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股市做成價值投資,只是分紅盈利,不得差價買賣,可以嗎?

Q戈壁一粒沙Q


嗯,在我看來,在股市當中開闢相對類似的板塊未嘗不可,但作為一個投融資的交易市場顯然是不行的。首先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就如企業有興旺盛衰,生產有淡旺季之分一樣,資金固守在單一公司投資配置,既降低資金使用效率造成資金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很可能碰上公司衰落或者破產的風險,顯然這種沒有效率失去投融資功能 而且可能存在巨大風險的市場是不被投資人認可或參與的。其次,我們常說的所謂價值投資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只是一種投資的方式或者理念,因為任何一種投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只是價值投資能堅守其價值判斷,在別人恐懼時敢於堅持,逢低吸納,直至度過不確定風險所帶來的價格波動而獲得超價值的回報而已,大概這一理念的存在也只有同各種各樣的博弈與非理性的股市當中才會有存在的可能,而這種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促進股市及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吧😊


三華里


當然可以!

但在實際交易中,人們更願意接受另外的一種方式,就是高利潤分紅預期導致股價上漲,然後去兌現價格差這樣的成長性。

買入股票坐等分紅,而不去過多地考慮價格差造成的利潤的因素,應該說是趨於股票本質化的投資方式。上市企業和公司發行股票的原委,就是為了上市企業和股市引入投資,同時給予投資者以分紅利益的回報,投資者和被投資者各取所求,這是股票的本質所在。

所以,就不能把投資股票分紅簡單地從價值投資中區分出去,它仍然是一種實際意義上的價值投資。

但是,站在投資的角度,必須去考量投資和收益的對稱度,這個對稱度決定了投資可行與否?

一,投資和收益率的對稱度相對較高的股票才能有投資的價值。

首先,要把派發的股息和央行利率做一個比較。我每回看到很多的上升的公司派發的股息,遠遠不如銀行存款的利率。比如也會存款基準利率為0.25%,而上市公司派發的股息率只有0.21%,那麼這個投資的方案是不合理的。當然,股息派發會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買到一個好的成本價格是關鍵。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成本價格,反倒不如銀行利率來的那麼直接和安全。

此次,相同行業的股息派發的狀況對比。我們都知道能夠準確地反應這個行業利潤收益的是市盈率,這個指標數據不斷反應了當前股價和收益的關係,也反應了整個行業的整體的水平。只有那些較低市盈率的股票,才可以作為投資的標的了。

再者,與整個市場的市盈率均價水平對比。整體市場的市盈率的均值水平,它代表一個市場在一個階段時期的整體價格和收益的狀況。當這個水平進入黃金估值區域時,比整個市場更低的市盈率才能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

以上三點,是充分評價一個股票是否具備投資和收益率的對稱度的重要的因素。一隻股票派發的股息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並且其市盈率遠遠低於整體市場和相同行業的市盈率均值水平,說明這個股票的投資和收益的對稱度較高,才會在未來的投資中得到高額的回報。

二,當價格差因為階段性利好發生時,應該考慮選擇價格差的高收益率回報。

在價值投資中,市盈率的高低決定了這隻股票是否存在投資的價值。而更高的市盈率會準確地反應出一個時間階段裡,價格差和分紅收益率孰優孰劣的狀況。當價格差的收益已具有了突出的優勢時,我們應該首先選擇價格差的收益率的回報。

如果在一個階段時期內,價格差收益率發生了大幅度上漲,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並非是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快速增長,而是其他的利好因素,比如銀行降準。銀行降准將會釋放較大數量的流動性,可能會驅動股市的上漲。但是,這些利好因素屬於階段性的因素,所以它的效率可能在一定時間後發生退潮。當這個利好因素消失後,或者已經兌現了利好,股票的價格水平也會恢復至其前原來的價格水平,而價格差針對的收益率優勢就會被削弱掉。

股價在波段的時候,其價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凡能夠觸動股價波動的,並且能夠造成負擔較大的價格差的因素,都會被視為市場的價值。這是一種對於價值的投資的廣義的理解。

而僅僅依據上市公司穩定的利潤增長,所造成的股價大幅上升的,兌現成長性,確實一種狹義的價值投資了。

不論是廣義的價值投資和狹義的價值的投資,只要價格差相比分紅派息出現了明顯的優勢時,應該及時兌現價格差的收益,而不是固執地堅持去分紅。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投資和回報的對稱度,投資和回報的對稱度,在通常狀況下會在一定的區域內運行,當價格水平上漲導致的價格差收益率溢出這個區域時,並且超過了一定幅度後,價格的回落就是必然的。因此,不去兌現價格差所表現出的巨大回報率,這個價值投資回報的過程也會消失掉。

所以,在權衡了價格差和分紅收益後,發現了兩者之間已經出現了巨大偏差,一個方面明顯傾向於優勢的地位,那麼就要選擇它作為這個階段時期的投資標,而不是一味地堅持某一個投資方案。

特別是派發的股息已經遠遠抵不上銀行裡,或者已經不能有效地抵消了同等時期的通脹水平,這樣的投資分紅的方案的已經開始侵蝕你的資產了,已經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方案了。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您好,我是一名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請讓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吧。

顯然,這種想法不僅可行,而且現實中已經存在了。

在西方國家,只分紅不流通的股票是存在的。這種股票不同於一般的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的“普通股”,被稱為“優先股”,這是由於在清償時,這種股票的清償順序先於普通股,後於債券。

在我國,非公開發行的優先股是不能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的,優先股的股東就像債券持有人一樣,可以定期獲得公司的分紅。因此,也有的研究者把優先股也看做是一種特殊的債券,因為它實際上非常接近於一種不斷派息但是沒有到期日的債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優先股也是一種股票,優先股的資金屬於“所有者權益”,而不屬於“負債”,這是優先股和債務的本質區別。

因此,非公開發行的優先股就算是一種“只分紅,不買賣”的股票,符合題目中的條件。不過,這裡的“不買賣”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指的是不能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在合格投資者之間,這種優先股仍然是可以買賣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說,由於優先股的特殊性,優先股的股息通常低於普通股,優先股的股東也往往不像普通股股東一樣具有表決權。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不同意見的話,也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