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在悟空問答看到的這個問題,感覺很扎心。

這個問題我覺得既有現實意義,也有理解的偏差。


現實職場生活中,確實會存在重男輕女的企業,並且還不在少數。

比如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家集團公司,有位領導對於自己部門配置的要求就是專業技術好、酒量好、男性,帥一些當然更好,所以這個部門外部招聘人員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部門內的女性大多是內部轉崗和能接受不晉升的人員。像這樣的情況在不少公司應該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中。

因為這個部門的業務是需要經常出差的,一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出差在外,另外工作性質決定了在崗人員需要時不時的出席一些酒場,酒量還不能太差。而這樣的工作性質,男性員工相對會比較安全一些。

試想一下: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時不時的需要出差,還要出席一些酒場,喝大酒,你作為該名員工的上級領導,你是不是也會有一絲擔心顧慮啊。

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有一家國內非常知名的航空公司,業內排名在前五。公司經理人晉升的優先順序(刨除業務因素)是:

  • 長得帥的男性優先
  • 長相一般的男性次之
  • 女性只能在一線崗位或者最多做一線的業務經理

公司曾經發生過一個笑話,集團公司的領導到下屬單位的對口部門調研工作,子公司的部門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公司大堂迎接領導,集團領導下車後直接衝著二把手走了過去,並且邊走邊說:“你就是王經理吧!”二把手很不好意思的說:“領導,我是部門副經理小李,這位是王經理!”二把手長得又高又帥,而他指向的部門一把手身高只有1.65米的小個子男人,正在旁邊無所適從呢?!哈哈哈。

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為什麼職場四十歲以上的女性少?

我們國家應該是婦女解放運動做得最好的國家了。像日本、韓國,甚至歐美的一些國家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在結婚之後,或者生了孩子之後回家做全職太太的。他們的工作場所女性會更少一些。

而我們國內隨著二胎政策的展開,兩個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管理和家庭教育就變成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無論如何都需要有個專人來做家庭經營了。

雖然老人可以分擔一部分責任,可是當家裡有兩個孩子的時候,就需要有個全職家長了。而這個時候,一般回家守候的大多是母親了。

另外就是一些一線的工作崗位,比如廠礦井下等不適合女性工作的,女性的身體條件還是很難適應這些工作環境的。

我前幾天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後備人員培訓的時候,就發現17位學員,居然都是男士,一位女士都沒有。因為這家企業是做施工項目管理的企業,常年的工作崗位在野外,不太適合女性。

再有就是女性生孩子之後,會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只能放在孩子身上,這樣也會對她們走上管理崗位提出了挑戰。

所以,在工作場合,越是高級別的領導,女性的身影越少,除非該女性的丈夫可以拋棄失業,做一個全職奶爸,否則很難工作和家庭兼顧。

職場中80%以上的職場女性會沉澱在基層崗位,一些老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歲數大的職場女性會多一些。互聯網、AI等高新技術行業高齡職場女性不是很多。

我曾經給中石化的一家IT公司講過課,他們是做項目開發的,工作的投入程度比較大,需要經常的加班加點,一個班50多位項目經理,女性只有3位,並且是不需要照顧家庭的那種!

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給全職媽媽的幾個建議

1.全職在家的時候,要把全職媽媽當做工作,認真關注孩子的成長。如果可以記錄整理孩子的成長過程,將來無論跟孩子分享成長的快樂,還是作為寫作素材都是不錯的素材呢。

2.全職在家不等於完全放棄了工作技能。要有目的地去聽一些在線課程,或者抽空看看書。

時刻保持生活+學習的心態,畢竟孩子上學之後,全職媽媽還是需要走上社會的,不要等到那個時候,完全喪失了二次就業的能力。

3.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做個兼職,或者嘗試一下自由職業。比如說嘗試做一個自由的自媒體人,把生活中日常感知的東西記錄下來,整理後發到互聯網上,現在很多育兒的內容就很受歡迎。

或者嘗試做做職業規劃師、律師、電商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有的時候你會發現,自由職業的收入很可能會超過當初在場的收入呢。

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去做什麼了

本文作者鄧玉金,資深HRD,實戰培訓師,人力資源暢銷書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