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退費套路深,平安普惠提示:切勿輕信黑中介

你可能在網上論壇看過這樣的廣告:信用卡退費、網貸退保退費……甚至還有直接打上“不要白不要的錢”等博人眼球的誇張標語。許多人看到後第一反應可能在想:這是不是代表自己信用卡逾期產生的罰息、保險的保費可以任意退?

輕信退息退保

如果深入聯繫詢問,對方會告訴你他們有“黑科技”,成功率高達90%,他們只會在成功之後收取20%到50%不等的手續費。一些人就會禁不住利益的引誘,輕信這些黑中介,開始了自己的退息退保之旅。殊不知這樣的操作,最後斷送的卻是信貸人自身的信用,最終悔不當初。


以信用卡為例,在退息前,他們會為用戶準備好一個劇本,通常是裝病、裝失業,然後找投訴部門哭訴,表示自己逾期並非因為主觀原因,而是因為生病、失業等客觀原因。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會準備好“道具”,如去淘寶購買假病歷和離職證明。如果還不能得逞,那就開始向銀保監等監管部門投訴,以此來威脅銀行達成自己的目的。


對於網貸機構,他們則是直接“開懟”,指責平臺為套路貸,甚至不惜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再者通過報案、投訴監管部門等方式來威脅平臺。為了給金融機構增加壓力,他們還會集中在各個投訴網站進行重複投訴,做到“充分利用媒體”,去逼迫平臺退息退費。這些違規手段,從近日聚投訴發佈的關於審核遲延與禁止“抄作業”的公告中就可以窺見一二。

3月24日,由21CN主辦的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聚投訴發佈公告稱:自3月10日以來,發現一些人以牟利為目的,在3·15來臨之際,教唆借款人使用統一編寫的“退息技術”模板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等商家發起投訴,要求“退息”“修復徵信”等。而這些借款人違背基本的誠信原則,隨意複製使用上述內容提交投訴,消耗了聚投訴平臺大量的審核資源,使得正常的消費投訴往往也難以及時審核與處理。對於此類“抄作業”的投訴,發現後一律退回,並對投訴人信用分予以扣分。

可見這樣的黑中介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並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他們這種通過短期損害資金方利益,長期破壞信貸體系來獲利方式,危害性極高。因為金融機構為避免損失只能減少放款,對於一些監管很嚴、司法不支持地區的借款人,貸款申請直接拒絕。這會導致信用良好的人群受到無辜牽連,而那些進行過大量“抄作業”的虛假投訴和強行違規退保的借款人來說,信用則受到更大影響,從此會被各個貸款平臺拒之門外,在真正需要資金救急和支持時,輕易就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貪小利吃大虧

4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同時也要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由此可見,“退保退息”雖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若通過“惡意”方式獲取利益卻是違法行為,不僅會擾亂正常的行業秩序,還會損害到消費者自身的權益。

作為信貸行業的龍頭,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平安普惠推出“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解剖真實案例,普及金融知識,提升消費者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針對“代理退費”這一話題,平安普惠在安博士公益課堂做了專題講解:按照代理提供的“逃廢債秘籍”,向政府部門惡意投訴,消費者不但交付了鉅額諮詢費用,最終還被記錄不誠信,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因特殊情況無法正常還款時,應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客服熱線、APP等正規渠道聯繫金融機構,按照機構要求提供證明文件,或者通過正規法律途徑解決逾期欠款問題。畢竟,理性借貸,量力而行,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平安普惠的維C行動也推出了針對不同人群金融知識的薄弱環節和金融需求,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來促進金融消費者能力提升。

防騙不如戒貪,防人不如防己。如果說防騙是一項系統工程,那這個系統工程中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在別處,而在每個人的心裡。每個消費者都要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金融素養,才能讓騙子無機可乘,無縫可鑽。

退保退費套路深,平安普惠提示:切勿輕信黑中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