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迷過哪些公知(公眾知識分子),後來呢?

跌跌撞撞的終身學習者


學生時代,讀李澤厚、高爾泰的所有書,聽能夠聽到的演講,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

工作後,讀王元化的所有著作,“有思想的學問,有學問的思想”,驚異於先生讀黑格爾的勤奮與洞見,也沒走進黑格爾的世界。

近十來年,找到一個完全與我的思考經歷相似而著我先鞭的張祥龍先生,於是一瓣心香獻給他的所有著作(珠圓玉潤的思想令我只有接受的份沒有多少置喙的份,又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以為先生是真正貫通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君子有三畏”,我敬畏先生並不丟人:至少先生帶我站在了峰巔。

放眼四望,心胸廓然。貼近大地,讀陳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邏輯》《財富的邏輯》,居然對經濟學有了清晰的認識;於是讀楊小凱文集,歎服其識見之高論述之近身與家國情懷之粲然;於是讀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科學的反革命》《貨幣的非國有化》《致命的自負》等,佩服其眼光之遠大論述之徹底與明晰。

讀劉軍寧《保守主義》,激發了讀政治哲學著作,讀了許多;多在伯克、托克維爾、孟德斯鳩、柯克等,多在自由主義的著作。

卑之無甚高論,於是讀周雪光的《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以期論政時不致“泛言三千,不著邊際”,以期於治國者有補益而不是聒噪添亂。







溫柔第一劍




6786福哥c


抱歉,當學生時,沒怎麼迷公知,可能是當年人單純了,玩心大了。喜愛的人物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柳殘陽,陳青雲。因為喜愛他們寫的武俠小說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