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一採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武夷製茶民謠》

穀雨過後,漫山茶樹開始綻放嫩綠的新芽,山間活躍起採茶工的身影。

四月豔陽天,草長鶯飛,我們在去往中國福建名茶之鄉武夷山——青翠嫩綠、生機盎然的魅力生態茶園裡,近距離感受沁人心脾的茶香。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巖茶,來自於一片樹葉,但其製作加工過程卻是所有茶類中最繁雜的。從一片茶葉到成茶,離不開製作的環環相扣、匠心製茶,才能到我們口中的一杯好茶。

曾經聽人說過,採茶是這世界上最詩意的勞作。這個春天,這個五月,讓我們與茶來一場邂逅,尋找一段美妙茶緣!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下面我們來細究一下福建名茶之武夷巖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採摘

新鮮的葉子最佳採摘必須,嚴格按照駐芽三葉或四葉,標準的開面採摘,茶葉過嫩的話,無法滿足茶葉萎凋、做青過程中的要求,味較苦澀,茶葉太老的話,味淡香粗。

還有對天氣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雨天不採,有露不採。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曬青 (也叫萎凋)

倒青(萎凋):日光萎凋、加溫萎凋目的蒸發水分、軟化葉片,這是形成巖茶香氣滋味的基礎。

曬青後的茶青:葉片失去原有的光澤,手持新梢第二葉下垂,失水率達到12-15%。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做青

做青通過多次搖青使茶青不斷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檫,使葉片邊緣逐漸受損,蒸發青葉水分,經過晾青內含物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茶呈現“三紅七綠”的狀態。

做青是根據茶青的變化情況來決定搖次數,搖速度,搖多久,晾青時間多久等等,還要根據天氣、溼度、溫度等進行做青。

——殺青

炒青(殺青):將茶葉在鍋中翻炒,利用高溫破壞茶葉中酶的活性,終止發酵,炒青還有“吊手”、“閉手”之分。

主要的是起到破壞酶的活性,中止發酵,把前階段做青過程已形成的品質相對地固定起來。

——揉捻

揉捻:揉捻目的是使茶汁溢出,若手上沒力道,是揉不到位的。

通過揉捻形成條索狀,增進茶湯滋味。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焙火

傳統碳焙目的是使茶葉失去部分水分,達到半乾燥狀態,同時提升茶香。

茶葉形成”毛茶“的最後一道工序。將揉捻成型後的茶放入焙籠上焙火。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毛茶、挑撿、品鑑、復焙

整個武夷山岩茶的製作過程工序多,工藝複雜,技術性強.....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優美的茶詩。

滿城盡帶茶香飄,天下茶客是一家

他本是武夷山岩上的隱士

經由雨露霧嵐浸潤

笑看九曲溪總是經不起風的誘惑而輕泛漣漪

直到那輕巧靈動的採茶女為他灑落山泉

她們每日起早貪黑,爭分奪秒

天晴時,她們頂著烈日,戴著草帽

下雨時,她們披著雨衣,掩著茶簍

即便辛苦如斯

依舊能放聲唱著採茶曲

山間鳥兒樂曲與她們為伴

是茶園一道清麗風景線

沒有矯柔造作的擺拍

只有巧手在茶蓬上歡快的飛舞

她們

日夜 . 製茶

他們

製茶揮汗如雨

凝聚製茶人心力的溫度

提煉純化他的香氣

它們

接受古老的炭焙法洗禮

用黑暗悶熱磨礪孤高和霸氣

……

數道工序,最終成茶

緊結勻整,巖骨傲香

從此便是入世的君子

一葉萬象,蘊含無限精魄

然後對懂他的人說

我會用一千年的清香

償還一泓清泉的情意

致敬 . 茶人

走進福建,致敬最美茶季,最複雜的製作工藝,帶來滿城茶飄香!

一年又一年製茶季來了,春天這麼美好,如果您已經在武夷山或者準備來到武夷山, 那您可真有福了,剛巧遇上武夷山的採茶、製茶季,那就一起享受滿城茶飄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