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慰藉人心之作,人性与理智的较量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踏上了死亡的征程。

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通过讲述一个墨西哥男孩闯入亡灵世界的故事,探讨死亡的定义。

电影中有个核心问题:人的死亡,究竟该由什么定义呢?

是肉体不再运作,生理角度的死亡?还是举办了葬礼,户口本和一切身份资料会被注销,社会角度的死亡?抑或是世上的亲朋好友都将你遗忘,精神层面的死亡?

通过阅读东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鱼之家》,或许我们能得到不同的感悟。


《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慰藉人心之作,人性与理智的较量


一、一个令东野圭吾烦恼的故事,一个因痛失爱女走向偏执的母亲

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关注现实,关注人性,引发社会议论,并最终推动社会的进程。

东野圭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他在作家生涯30周年之时,出版作品《沉睡的人鱼之家》,探讨关于脑死亡和器官捐献等社会问题。

其中关于日本器官移植捐献法律法规的探讨,涉及法律和社会道德,引发各方热议,连东野圭吾本人都不得不感慨:“写出这样的故事真的好吗,我现在仍然烦恼着……”

这个令东野圭吾烦恼的故事,发生在日本播磨科技董事长和昌的家中。

和昌与妻子熏子孕育了两个孩子,但夫妻感情不和,早已分居,他们本来打算在女儿瑞穗小学毕业后离婚。不幸的是,瑞穗跟着外婆去游泳时发生溺水,在医院抢救无效,被医生宣布脑死亡。医生职业化地给播磨夫妻两个选项:

接受瑞穗已经死亡的事实,将她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孩子,或是不放弃医疗手段,等瑞穗的心跳自动停止。


《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慰藉人心之作,人性与理智的较量

就在夫妻两人决定将瑞穗的器官捐赠出去,和瑞穗做最后告别时,熏子惊喜地发现女儿的手动了一下。熏子由此认定,心爱的女儿只是沉睡着,有朝一日还会醒过来。她开始利用播磨科技的先进技术,用机器维持着瑞穗的生命,并将“瑞穗还活着”的观念强加给身边的人。

更疯狂的是,熏子学会用机器操纵瑞穗的肢体,甚至控制瑞穗的表情,使她像活人一样微笑。沉睡的瑞穗因为母亲的执念,像个洋娃娃一样被肆意摆弄。

亲人和朋友也被熏子的行为干扰,不得不说配合着熏子演戏。

故事的最后,狂热执着的熏子在某一天凌晨,见到瑞穗的灵魂的离去。这一刻,熏子才认同女儿已经死亡这一事实,并同意将瑞穗的器官捐献出去。


《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慰藉人心之作,人性与理智的较量


二、生与死的定义,一个母亲关于人性与理智的双重思考

瑞穗的死亡,究竟该以什么断定呢?

这是《沉睡的人鱼之家》着重探讨的核心问题。

当身边的人都质疑熏子将时间精力浪费在“死人”身上时,熏子沉着冷静地报警,决心在警察和亲人的见证下,将刀子捅进瑞穗的胸膛,试图从法律的角度验证瑞穗还活着。

“如果瑞穗早就死了,那我就没有犯下杀人罪;如果她还活着,那我就犯了杀人罪,但我会欣然去服刑。因为这证明了从意外发生至今,我持续照护的瑞穗的确还活着。”

刀最终从熏子无力手中滑落。熏子的质问警察也无法给出答复。

从科学的角度,瑞穗的医生始终认为溺水的瑞穗在早已脑死,是全脑功能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终止的过程。即便瑞穗的身体在医疗救助下和常人无异,甚至两年来还长高了。

从父母的角度,看着自己的孩子面容恬静,肢体柔和,像是随时会清醒一样躺在病床上,任谁都无法轻易认定自己的孩子已经逝去。

熏子就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你看过失去孩子的海豚,你就会讶异于海豚看似徒劳的行为。海豚会无惧风浪,艰难地驮着死亡的小海豚,游向目不所及的大海深处。

熏子对瑞穗的爱,也和海豚一样。这也是我们很难认同熏子的做法,但是无法苛责她的原因。

曾经有个远方亲戚重病入院,医生断定时日无多。但他的家人坚持抢救到最后。病人在医院多次失去意识,在生死之间痛苦挣扎,但他还是有一口气在。

这口气对家人而言意义重大,是个无可替代的慰藉。在现实中有这样生离死别的经历,特别能理解熏子的行为。因为向爱的人说再见,太难太难了。

小说里意外发生以后,瑞穗到底是生,是死?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人对她不求回报的照料,是有人默默等待她醒来,是有人愿意奋不顾身地将她挡在死神的宣判下。


《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慰藉人心之作,人性与理智的较量


三、母爱的力量,能超越生死的界限

在读《沉睡的人鱼之家》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就会慢慢发现,原来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

熏子在故事的最后,承认了瑞穗的死亡,并将她的尸体捐献出去。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有个小男孩因为接受了瑞穗的心脏,得以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这才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生命会在世界的某个角度,换了个面目,以爱的名义,源远流长。



END-

今天的话题,熏子不肯一直承认瑞穗的死亡,你可以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