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公共基礎:物質的含義及其存在方式的考點整理

在各個地區的公職考試的筆試中,馬原都佔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涉及到的物質的含義及其存在方式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內容。如何能夠將這類題輕而易舉拿下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於其理論知識很好地進行把握。所以,本文主要是將物質的含義及其存在方式的相關考點進行整理彙總,方便大家記憶與理解。


社區工作者公共基礎:物質的含義及其存在方式的考點整理


一、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二、物質的存在方式(根本屬性):運動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恆的、絕對的);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是運動的主體);

由此,可以引出經常會考到的四種運動觀:

第一,唯物論: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常見考法: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第二,相對主義:否認相對靜止,只承認絕對運動;

常見考法: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

第三,形而上學:離開運動談物質;

常見考法:刻舟求劍;

第四,唯心主義:離開物質談運動;

常見考法: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相對靜止是標誌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處於暫時穩定和平衡狀態的哲學範疇。

【小試牛刀】(單選題)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這說明:

A.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

C.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D.物質是運動的內在動力

【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係。A項錯誤,物質是運動的主體,世界上不存在無物質的運動。B項正確,題乾的意思是從古到今,國家的有關規範沒有不改變的,權勢沒有不逐漸積聚的,事物沒有不發展變化的,風俗習慣沒有不改變的。“改、積、遷、易”都是運動變化的意思,從哲學範疇其意在說明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C項無關,本題強調的是物質的運動屬性,沒有體現其客觀實在性。D項說法錯誤,物質是運動的載體。故正確答案為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