀眾對他們印象不深,但貢獻不應被忽視。加圖索是個意外,是這個群族裡的集大成者,因其個性太過突出,場外生吞蝸牛,場內能‘吃人’。”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現代輿論不難達成共識:沒有皮爾洛,就沒有加圖索,兩者互為依託,互相成就,特點迥異而互補。加圖索的可愛可敬也在於他一直以來勇於承認自己的短板,還帶點幽默自嘲:“我的腳就是‘無知’的水平,在皮爾洛面前,我不會踢球。”

加圖索給予自己這個類型球員經典闡釋,“我不是那種愛踢人打人的球員,我只是喜歡不停奔跑,為了隊友奔跑,我願意給里維拉端茶倒水。人們說加圖索不會停球,我要說:我總是保持時速2000公里,還不允許我停錯一次球嗎?我只是個搶球的人,如果把我和羅納爾迪尼奧那種球場藝術家放在一起說,那是對足球的褻瀆。”

“由於教練們都普遍重視中場技術流,進攻組織的重心向中後場發散,從今往後的足球,不再有‘加圖索’此等純粹抬鋼琴的人。別了,裡諾的篇章。”《米蘭體育報》略帶傷感口吻寫道。

以號碼來劃分中場職能,在1950和1960年代,“6號處在兩個盯人後衛之間或身後,是自由人,是後來的自由中衛標誌性號碼;中場三個號碼各有分工,4號是奔跑攔截型工兵,幹髒活累活的;10號給予全隊秩序、點亮戰術組織,球隊的鑰匙;8號是戰術變量,4號與10號的折中,結合攻防任務,在中前場遊弋靈活插上。如此分工,延續了大約20年。”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而打破這個壁壘的、完成球員多功能革命的大師是荷蘭人米歇爾斯,《米蘭體育報》論述號碼屬性的終結,“我們很難說清,內斯肯斯究竟是攻擊型的還是防守型的,同理還有阿里漢、格里·穆倫,那個全攻全守的阿賈克斯打開了一扇歷史之門,改變了世人對足球號碼和球場角色的刻板印象,那是10杯基本相同的紅酒共同揮灑出的味道,他們彼此之間沒有太大差異。”

“現在的教練們,用人都在往這個方向走,喜歡那些多功能的、能承擔多種任務的球員,尤其在中場、腰部地帶。這個地帶的球員承擔任務越多,教練越便於排兵和運用戰術,使之充當後衛、充當前鋒,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一群多功能中場,可以組成一支球隊出戰,但換成前鋒和後衛就不行。”

“德布勞內、薩烏爾、阿里、德容、博格巴、費爾南迪尼奧、羅德里,還有我們的佩萊格里尼、巴雷拉等等,完全有資質構成無鋒陣。現代足球的最大特點是,沒有位置劃分,只有職能側重。塔爾德利和馬特烏斯那樣的球員,在現代足球裡也會非常吃香。”

除了米歇爾斯的“破壁”革命,推進中場技術流變革的還有安切洛蒂和瓜迪奧拉,他們造就了藝術性中場,把最優雅的球員安排在後腰線,讓進攻的源泉後撤,令對手更難搶下皮球,更難組織防守。安帥的前腰後置、諸多10號共存,瓜帥的哈維-伊涅斯塔連線、德布勞內後撤,原理上如出一轍,克洛普也想到庫蒂尼奧後撤。

中場進化論:純工兵和傳統10號消失,人人爭當B2B

他們的宗旨都是在中場利用技術擺脫撕開缺口,儘快製造人數優勢,快速向前推進形成威脅。涅斯塔連線、德布勞內後撤,原理上如出一轍,克洛普也想到庫蒂尼奧後撤。他們的宗旨都是在中場利用技術擺脫撕開缺口,儘快製造人數優勢,快速向前推進形成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