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揭秘失聯私募,學會防雷避雷!


大家好,我是財小查。在前幾期中我們曾揭秘了“百億私募”阜興系是如何從正規私募一步步演變成“超級騙局”的過程。今天讓我們來揭秘一家與阜興系作案手法類似的私募機構“中精國投”是如何捲走投資人18個億的。


據財查到APP顯示,2019年3月27日,深圳市前海中精國投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被中基協註銷,這家曾經卷走投資人18億的私募基金至此落下帷幕。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財查到APP


看似“靠譜”的票據私募基金

深圳市前海中精國投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精國投”)成立於2015年8月,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0萬元。主要經營受託管理股權投資基金、受託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和創業投資業務等。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財查到APP


中精國投自成立之後共發行了10只產品,從產品名稱看,均為票據私募基金。在運作的產品中有8只託管人為恆豐銀行,管理規模達18億。這樣看來,這傢俬募機構似乎很靠譜。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財查到APP


在中精國投的私募基金合同中顯示,6個月的利息是8.3%,12個月是9.3%,合同都是按12個月來籤,利息都是按照合同給,每月付息。在這18億中,有一家機構客戶投了7.8億,剩下的都是個人投資者。


而就在2018年5月開始,中精國投的產品陸續開始“爆雷”,據當時部分投資人透露,購買的產品以前都是按照合同給付每月付息。6月之前產品的利息都已支付,只是原定5月底支付的利息,是延遲到6月初才付息。6月產品到期後,本金和利息都無法兌付了。


當時,在“爆雷”事件持續發酵後,中精國投旗下多隻私募產品的託管機構恆豐銀行對中精國投旗下的7只私募產品的託管賬戶中的剩餘資金做出凍結處理。


而當揭開中精國投多隻票據私募產品違約的真相後,線索均指向同一家公司——外灘控股集團。


關聯公司 涉嫌自融

據財查到APP關於中精國投的企業歷史變更信息中顯示,曾在去年6月27日進行過一次變更,股東由校華變更為徐雲20%和董傑80%。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財查到APP


而按照當時中精國投內部人員透露的信息,中精國投其實已經換了主人,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是外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精國投其實是外灘控股旗下子公司,外灘控股收了這傢俬募的殼,兩名股東只是員工,當時和外灘控股簽了代持協議,而私募的核心員工大多來自外灘控股財富部。深圳鑫程商業保理這家公司也是外灘控股的子公司,背後實際操盤人是外灘控股。


而這家外灘控股,此前也已經人去樓空。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網絡


挪用資金配資炒股

當時,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經營過程中,中精國投將五個票據私募產品的投資款從太平洋證券打到了兩個保理公司,但這兩個保理公司並沒有將全部資金用於購買銀行承兌匯票,而是將一部分資金打到外灘控股和相關個人的賬上。


也就是說,外灘控股左手用中精國投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募集資金,右手再用鑫程保理把錢倒騰出來。在這種類似“兄弟公司”的關係下,能指望管理方對融資方形成有效約束嗎?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意隆財富管理的項目中,意隆財富用股權基金等項目募集來了錢,轉身投入大股東阜興集團下屬的子公司,美其名曰“優先收益”,兩者看上去相互獨立,其實還是關聯關係。


那麼,外灘控股用這筆錢幹什麼去了?


公開信息顯示,中精國投兌付危機應該與外灘控股系涉及一樁上市公司雷科防務股權收購有關。


2017年9月,外灘安防按照12.06元/股,股份轉讓總價款為12.06億元,拿下9.07%的股份,成為了上市公司雷科防務的第二大股東。


此後雷科防務的股價持續走低,甚至一度跌破5元,較協議轉讓約定的12.06元腰斬有餘。持續下跌的股價讓外灘安防及其背後的外灘控股承受了巨大壓力和資金風險。


2019年6月27日,雷科防務發佈公告稱,解除對被執行人外灘安防持有的9342.29萬股雷科防務股票的凍結,並將上述股票作價人民幣5.43億元,交付申請人華融華僑抵償相應的債務。


也就是說,曾經買入花了12.06億,出來僅剩下5.46億元,直接腰斬。


根據當時的一份外關於外灘控股集團金融中心總經理董琳和投資者的對話錄音顯示,董琳明確表明中精國投基金買入雷科防務。


在這份對話錄音中,董琳甚至直言不諱地告訴投資者:“你要聽實話吧,我手裡的直客(即私募自行開發的客戶)有4個億,我們都是在一條船上的,沒有必要騙你。你知道吧,我們去年做了一個雷科防務,現在雷科防務崩盤了,而我們整個中精的盤子在18億左右”。


說白了,就是外灘控股用中精國投募集來的票據私募基金款挪用去炒股了。然後股價瘋狂下跌,“割肉拋血”後自然也就沒錢兌付給投資者了。


揭秘失聯私募之“中精國投”:捲走18億 手法堪比“阜興系”

▲ 截圖來自財查到APP


投資者啟示

通過上述中精國投私募爆雷事件,投資者應該不難看出,這是一起典型的私募自融與資金挪用案件。


目前我國的私募基金託管流程有嚴格的規定,管理人募集資金時必須指定投資人將款項打入“第三方託管賬戶”,一般為銀行或券商;募集完畢後由託管方根據管理方指令,將款項由“託管賬戶”打入“融資方賬戶”,管理人自有賬戶與“託管賬戶”、“融資人賬戶”完全獨立,理論上來說排除了自融的可能。


但是,融資人拿到錢之後,是否投向了合同約定的方向,這就要看管理方能否強有力地約束融資方,如果二者相互獨立,管理人自然要盯緊融資方,時刻督促還款。但如果二者有了關聯,甚至其實是一家公司,那就不太好說了。或者乾脆把錢挪到別的賬戶上。


財查到認為,私募基金投資中,“關聯融資”是應當首先規避掉的情況。管理方管理職能失效,僅僅淪為融資工具,極有可能在幕後金主資金鍊斷裂時陷入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