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鼓說起……

由鼓說起……

由鼓說起……

鼓是具中國悠久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樂器,被稱為中國樂器之首;

鼓文化是一種淵源於遠古,經久流傳,凝聚和沉澱了中國豐富的音樂文化;

鼓以其簡樸的樂器構造和節奏,是表現了古人對宇宙、生命的祈求和感恩;

鼓聲是被作為天地之神所傳遁的訊息,也是人與神溝通的聲音;

鼓聲是在古代戰場上,傳達將帥之令、威懾敵方的莊嚴威武之聲;

鼓樂是在神話、訊息、儀式之間,構成一種既神聖、而又通俗的特有音樂文化。鼓,是中國一種極為古老的樂器,流傳到今天風采依舊,許多慶典上,仍以它獨特的音韻而受到青睞。

鼓字左邊當中的“口”是鼓面,“口”下面的兩點一橫象徵鼓架,右邊的“支”表示一隻手握著鼓槌的樣子。故鼓字有敲擊的意思,《說文》:“鼓,擊也。”

《五經要義》說鼓為舞音之長,“凡鼓瑟、鼓琴、鼓鍾、鼓簧、鼓缶皆謂之鼓,以五音非鼓不節”(《群書考索》),就是說五音中非鼓不足以調節其節奏,可見鼓的重要地位。“歡雷並起,金鼓齊鳴,擊者陶然,聽者雀躍。

由鼓說起……

鼓在生活中,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用於陣前作戰的鼓,謂之鼙鼓,“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唐·白居易《長恨歌》);祭社稱靈鼓、社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宋·辛棄疾《永遇樂》);打獵有合獵鼓;行一里擊一槌的為路鼓;設衙門旁獄訟鳴冤的叫衙鼓。而用於戲劇曲藝中的鼓,更是多目繁多,光大鼓書就有梅花大鼓、京韻大鼓、山東大鼓、樂亭大鼓、京東大鼓、上黨大鼓、廣西大鼓等等。

鼓的用處還很多。如鼓譟群眾。孔子學生冉求幫助魯國季氏搜刮百姓,孔子就說:“小子鳴鼓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擊鼓之數,以“通”為單位,一“通”鼓並不是擊一槌,而是330槌,故三“通”鼓,為990槌。

在京劇劇目中,有不少是與鼓有緊密聯繫的,鼓成了舞臺上不可少的道具,如《擊鼓罵曹》、《擊鼓抗金兵》等,演員往往依照鼓譜,擊打出動聽的鼓聲,贏得觀眾的喝彩。

由鼓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