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明顯好於一季度

國家統計局: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明顯好於一季度

外匯天眼APP訊 : 4月17日,國新辦就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是也要看到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毛盛勇評價,下一步會根據形勢的變化,推出更大力度的政策,因此預計下階段經濟會持續回升改善。

沒必要屯糧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其中,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2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

其中,食品菸酒價格漲幅較大,同比上漲14.9%。糧食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0.6%和9%;豬肉價格上漲122.5%,其中3月份上漲116.4%,比2月份回落18.8個百分點。

毛盛勇表示,“由於前期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生產環比儘管在改善,但是同比還是下降的。一季度豬肉產量同比下降了29.1%。由於近期疫情的影響,豬牛羊禽出欄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一季度末,生豬存欄32120萬頭,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長3.5%。

對於近期出現的“囤糧”潮,毛盛勇表示大可不必,一季度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目前,全國主要農區氣候條件總體有利,春耕春播進展順利,冬小麥整體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

“當前糧食價格總體平穩。我們知道,過去五年糧食產量都在1.3萬億斤以上,2019年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現在我國糧食自給率非常高,庫存還很充裕。”毛盛勇表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沒有問題的。

居民收入減少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691元和4641元,實際下降3.9%和4.7%。

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2%,經營淨收入下降7.3%。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109元,下降0.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034元,與上年持平。

消費大幅下降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0億元,下降15.8%,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商品零售下降12%,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

從消費類型來看,餐飲和商品零售降幅較大,分別下降44.3%和15.8%。

“一季度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還比較大。但是,從3月份來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都在推進,3月份市場銷售情況比1至2月份降幅明顯收窄了,但是整個一季度還呈下降態勢。”毛盛勇說,下階段隨著恢復,前期壓抑的一些消費行為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補,消費會逐步企穩回升。

毛盛勇表示,要堅定地看到我國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而且推動未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消費的擴張,核心就是兩個方面:一是消費能力,二是消費意願。

“下一階段,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居民收入增長也會逐步好轉,特別從消費意願來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是比較強烈的,消費結構總體升級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毛盛勇說。

跟網絡相關的消費新業態表現得更加強勁,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536億元,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毛盛勇說,未來網上消費佔總體消費的比重還會逐步提升,這是一個基本的發展方向。

失業率5.9%,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可以看到,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毛盛勇說。

不過,毛盛勇指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的訂單減少,需求不太強勁,就業壓力還是較大,尤其是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

目前政府推出一系列優先就業的政策,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幫扶。下一步,會繼續靈活推動就業和創業創新。

金融、信息服務堅挺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2%和6%。3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9.1%,降幅較1至2月份收窄3.9個百分點。

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8%,比上月回升17.1個百分點,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增強。

進出口壓力逐步改善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其中,3月份進出口總額24459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8.7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983億元。

“3月份進出口形勢也比1至2月份明顯改善。另外,從目前調研和了解的情況來看,4月上旬進出口的形勢比3月份進一步有所改善。”毛盛勇說。

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當前國際疫情蔓延的態勢以及當前全球經濟的表現,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進行大幅度下調,預計全球經濟今年下降3%。中國增長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裡少數預計為正增長的國家之一。同時,IMF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9.2%。

“我的理解是,如果今年和明年平均起來,應該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為,中國經濟因為疫情影響帶來一些損失,一些經濟活動被壓抑,可能會在明年更好地釋放出來。”毛盛勇說。

毛盛勇表示,中國面對新冠疫情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傳播,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且在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減少、國家機構下調增長預期的大背景下,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但中國產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大,配套設施有較強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同時,這種能力不僅沒有受到疫情衝擊,而且在疫情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儘管速度下來了,但是整個產業體系並沒有受到衝擊,未來經濟恢復產能就能逐步釋放出來。

此外,要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疫情是突發公共事件,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短期的衝擊就發生變化,“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6.8%,要用平常的心來看待”。

二季度表現會更好

“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毛盛勇稱。

關於二季度是否會成為拐點,毛盛勇表示從目前經濟運行情況來看,3月份比1至2月份明顯改善是一個基本判斷,且勢頭應該能夠延續下去。二季度的表現會明顯好於一季度是一個基本趨勢。

“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較好,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更好。我們的目標就是力促全年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毛盛勇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市場情緒逐漸趨於平穩,金融市場波動也基本回歸至正常水平。國內經濟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政策儲備充足,內需具有較大潛力。“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將延續改善趨勢,下半年GDP增速將有所回升,全年經濟增長2%至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